红楼梦:贾宝玉闹学堂,是薛蟠好色惹出的丑祸,贾母亲自出面解决

大家好,今天说一下宝玉闹学堂背后的故事,这件事看似微小,其实作者写出来的真相可能只有冰山一角。
《红楼梦》第九回,讲述了“贾宝玉大闹贾府私塾学堂”,表面看上去就是美少年互相之间争风吃醋,赌气斗殴。随着金荣给秦钟磕头道歉,这事儿就算完了。
其实,这件事的恶劣影响远远没有结束,背后的真相非常复杂,都是薛蟠因为恋慕秦钟,和宝玉争风吃醋在背后捣乱惹下的丑祸。
否则仅凭一个金荣,贾府分支的子弟外戚,绝不敢公然和贾宝玉吆喝动手,甚至还拿了武器打破了秦钟的头。这个谜底直到几年之后才借柳湘莲、薛宝钗及茗烟、袭人等人之口揭开。
但这背后又不止是薛蟠一个人闯祸,还牵扯出一连串的风月案,关联到了七八个人,几乎个个都是年轻俊俏的公子,有几位的身份十分的尊贵。所以贾府的家长们为了大家体面,一开始就不能深入追究此事,应该是由贾母亲自出面息事宁人,由此伏笔下后文的三件大祸事,甚至关联到了贾府抄家。
一、贾宝玉大闹家塾,金荣为何高调挑衅?居然还敢拿木板打宝玉和秦钟!
话说贾宝玉这见到了宁国府长孙媳妇秦可卿的弟弟秦钟,两人彼此一见钟情,额……不对,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正好也巧了,贾宝玉的私人一对一家教老师已经被他气跑了,一年多都没找到更合适的人选,因为宝玉淘气顽劣,倍受贾母宠溺名声不太好,高薪也聘不到好家教。贾政让他暂时去家塾中复习功课。秦钟他爸是个穷官,姐姐秦可卿引荐他认识宝玉,其实就是为了蹭贾府的家塾读书,让秦钟结交权贵公子做朋友的。
贾宝玉和秦钟这两个原本不爱学习的人,为了光明正大的在一起,增加亲密值,于是一起装模作样的去贾府的私塾读书了。作者官评犀利,他说: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
宝玉和秦钟两个本来就不清不楚的,又都是博爱系的颜狗,当然不会就这样满足,很快就又看好了学堂里的香怜和玉爱,但是苦于不能轻易下手。
这香怜和玉爱不是贾府子弟,而是贾府庶支旁系的亲戚,家里也穷,是来蹭学上的,但是他们又都不好好上学,整天想一些有的没的。
贾府的家塾待遇非常好,不但管吃饭,还提供点心、纸笔,每年说不定还能奖点银子。能找关系进来读书,简直比在外面打工都强多了啊!
香怜和玉爱不满足这些公费的物质条件,他俩都为了更多钱财,和薛蟠好上了。宝玉自然是了解薛蟠是个不知轻重的货色,不敢轻易争风,免得闹大了得罪亲戚,还会挨贾政的胖揍。别忘了宝玉上学前贾政特意把他叫到书房,一顿训斥,可见贾政对宝玉管得很严格。
当时李贵还特意对宝玉求告:“人家的奴才跟主子赚些好体面,我们这等奴才白陪着挨打受骂”,这是一处伏笔,后面再说。
宝玉要是那么听他爹的话,他就不是贾宝玉了!因为最近薛蟠不怎么来上学了,所以秦钟就跑出来打头阵,借上厕所的机会,和香怜搭话。只要搭上了香怜,玉爱自然也就没问题了,他和宝玉都可以和他们厮混。毕竟四人之间早就眉目传情很多天,以至于有几个滑贼都看出来了。
其中有个滑贼名叫金荣,是荣国府分出去单过的嫡派子弟贾璜之妻的侄子。金荣幼年丧父,因为家里穷来附学。他长得俊美,虚荣心强,为了钱早就和薛蟠相好。
薛蟠是个半文盲,他来贾府家塾上学,就是为了满足“龙阳之兴”,他舍得花钱,收买这些小年轻单。他先养着金荣,一两年花了七八十两银子,香怜玉爱两个人,花钱的数量自然也是比这个数还要多。
按照书中的描写,薛蟠是个弄气尚性,倚财仗势,无法无天的纨绔,他最大的特点是喜新厌旧!他腻歪了金荣,就去找香怜玉爱了。
表面看上去金荣之所以搞事情,偷窥诬陷香怜和秦钟,又和玉爱吵架,及至后来跟宝玉秦钟动手,甚至还动了兵器打破秦钟的头,都是因为吃醋薛蟠宠爱香怜玉爱,抛弃了他。
但是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作者特意写了两次,来提醒读者香怜、玉爱早就已经失宠了。
薛蟠本是浮萍心性,今日爱东,明日爱西,近来又有了新朋友,把香、玉二人丢开一边。……近日连香、玉亦已见弃。
既然香怜、玉爱都已经失宠,金荣根本没必要去报复他们,更不可能把事情搞的这么大,敢和贾宝玉硬刚,他能图什么呢?答案是:图钱财!薛蟠给他的钱财!闹学堂事后金荣的心理活动也说明了一点。
金荣回到家中,越想越气,说:“秦钟不过是贾蓉的小舅子,又不是贾家的子孙,附学读书,也不过和我一样。……今日他又去勾搭人,偏偏地撞在我眼里。就是闹出事来,我还怕什么不成?”
重点在末了一句:“就是闹出事来,我还怕什么不成?”很显然金荣背后有重要的人物给他撑腰,否则他不可能有这个底气,给他撑腰的人只能是薛蟠。
金荣的母亲金寡妇也是口口声声提到薛大爷对金荣的帮衬,可见金荣和薛蟠依然保持着亲密往来的。
更有意思的是书中金荣捉拿秦钟和香怜的言行,几乎和后面薛蟠捉拿宝玉和蒋玉菡一模一样。
先来看金荣捉拿秦钟和香怜:
秦钟先问他:“家里的大人可管你交朋友不管?”一语未了,只听背后咳嗽了一声。二人唬的忙回头看时,原来是窗友名金荣者。金荣笑道:“我现拿住了是真的。”说着,又拍着手笑嚷。
再来看薛蟠捉拿宝玉和蒋玉菡:
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二人方束好,只见一声大叫:“我可拿住了!”只见薛蟠跳了出来,拉着二人道:“放着酒不吃,两个人逃席出来干什么?快拿出来我瞧瞧。”
作者特意这样对照写,如果不是为了暗指当初是薛蟠怂恿教唆金荣去捉弄秦钟,其实也大可不必吧。
二、闹学堂的罪魁祸首是薛蟠,他要和宝玉争秦钟,闹得天翻地覆,害的宝玉挨过一次打。
作者在这一回中给了薛蟠太多的戏份,总共提到薛蟠十三次。薛蟠的确也表现得非常突出,简直就是个没出场却主导全程的主角。
薛蟠为了在贾府家塾找“好友”,不仅大手笔花钱,送吃送穿送银子结交契弟,他还贿赂了私塾的管理人员——贾瑞。
书中写:原来这贾瑞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后又附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薛蟠在这方面的表现并不傻,也不呆,反而显的非常精明,精准的打点了贾瑞,方便他自己在贾府私塾任意妄为。
所以,当秦钟去跟贾瑞告状的时候,贾瑞的表现也很耐人寻味。他虽然不好意思骂秦钟,却狠狠责备了香怜,由此更加助长了金荣的气焰。
贾瑞这个人虽然对凤姐走火入魔,但他也不是个傻子,他为什么要帮金荣呢?责备香怜就等于得罪秦钟,得罪秦钟就等于得罪宝玉,甚至还有贾蓉贾珍。他不可能不知道,贾瑞之所以帮金荣,应该也是薛蟠在背后使了钱,贾瑞图眼前的钱,所以他才助纣为虐。
薛蟠没有露面,当然是为了避嫌,他在这一回中表现都比较聪明,可能因为这是他擅长的领域,也算是术业有专攻。
当金荣和茗烟动起手来,去抓打宝玉秦钟,贾瑞又放纵不管的时候,贾蔷的心理活动也说明了薛蟠才是幕后的罪魁祸首。
(贾蔷)心中却忖度一番,想道:“金荣贾瑞一干人,都是薛大叔的相知,向日我又与薛大叔相好,倘或我一出头,他们告诉了老薛,我们岂不伤和气?
贾蔷的心理活动更进一步的表明,这件事跟薛蟠脱不了关系。很显然薛蟠和金荣、贾瑞都是老朋友,根本没有因为香怜玉爱就断了关系,今天学堂里闹得这件事,金荣和贾瑞肯定要跟薛蟠汇报。
虽然李贵等年长些的长随奴仆很快进来稳住了局面,呵斥了茗烟,责怪了贾瑞,逼着金荣给秦钟磕头道歉,宝玉也表示不再追究,但是这件事却远远没有结束。
金荣一回家告诉了他母亲,她母亲又告诉了他姑妈,当他姑妈璜大嫂子去找秦可卿兴师问罪的时候,还没好意思张开嘴,就听尤氏告诉她秦钟跟秦可卿告状的事情。
尤氏说:偏偏今日早晨他兄弟来瞧他,谁知那小孩子家不知好歹……谁知他们昨儿学房里打架,不知是那里附学来的一个人欺侮了他了。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都告诉了他姐姐。
尤氏这一招明显就是先发制人,她不但已经知道秦钟在学堂里被人打破了头,还知道打秦钟的人是金荣,她故意这么说是给贾璜的媳妇留着脸面,让她闭嘴,知难而退的,这就是尤氏的高明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
秦钟回来就告诉了秦可卿,贾宝玉就对此算守口如瓶,贾母贾政王夫人难道会不知道这件事吗?怎么可能呢!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已经威胁到宝玉的人身安全,那些跟随的仆人李贵等如果不说,以后被别人嚷出来,岂不是等于他们在找死?
从后文很多证据看来,宝玉闹学堂是因为秦钟和薛蟠争风吃醋这件事,不但贾母、贾政、王夫人等知道,就连林黛玉、薛姨妈、薛宝钗、史湘云、花袭人等人全都知道。
后来宝玉挨打的时候,林黛玉劝他:“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示宝玉绝不是初犯;茗烟跟袭人猜测是薛蟠跟贾政告密,他说:“那琪官的事,多半是薛大爷素日吃醋,没法儿出气,不知在外头唆挑了谁来,在老爷跟前下的火”。
茗烟的话里有话,说明薛蟠绝不是只因为琪官吃醋,之前还因为别人也吃过醋,袭人也知道是秦钟的事情,所以她接着就信了,还在宝钗面前说了出来。
宝钗听了这话,当时的心理活动更印证了这一点,她想的是:“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得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厉害了。”可见薛宝钗她十分清楚,当日闹学堂的事情,就是薛蟠背后搞鬼,为了秦钟和宝玉争风吃醋惹的祸,而且闹得天翻地覆,事态非常严重。
薛蟠自己也是对宝玉各种不服气,羡慕忌妒恨。他在宝玉挨打后宝钗冤枉他时说的话,信息量也很大,细品全是为了美色争风吃醋的那些事儿,他还交代出宝玉不止被揍过这一回,而是经常挨贾政的打。
薛蟠说:“难道宝玉是天王?他父亲打他一顿,一家子定要闹几天”、“那琪官,我们见过十来次的,我并未和他说一句亲热话,怎么前儿他见了,连姓名还不知道,就把汗巾儿给他了?”
从秦钟、琪官到柳湘莲,全都是和宝玉好,薛蟠只能眼馋的份儿,薛蟠怎么可能不嫉妒吃醋?
柳湘莲登场后的那一回和宝玉说悄悄话,又提到了秦钟,他和秦钟居然也是好朋友,他对宝玉评价薛蟠说了这样一句话:“你那令姨表兄还是那样,再坐着未免有事,不如我回避了倒好。”
什么叫做“还是那样”?当然是参照了秦钟的前车之鉴了,宝玉听了这话的反应是:想了一想,道:“既是这样,倒是回避他为是。”
宝玉想什么呢?大约是想起来闹学堂,被贾政揍了的事情,他也不想招惹薛蟠。因为在他眼里薛蟠代表了危险和麻烦,香菱让他不要把石榴裙的事情告诉薛蟠,宝玉的反应是:“可不我疯了,往虎口里探头儿去呢。”
三、闹学堂牵扯出几桩风月案,涉及人员众多且身份尊贵,贾母为了脸面不能深究此事。
既然宝玉闹学堂的事情有后文,为啥作者没写出来呢?这不一定是没写,很可能是写了,但是因为涉及家丑,所以删掉了。
因为宝玉闹学堂,真相是薛蟠因为秦钟争风吃醋搞事情,这件事影响很恶劣,不仅关联到贾府、王家、薛家的亲戚关系,还关联到贾府宁荣二府之间的关系。
因为薛蟠跟姓贾的没有半点血缘亲情,他只不过是荣国府二房王夫人的大外甥而已。在宁国府贾珍等人看来,薛蟠不过是王家和王夫人的破落户商贾亲戚罢了,不仅没权势,而且没体面,平时大家吃吃喝喝,一起玩儿也无所谓,可以让薛蟠当冤大头花钱,也可以拿他当小丑取乐。
但是,薛蟠这样打秦钟的主意,还在贾府家塾学堂里闹得这么大动静丑闻,害的秦钟受了伤,这不就是在打宁国府的脸吗?秦钟告诉了秦可卿,贾蔷也会告诉贾蓉,贾珍一定也会知道的,他们能待见薛蟠才见了鬼!
可是他们也不能把薛蟠怎样!包括贾母,那么疼爱宝玉,听说宝玉差点儿挨了金荣的大板子,贾母估计手撕了金荣和薛蟠的心都有,可是她也不能直接发作,因为她要看王夫人和王家的面子。
小小一个金荣不足为道,薛蟠也不是一个要紧的人物,要命的是这件风波发生在贾府的学堂里,还牵扯出几桩风月情事,都是见不得人的家丑:包括宝玉和秦钟、贾蓉和贾蔷、贾珍和贾蔷。
贾府的家塾代表的就是贾府的家教家风,结果被薛蟠这样弄得乌烟瘴气,那些前来附学的庶支旁系的亲戚子弟们,好多都成了薛蟠的相好,在上学读书的地方做出这些事情,要是闹大了传出去,贾府的脸面往哪里搁。
可是薛蟠自己还觉得挺冤枉,因为他本来可能没这个爱好,在金陵的时候就只喜欢美女来着。可是来到京城,跟着宁国府的贵族子弟们一混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所以才在学堂里搞事情。
那么薛蟠是跟谁学的呢?贾珍、贾琏、贾蓉、贾宝玉、贾蔷都有这个爱好。
这样算起来,宝玉和薛蟠因为秦钟吃醋这件事实在影响恶劣,难以摆上台面,牵涉的人员实在也太多了。
贾珍、宝玉、贾蓉、贾蔷这样的都是贾府嫡系子弟,他们的身份比较尊贵,金荣、香怜、玉爱等几个庶支旁系的亲戚子弟背后也都有贾府的人,大家都是要面子的呀!如果贾母、贾政等严办此事,闹开了,对谁都没有一点儿好处。
所以,虽然这件事在学堂里闹得天翻地覆,但是贾母和贾政必须要“胳膊折了袖子里藏”,咽下这口窝囊气,不肯为打薛蟠这只“老鼠”,伤了自己家“玉瓶们”。
那么薛蟠为什么后来不再纠缠秦钟了呢?应该是贾母亲自出面了。
书中多处描写贾母疼爱秦钟,厌恶薛蟠。贾母疼爱秦钟,把他当作亲孙子差不多,留茶留饭,赏赐东西,还留秦钟在贾府居住,并且叮嘱他:“只和你宝叔在一处,别跟着那些不长进的东西们学。”
很显然,那些不长进的东西就是后来闹学堂事件牵扯出来的贾府爷们,以及他们的亲戚们。薛蟠是其中一个特大号的代表人物,贾母后来评价甄宝玉和贾宝玉时说:“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这不是说薛蟠又是说谁呢?
书中贾母还特意让秦钟去拜见了王夫人呢!由此也可知贾母为什么不喜欢薛姨妈薛宝钗母女?除了金玉良缘这个原因之外,当然也是因为薛蟠在贾府惹祸,造成的负面影响实在是太恶劣。
后来这事儿闹出来之后,王夫人自然要负责薛姨妈那边的安抚和镇压工作,薛姨妈和宝钗因此都对此事知道得十分清楚,也都严防死守防着薛蟠再来这一出,贾府就真的住不下去了,她们的“事业”岂不都完了?
所以,当宝玉因为琪官挨打之后,宝钗和薛姨妈才会不管不顾的一起围攻薛蟠,一致认为他又犯了老毛病!批头盖脸就把薛蟠骂了一顿,冤枉了薛蟠。
四、闹学堂事件伏笔后文三件祸事:贾瑞之死,宝玉挨打,薛蟠挨打
贾母虽然做主带头平复下去这件丑事,宝玉和秦钟也都不再去家塾读书。可是这件事的影响远远没有结束,因此引发出后面三件祸事。
头一件事是贾瑞之死。贾瑞之死其实跟三个人脱不了干系:凤姐、贾蓉、贾蔷。凤姐被贾瑞调戏,做局戏弄他,找得帮手是贾蓉、贾蔷,是凤姐无人可用吗?
并不是!她完全可以安排心腹旺儿去干这件事。凤姐这是故意给贾蓉、贾蔷机会,让他们也去出一口气。凤姐自然也知道薛蟠和宝玉在学堂里为秦钟争风吃醋,闹得天翻地覆的事情,她是贾府得媳妇,秦可卿的好闺蜜,自然也不会向着薛蟠。
贾蓉、贾蔷两个都知道贾瑞和薛蟠的关系,当年要是贾瑞给力,秦钟何必挨揍。虽然贾蓉知道秦可卿得丑事,但明面上秦钟是他得小舅子,金荣打了秦钟,就等于不给他面子啊!对贾蓉来说,妻子可能无所谓,面子不能丢。
贾蓉和贾蔷戏弄贾瑞,连骗带吓,敲诈勒索,还让人浇了贾瑞一头得屎尿,完事儿后来还经常跑到病重的贾瑞家里去要钱,于是贾瑞死的更快了。
第二件事是宝玉因为琪官事件挨打,这件事的终极起因是薛蟠清客,根源是贾府爷们的“好男风”,可见宝玉闹学堂后挨揍也没长记性。
秦钟死了,他依然四处留情,很快在酒席上和琪官搭上,甚至不管不顾琪官是忠顺王的爱宠,可能还联络了北静王,帮着这个琪官逃跑,在紫檀堡买房子买地。
他和琪官互换汗巾子的事情闹得京城沸沸扬扬,长史官找到贾府,贾政差点儿气死,要不是贾母拼命拦着,宝玉不被打死也得残废。
如果这次宝玉真有个三长两短,贾母是肯定不会饶了薛蟠的,王夫人也会把薛家人撵出贾府。
这件事看似是宝玉自作自受,可别忘了,根源是薛蟠请客引来了冯紫英,冯紫英又请客,宝玉才结识了蒋玉菡。
其实宝钗骂他也不冤枉。因为琪官这件事,贾府和忠顺王府的关系,从没有往来变成了结下梁子,为以后贾府抄家埋下祸根。
第三件事就是柳湘莲暴打薛蟠!薛蟠把世家弟子柳湘莲误认为优伶戏子,就犯了老毛病又去调戏人家,这其实也不完全是薛蟠的错,而是贾珍等人故意引导的一场报复。
因为薛蟠明明已经和贾珍贾蓉等人跟柳湘莲见过一面,却没有一个人给他介绍柳湘莲的身份。
贾珍、贾蓉等也对柳湘莲有倾慕的意思,不过都碍于身份和柳湘莲的性格、武力值不能随便去招惹。
他们太了解柳湘莲了,也太了解薛蟠了,故意不说破柳湘莲的身份,就是让薛蟠自己去讨打的。贾珍掐着点儿让贾蓉带人出来找薛蟠和柳湘莲,其实就是专门来看笑话的。
贾蓉心内已猜着九分了,忙下马令人搀了出来,笑道:“薛大叔天天调情,今儿调到苇子坑里来了。必定是龙王爷也爱上你风流,要你招驸马去,你就碰到龙犄角上了。”
贾蓉看到了薛蟠非常难堪狼狈的一面,贾府闹得人尽皆知,人人都笑话薛蟠的丑态。搞得薛蟠这么一个粗线条的人都呆不下去了,可是母亲妹妹依然不愿意搬走,薛蟠宁愿去南方做生意,也不愿意在贾府丢人现眼了。
对于贾珍贾蓉来说,当年闹学堂那一口恶气,到此时才算彻底出了。
而宝玉和柳湘莲关系最好,他们有个共同的朋友秦钟。可是宝玉也知道薛蟠的毛病,因为秦钟的教训,他也不去介绍柳湘莲给薛蟠。
算起来,呆霸王薛蟠这次被柳湘莲暴打一顿,也是他当年招惹秦钟种下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