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朋友
忽然想到我的拘谨和嗜欲是相辅相成的。
就像同事对我的理解。
我与周围人总是走不到一块儿去,所以反之会对他们来之不拒。
独处的时间越久,越会渴望向谁倾泻欲望。
名为接近的欲望。
那阿宵对我来说又是什么呢。
她是信息的载体。
是我的理想主义。
我渴望接近她的声音,文字,想法。
挺危险的。
曾经说的“隐而不发”,或是前天那样“入魔三分”。
没有更自然一点的方式么。
还是说,独处本身就是偏执的状态。
需要另一个声音去中和。
比如小女孩说她要结婚了。
我一时没读懂自己的情绪。
没有嫉妒,没有如释重负,也没有予以祝福。
反倒是她后置的象声词让我安静了下来。

起了争执。
关乎朋友一词的定义。
她说发小是朋友,互相理解的是朋友,一呼百应的是朋友,一起吃饭的不过酒肉朋友。
只觉肤浅,立意太低。
我认为,志同道合者,皆是朋友。
不应被这些条条框框所限制。
今夜我和同事畅谈,那这一晚就是朋友。
也许时间还会再短些,短到一个行为一个动作。
任何关系都具有时效性。
试图建立长久契约得以安心的想法,太过软弱。

试图造成影响。
因为一个不愿承认的事实,对身边人的无能为力。
看着他们选择妥协。
我做的事情只能反馈给自己。
哀鸣。
和友人讨论过。
若将不相为谋的人视作标本,那么反之,在意的人们是什么呢。
他说朋友。
定义狭隘了些,我在意的人可能是单向关系。
如果去对标「标本」呢。
他说,玩偶?
标本可是死物,要往生命力的方向去想。
他说,不相为谋的都是死物,可很多想法相近的人,你一点都不在意。
他好像意有所指。
我的等级太低了,同级的人们也不行。
他说,那就血液好了,志同道合的人如同身体里的血。
我的答案是心,他们让我感受到心跳。
Soul, a Part of Soul.
Acting a Part of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