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日子感受亿下,比亚迪的破坏力!

黑 船 来 航

图文来源:WebCG
译:羊
*原文有删无改
Dolphin(就是海豚)是比亚迪继ATTO 3(就是元PLUS)后带到日本市场的产品,与后者一样,都是基于e平台3.0打造出来的紧凑型汽车。

Dolphin的车身尺寸长/宽/高为4290/1770/1550mm,作为参考,在当今时代已经算得上是C Segment中较小的Golf,尺寸也有4295/1790/1475mm,不过Dolphin的轴距达到2700mm,比Golf Variant还要长一些。顺便说一下,其它地区销售的Dolphin车高为1570mm,而在日本,因为要顾及立体停车场的限高,所以比亚迪对尾部的天线形状进行了调整,使其车高符合限制。

Dolphin有标准以及长续航两种版本,分别搭载容量为44.9kWh/58.56kWh的磷酸铁锂电池,支持CHAdeMO快速充电,前者最大充电功率65kW,后者为85kW,慢速充电最大6kW。在WLTC模式下,两车的续航里程分别为400km/476km。

两款车的另一个大区别体现在动力部分,标准续航的电机输出为95ps/180N·m,长续航为204ps/310N·m。据比亚迪的工作人员介绍,以正常的行街速度驾驶,两者的响应并无太大差异,除非你催谷电门,差异才会变得明显。两款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分别为12.3秒/7.3秒,后者已经算是Hot Hatch级别了,明明有如此大的差距,两款车的轮胎却无差异。
对了,这次试驾的标准续航版采用了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悬挂布局,长续航版则采用了多连杆后悬挂。


Dolphin的内饰没有ATTO 3那种热闹的感觉(羊:想了很久不知道应该怎么翻译にぎにぎ),总体更个性/古怪一些。中控台两侧用来吹玻璃的出风口造型别致,但阳光直射时它会映在挡风玻璃上,多少有点碍眼,同样环境下,这套富有光泽的内饰,也多少让我担忧其强大的反射能力。排挡“杆”与中控台的各个控制按键融为一体,又是转又是按压的,使用起来那种割裂感让人多少有点恼火,不过考虑到它相对于其它车型在设计上有着相当的独到性,咱就忍了。




虽然是给它挑了些小毛病,但你不得不认可这台车的做工,它的表现与同级别的车型相当,甚至还要高级一点。


Dolphin的后座虽然称不上宽,但实际坐起来,腿部空间还是相当足够的(前排座椅按181cm身高调整舒适坐姿的情况下),虽然你从脚的摆放位置以及靠背的角度,能感知到它的地板有点高,但作为一台家庭用车来说,空间效率算是突出。

至于动力方面,如果一定要跟汽油车作对比,Dolphin标准续航版的表现接近于1.3-1.5L的B Segment,它的初段加速表现相当轻快,即便在高速上也有足够的动力,但当车速超过100km/h,整个再加速表现就变得迟钝。

这台车的底盘调校偏向柔软,轮胎的接地感不错,配合这套重心低的平台,开起来足够安心。虽然这车的后悬挂是个扭力梁,但它却可以较好地抑制住侧倾,弹跳也不会很明显,从乘坐感来考虑,说它像法国车,大概,不夸张?

对于现在的车来说,ADAS似乎是不可缺失的装备,但Dolphin的ACC以及车道保持系统给人一种过时且粗糙的感觉,尤其是它对转向的干预相当强烈,多少让人心慌慌。值得称赞的是,这台车配备了后座防遗留系统,也针对日本本土市场标配了误启动抑制装置,很是细心。

从一个车迷的角度来考虑,这台车的动态表现,以及整体的成熟度实在让人惊讶,在ATTO 3上,你会感觉到刹车时,动能回收与机械刹车之间的配合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到了Dolphin这里,一切都很平顺,不过这也可能跟它是个低功率版本有点关系。对于厂商来说,如何将整个BEV动力/驱动系统调得平稳且线性,是重中之重,显然比亚迪做得很好,不像那些新兴制造商般毛躁。

毫不夸张地说,比亚迪每年都在以“打造一个本田”的气势去招揽各方人才,这并不是他们近一两年才开始干的事情,显然,它们已经能在这些人才的带领下,打造出了出色的产品,这让我感受到了威胁,这对于广大汽车从业者来说也一样,如果你被片面的感情冲昏头脑,看不清这个现实,那么这种无必要的自大,极有可能会成为击倒你们自己的致命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