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我认为《傲慢与偏见》05年的电影要比95年BBC出版的连续剧要差很多

2019-02-24 15:54 作者:Life_in_SZ  | 我要投稿

我认为《傲慢与偏见》05年的电影要比95年BBC出版的连续剧逊色得多。我认为这很可能是态度的问题。

95年版本从根本的态度上都是非常尊重原著的。

 开场

相比起《傲慢与偏见》其他影视版本来说,95BBC版的开头传达了很多信息,足见编剧下足工夫。第一个画面是马蹄在坡上敲击奔驰,翻起土块,然后两位绅士对尼德斐园发表评论,其间没有一个静止的动作。花絮中编剧指出,这是为了在一开场,就定下一个生气勃勃的总调。轻快而富有节奏感,这正是原著文笔的基调。

宾利:景色真美!

达西:我同意(I grant you),是挺好看的。

宾利:我知道比不上彭伯里,但我总得找地方住下。你同意不(How about your approval)?

达西:你会发现这儿的人挺粗野。

宾利:乡土人情嘛,我倒觉得很可爱。

达西:那你就租下来吧。

宾利:谢谢。

宾利的随和,达西的挑剔高傲,立时显现。而二人之间的关系也在几句话之间清晰起来。这种一方倚赖另一方的朋友关系在故事后面发生了转变。宾利在成长中需要学会自己拿主意,不事事征求达西的意见。后来他决定向吉英求婚时,也是这样问达西:“那我得到你的同意了?(Then I have your approval?)达西微笑:你需要我同意吗?宾利凛一凛:不需要,不过我还是高兴知道你同意的。

然后,镜头拉远。两位绅士骑马奔驰过原野,这幅情景尽落在出来散步的伊丽莎白·班内特眼中。这暗示了她在这个故事中的位置:《傲慢与偏见》始终是以伊丽莎白的观察为出发点的故事。Jennifer Ehle在此嘴角上扬,可见这位小姐既享受自然乐趣,也对观察人情感到兴味盎然。她回到家里,对母亲和妹妹的吵闹并没有流露出反感,只是与父亲一起做会心的无奈表情。然后吉英从内室出场,放下手边的书去陪母亲说话,由此见得吉英性情之温顺和家庭中的角色。

开场2分多钟,原著中基本人物关系和性格已一一显现。然后,才进入尼德斐园新主人的八卦,人物性格和关系继续以细节填充。“有钱的单身汉必定想娶个太太”的讽喻名言由丽萃口中说出。班老先生调侃妻子,使得女儿们发笑,丽萃后来对此反思,认为父亲这种举动损害母亲形象和地位,对家庭关系实为不益。五个女儿中,玛丽并没觉得有什么好笑,丽迪雅肆无忌惮地笑和议论,凯蒂附和丽迪雅,吉英和丽萃虽然也觉得好笑,仍然约束妹妹们不要太过放肆。夫妻、母女、姐妹之间的关系在剧情进行到4分多钟时进一步明确。

编剧随后让两位最大的班小姐在睡前谈心,对“爱情和面包”的话题发表议论,于是既揭示两姐妹的深情厚谊,又将她们的婚姻困境一一交待。至此完成了整体背景交待,包括各人的性情、才智、彼此关系、经济处境。虽然这个场景的一些台词的确有些生硬,但的确把该交待的背景全部表现出来,以后的情节就都有了根据。

——by 豆瓣作者: Ceiling  

《精品之所为精品》原文链接: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2085376/                           

其实不仅仅是开场,就连片头,都足以深刻地体现出制作团队对原著理解的到位和用心程度。片头曲优雅而又不失轻快,布满画面的是嫁衣精良的制作过程。《傲慢与偏见》其实主要讲的是贝纳特家小姐婚嫁的故事。这样的片头,不仅暗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蕴涵着整部片子优雅而不失欢快的基调。作为原著党,这样精益求精,处处讲究,日久弥香的BBC心血精品,怎么能不讨人喜欢呢

真的强烈推荐大家看一下下面95年这部的制作纪录。



【纪录片】95版《傲慢与偏见的诞生》中字_哔哩哔哩 (゜-゜)つロ 干


傲慢与偏见:制作纪录 (1999)

8.7

1999 / 英国 / 纪录片 / Adrian Lukis Sue Birtwistle

作为原著党,《傲慢与偏见》曾经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为此我曾看过各种各样版本及形式的《傲慢与偏见》,绘本,各个版本的小说(中英文都有),相关文选书籍论著,作者简奥斯汀的研究,以及相关视频。

在进行讨论之前,我认为有必要先讨论一下,时至今日,我们读简奥斯汀的意义。

奥斯汀书会 (2007)

7.5

2007 / 美国 / 剧情 爱情 / 罗宾·史威考德 / 艾米莉·布朗特 休·丹西

简奥斯汀短暂的一生(简奥斯汀生于1775年12月,死于1817年7月)只有六部完成的小说:《诺桑觉寺》、《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菲尔德庄园》、《艾玛》、《劝导》——都被搬上了大荧幕,都谈论了女性的爱情与婚姻。

简奥斯汀对婚姻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对我们的人生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这个金钱至上、爱情婚姻大范围物化了的时代。

《傲慢与偏见》05年电影的失败之处

一、人物刻画的失败

1.伊丽莎白

即使要说伊丽莎白是灰姑娘,她也是颜色极其浅的灰姑娘。

简·奥斯汀:将梦想嫁给文字

这本书还蛮不错的,推荐,可以看一下哦,( ^_^ )

简·奥斯汀:将梦想嫁给文字(汉英对照)

7.2

(英)阿伯特 / 2008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伊丽莎白不是一个穷女孩。

相对的,05年的这版贝纳特家的环境布置是想怎样?那些鸡鸭猪什么的是在闹哪样?贫穷的农夫家庭么?晾那么多白色的布是想干嘛( ⊙o⊙?)他们家开洗衣店,帮人洗衣服的么?像无数小说里贫穷母亲洗好多衣服被单什么的来抵家里日常生活开销的那种?( ⊙o⊙?)

其实从心理上,伊丽莎白从来都是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达西先生的。这一点在原著有迹可循。

"In marrying your nephew, I should not consider myself as quitting that sphere. He is a gentleman; I am a gentleman's daughter; so far we are equal."

“我决不会为了要跟你姨侄结婚,就忘了我自己的出身。你姨侄是个绅士,我是绅士的女儿,我们正是旗鼓相当。” 

——原著 第五十六章(下)

伊丽莎白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以平等的视角看待达西先生,跟她本身就不错的家境是息息相关的。

而05年这版的傲慢与偏见,在家境的设置上刻意拉开了彼此间的差距,使其财富地位的悬殊更明显地展示在观众的眼前。俗话说,言者无心,听着有意。原著刻意忽视的点被拿出来作为卖点着重加大力度宣扬,看在观众眼里,这样的视觉效果着实变了味,使得05年这版的傲慢与偏见,在观众眼里就成了一个穷女孩攀上了一个高富帅的故事,使得先是在达西先生面前还端着,后又投入达西先生怀抱的伊丽莎白站不住脚,显得傲慢无礼又滑稽可笑,她太穷了。

没有改变的达西先生,即使再有钱,伊丽莎白都不会嫁给他的。在婚姻这个问题上,钱不是唯一重要的衡量标准。《傲慢与偏见》主要要讲的一个点,就是不要物化自己的婚姻,不要出卖自己,那是不会幸福的。反面的例子就是精明的夏绿蒂嫁给了滑稽可笑的柯林斯先生。

是什么,让达西先生从全英400富的神坛里走下来,迎娶财富地位相对他来说要低得多的伊丽莎白?就因为伊丽莎白多读几本书么?读了几本书就自鸣得意的傻子到处都是啊?As a man of sense, Mr. Darcy dose not need to go the way down for such a pretty, really.  

05年版一出场就读着一本书的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不是一个尖酸陈腐的文艺女青年,她是个有教养的牧师的女儿。

那个整天拿着书,自以为这样自己就高人一等的傻子是排行第三的,不是伊丽莎白。

这也是为什么,05年版的电影让伊丽莎白一开场就拿着一本书在看 upset me. I mean, really? Put Lizzie in such a cliché? 伊丽莎白是有思想的。她沉稳成熟又不乏活泼灵动。她的魅力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并不需要这些表象的东西来给她装点门面。那些徒有外表的bitch跟她是有很大差距的。05年版的电影一开场就安排伊丽莎白读书,不仅没有提升她的品格,反而有把她跟那些做作的bitch混为一谈的嫌疑。

伊丽莎白决心维护自己想法。她只为爱而结婚,不会像夏绿蒂那样物化自己,为了舒适的生活而出卖自己。伊丽莎白对这一点的坚定,是任何人都无法动摇的。她的母亲不可以,柯林斯求婚的诱惑不可以,她所处的整个社会都不可以。这在当代,以上任何一点都足以将一个不情愿的人拖向婚姻。在思想上,伊丽莎白有着自己的判断,她独立而成熟,坚决且勇敢。反观如今社会,有多少人,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物化婚姻、爱情。伊丽莎白的精神至今依然值得我们敬重。

2.贝纳特先生与贝纳特太太

05年版班纳特先生选角是怎么回事?(⊙_⊙?)这发型这么杀马特是要闹哪样?看着那张脸,难道你能联想到幽默风趣慈祥有爱?你不觉得有点点凶狠的感觉么?相对的,来看一下95年的爸爸:

95年版班纳特先生

婚姻,也是这部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简奥斯汀对婚姻的态度观点,其实有在故事中得到充分地表达出来,贝纳特先生的婚姻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论点。

贝纳特先生年轻的时候贪恋贝纳特太太的美色。之后二十多年的婚姻,他一直饱受妻子神经质般的折磨,他并不幸福(单就夫妻关系来说)。这在书里是有写出来的。

05年这版让人接受不了的还有一点就是对贝纳特先生和贝纳特太太性格的失败刻画,使得这个婚姻的悲剧不能很好地呈现给观众,从而阻碍了这部作品思想的表达。(柯林斯先生也是这样,真让人受不了)

 Mr. Bennet was so odd a mixture of quick parts, sarcastic humour, reserve, and caprice, that the experience of three and twenty years had been insufficient to make his wife understand his character. Her mind was less difficult to develope. She was a woman of mean understanding, little 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 temper. When she was discontented, she fancied herself nervous.  

 班纳特先生真是个古怪人,他一方面喜欢插科打浑,爱挖苦人,同时又不拘言笑,变幻莫测,真使他那位太太积二十三年之经验,还摸不透他的性格。太太的脑子是很容易加以分析的。她是个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的女人,只要碰到不称心的事,她就以为神经衰弱。 ”

3.宾利先生

还有宾利先生

4.大姐简

还有大姐简

95:大姐简比伊丽莎白漂亮。嗯,可以接受。

05:大姐简比伊丽莎白漂亮。嗯?你当我瞎么?!?

原著明明白白地说了好几次简要比伊丽莎白漂亮,简要比伊丽莎白漂亮,这样的安排,是有它的用意的。婚姻爱情也不只是为了外表美貌的那张皮囊而已。

各个角色的鲜明独特被“奇迹般地”缓和了,中庸化了,使得这部作品的主题在这部电影中显得模模糊糊,暧昧不清,也使得这部作品失去了其气质鲜明的趣味(作为窈窕淑女的女主伊丽莎白,性格更是不可思议地朝着粗野的方向狂奔而去了)。各个人物的全线崩塌,百年名著撑起的高大建筑,在换了各种打了折扣的人物做顶梁柱之后,坍塌得一塔糊涂,只留下依稀可看出当年样貌的一些散落在地的大石块,这部电影简直就是灾难现场。

二、谄媚敷衍又自以为是的态度

6.6

简·奥斯丁 罗伯特·威廉·查普曼 编 / 2007 / 新星出版社

为了把所有的事情挤在一百三十多分钟里讲完,05年的电影,节奏明显有点赶,失却了这本书本质的从容与优雅。

What should I do with your strong, manly, spirited sketches, full of variety and glow? How could I possibly join them on to the little bit two inch wide of ivory on which I work with so fine a brush as produces little effect after much labor?

新星出版社的奥斯丁书信集《信》收录了这封信(见218页),有关两寸象牙的相关译文是:“我该怎么对待你那种强有力的,男子气十足的,感情热烈的文章呢?它们富于变化,文采粲然。我怎么可能用我的那支精美的笔,把辛勤劳动之后获得的成果雕刻在那小小的两英寸宽的象牙上呢?” 

即使是在这样时间紧迫的情况下,05年版的傲慢与偏见似乎还是觉得不够,认为他们的“聪明才智”还是要再发挥一下, seems to be creative, 你知道的,制造点浪漫什么的。Not in a good way.

 Darcy:How are you this evening, my dear? 

Lizzie:Very well. Only I wish you would not call me "mydear". 

Darcy:Why? 

Lizzie:It's what my father calls my mother when he's cross. 

Darcy:What endearments am I allowed? 

Lizzie:Well, let me think. Lizzie for ever yday. 

My pearl for Sundays. And...Goddess Divine, but only on very special occasions. 

Darcy:And what shall I call you when I'm cross? Mrs. Darcy? 

Lizzie: No,No.You may only call me Mrs. Darcy when you completely and perfectly and incandescently happy. 

Darcy:And how are you this evening... Mrs. Darcy? Mrs. Darcy... Mrs. Darcy Mrs. Darcy... 

翻译 

Darcy:今晚过的好吗,亲爱的? 

Lizzie:很好。就是别再叫我“亲爱的”了。 

Darcy:为什么? 

Lizzie:我父亲生气的时候便这么叫我母亲。 

Darcy:那我该叫你什么? 

Lizzie:恩...让我想想。平常的时候就叫我Lizzie,周日的时候可以叫我宝贝,只有在特 

别的日子才能叫我女神 

Darcy:那我生气时叫你什么?Mrs.Darcy? 

Lizzie:不!不...只有当你完全沉浸在快乐的时候,才可以这样叫我Mrs. Darcy。 

Darcy:那今晚开心吗...Mrs. Darcy? Mrs. Darcy...Mrs. Darcy Mrs. Darcy... "


05年版傲慢与偏见

看完之后,我想到的只有……what a bitch!!!!!!

我们端庄贤淑的伊丽莎白啊,我们挑剔高傲的达西先生啊!你妹的制作组,你把他们还给我们啊……惨叫!……哀嚎!……

很难想象,只看了05年这版,没有读原著,也没有看95年那版的人将会对《傲慢与偏见》会有怎样的误解。不谙世事的小屁孩,会不会畸形地受到影响?认为颜即正义,长得好看就能得到一切,认为有钱做什么都可以的糜烂思想,现代社会还少么?表达这种糜烂思想的流行网文、主播还少么?把名著拖下水?!把名著跟这些只是使劲浑身解数只为撒狗粮虐单身狗或骗单身狗去谈恋爱的各种影视跟流行小说混为一谈!?名著之所以会是名著。cause, Not only another waste of time. reading it makes sense. it brings value for the time we paid. It is trying to say something. And it suceessfully show what it mean to.如果只是想看Romance的话,大家完全可以看《恋爱假期》、《真爱至上》……实在没有必要来糟蹋《傲慢与偏见》。而且05年这版肤浅谄媚的劣质成年老酒酿酸了的既想立牌坊又想做婊子的畸形玛丽苏也根本比不上一点以上这几部纯粹讲爱情的优秀影片来的真诚和直率。


恋爱假期 (2006)

7.7

2006 / 美国 / 喜剧 爱情 / 南希·迈耶斯 / 卡梅隆·迪亚兹 凯特·温丝莱特


真爱至上 (2003)

8.6

2003 / 英国 美国 法国 / 喜剧 剧情 爱情 / 理查德·柯蒂斯 / 休·格兰特 科林·费尔斯

三、在废墟中找找优点

当然,05年这版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的。虽然我极大程度地不赞同这部电影,但还是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的风景拍摄还是极其美丽的。当然,电影这方面也有炫技的意思。

美丽的河边

05年版傲慢与偏见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优点就是,05年版的傲慢与偏见,主角团比较年轻,特别是演伊丽莎白的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非常的漂亮。因为女主长得漂亮而喜欢05年这版的也不是一个两个。其实触发我写这篇影评的一个诱因,就是我的一位男性友人,他直接了当地跟我说,因为05年版的人长得比较好看,所以他认为05年版的更好。我差点当场“吐血”。

演伊丽莎白的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

95版的个个长的都跟水桶似的,没一个好看的女人..................胖的活脱脱就一群中年妇女,一点也没夸张............的确看不下去了.......... 

 

从还原原著的角度来说95版做的很好,但一味追求还原原著也该照顾一下观众的视觉需求,毕竟是在欣赏电影,不是在看记录片,何况就算还原原著95版里的LIZZY也太不像20岁左右的姑娘了,我看女演员40岁都有了,汗....... 

 95版演的不错 不过Lizzy实在老,眼袋都出来了 长的像斯琴高娃+梅丽尔斯特里普 

网上的一些讨论,侵删

对于这样的言论,我只能说……,你们说的都对。O(∩_∩)O哈哈哈~ 选角过老,确实是95年版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年代不同导致的审美不同这点我们就先不讨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来看看各版的达西求婚现场,你可能就会明白了。

95年这版可是货真价实的双影帝啊,要高标准地在荧幕上还原原著,没有这样高超的演技又怎么行呢?那气红了的胸膛,一个淑女不管什么时候都有着她为人处世的教养在,她不会,在下雨天,像一个乡野村妇一样对着一个可怜的即将被拒绝的人大吼大叫,即使他真的有点伤害到了她的自尊心,那强作镇定的激动,那还是很温和的爆发,才是一个淑女该有的样子。伊丽莎白的无时无刻都保有的教养是她魅力的一大组成部分。05年这版明显是把这点忽视了,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的淑女。You know, how people could be acting when they actually do not know what they are acting.

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长得再漂亮,带给我们的也只是一个咆哮着的无礼的乡野村姑。制作组让一个粗鄙的人穿上华丽的衣衫,就妄想指鹿为马,告诉我们这是个窈窕淑女,尽管我们看到她在公众场合像个丑小鸭一样没有礼数、无所顾忌地傻气咯咯地笑,她甚至还爆吼……即使外表看上去再漂亮,一开口就露馅了。再华丽的外衣,也掩盖不了腐朽的灵魂。毕竟内在雅致的美,不是换一身衣服就能套上去的。


三、思想境界上差太多/主题表达的欠缺

其实想想,似乎并不值得为《傲慢与偏见》05年这样一部哗众取宠的电影写这么长的话,但我心里有一股难以言喻的忧虑:担心市场上尽是这些拙劣之作,会茶毒懵逼了很多人的双眼,让他们看不见漫长岁月流下来的经典传世佳作的光芒,只能匍匐在黑暗之中,庸庸碌碌,浑浑噩噩其一生,因终日被黑暗包裹,模糊了光明与黑暗,不能明确的知道什么是光明,为了追求一些这样那样的所谓的利益,犯下这样那样无法更改的错误(那时候就太晚啦,这些前人早就有所警示),不知道人生重要的是什么,不知道幸福,不知道精神的可贵,不知道品格高尚所能带给我们的更持久的,更日久弥香的内心的富足与温暖,而最终沦为机器,人,不再为人,而成了各种利益考量驱动下不断奔跑着的仓鼠,内心寒冷如铁。

05年这版的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问题,人物变形,态度散漫等等,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制作团队明显只是拿着名著的外皮,想拍一部卖座的极尽最大力度满足流于市面的各种欲望的哗众取宠的Romance罢了,与王晶、琼瑶一流,其实没什么差别。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当人们再也看不到人性的美,剩下的只有无穷无尽的欲望,没人反思自己,是否需要有改进的地方,那么那么多的人,明明套着一副相当年长的身体,却像个孩子一样只会予取予求,只看到自己想要的,却看不到自身,也看不到眼前的事实,没有成长,也体会不到成长所带来的人生的丰满富足与思想日渐成熟的安心稳定。

最遗憾的是,尽管麦田的守望者站在悬崖边上大声地呼喊,那些看上去已经长成大人的人还是自顾自蒙上自己的双眼,还义无反顾地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在悬崖下面摔了个粉碎。不管你怎么呼喊都救不了他们。就好像是他们的脑袋里haunting着这样诡异的声音,告诉他们跳下去才是对的。多么可怕的声音。


为什么我认为《傲慢与偏见》05年的电影要比95年BBC出版的连续剧要差很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