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 科尔将军的传奇一生与最后一役 (七)
第七部分
星盟-人类战争
巨蛇座Ψ星系会战(公元2543年)
(摘录)UNSC所属S-3战斗群战后任务报告
AI分析战斗形式综述连同伤亡报告另存于附件之中
S-3战斗群于天蝎座18星系遭遇星盟战舰。
概况: S-3战斗群,下属两艘UNSC驱逐舰以及一艘巡洋舰于军历2543年3月6日于天蝎座18星系遭遇一艘星盟CPV级重型驱逐舰,UNSC“西雅图”号驱逐舰以及“温泉关”在同敌舰交火中受到轻伤,UNSC“伊莪”号巡洋舰受到重创。星盟驱逐舰被击沉。
附录:星盟战舰重创了S-3战斗群,但是UNSC战舰却无法干掉星盟战舰的能量护盾。“伊莪”号巡洋舰的超光引擎因为过载死机而运转不能。假如即使退回到跃迁断层空间中去,也许我还能保住两艘尚能跳跃的驱逐舰,留下来的话,我们就有可能全军覆没。就在我们进退两难之际,星系中突然跃迁而出新的援军,在他们的合作帮助下,我们干掉了能量护盾,并击沉了星盟战舰。
率领未知舰队赶来驰援的领头战舰是一艘足有三十年船龄,但却经过翻新改造(具体数据资料相见附件文档)的UNSC护卫舰,根据舰船信息和编号显示,我们确定这艘战舰为UNSC所属“柏勒洛丰”号护卫舰。在我们同对方建立通讯并获取有关他们进一步的资料前,柏勒洛丰号护卫舰率领僚舰重新跃入断层空间中。
舰长笔记:我从不相信这世界上有幽灵战舰的存在,无论那确实是柏勒洛丰号护卫舰,还是撒旦亲自掌舵的幽灵鬼船——重要的是,他们拯救了我们所有人的性命。无论他们是何方神圣,无论他们将要驶往何方……在他们跃迁进入断层空间之前向他们发信致意,祝愿他们能够一路顺风。
第七部分的序言感想
在我提笔撰写第七部分之前,首先重温了一遍S-3战斗群那令人疑惑丛生的战斗报告,我相信,正是这份报告,彻底改变了科尔后半生的命运旅途。
科尔一定同样看过了这篇战后总结报告,作为第三战区最高级别的军事将领,对细节要求尽善尽美的科尔不会漏过细读一篇战斗报告——尤其是UNSC大获全胜的战斗报告。
科尔也许会从战斗报告的描述之中进行分析并为柏勒洛丰号,也就是好战之徒号的出现做出以下两种可能的解释。(1)S-3战斗群的战舰识别系统出现故障,他们的救星并不是失踪多年的柏勒洛丰号战舰。 (2)29年前,柏勒洛丰号幸运地在UNSC追击舰队眼皮底下从气体行星的引力范围圈内跃迁逃出——至少是制造了某种假象,使得身后追兵确信自己已是必死无疑。
“好战之徒”号上与科尔交锋三次却无一落败的天才舰长,确实有能力完成这一化腐朽为神奇的精彩壮举。(尽管当时大气层内进行加速跃迁仍然只被认为在理论上可能实现)
与此同时,由于军情局已于2503年获取得到“好战之徒”号叛军舰长的平民掩护身份,所以“假死”,将会是摆脱那些特务干净利索而又一劳永逸的最佳选择。
但是他们为何选择要出手营救落难的S-3战斗群?难道叛军打算捐弃前嫌,同UNSC团结起来,共抗星盟?
或许这仅仅只是拉瑞尼`卡斯蒂莉娅的个人决断而已?她只想接着好战之徒号的重新重现来向科尔暗示某种信息?抑或是对于浪漫主义的向往已经冲昏了我必须理性思考的大脑?
真正的原因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
科尔的个人日志记录止于2543年2月。之后他的行为也发生了相当之大的改变——虽然并未引起下属怀疑,同时科尔的所作所为并无超越中将权力一丝一毫——看似毫不起眼的改变和细小举动,将在不久之后“科尔将军的最后一役”中扮演非凡巨大的决定性作用。
普雷斯顿·杰里米亚·科尔中奖寄予致远星后勤司令部的机密函件
军历2543年3月9日
联合国太空司令部机密信息 代号 116749-09
加密方案:红
公共密钥:维加斯-水蟒-嘲鸫-零
来自:UNSC珠穆朗玛号舰长普雷斯顿·杰里米亚·科尔中将/ (UNSC服役编号: 00814-13094-BQ)
发送:UNSC中央司令部致远星后勤司令部司令戴尔·奇力金上将/ (UNSC服役编号: 007981-63882-GE)
主题:申请,转属以及请求
密级:最高机密,只能使用目视阅读 (BGE指令)
戴尔:
隐秘巡游舰的最近发回的侦查反馈报告显示,一支规模庞大的星盟舰队正在逼近第三战区。我需要舰队之中的战舰以最快速度完成修理,补给与人员修正,并随时准备投入到抗击星盟的战斗中。以深红编码加密以下信息,并将我所需要的战斗资源尽快调拨到我的麾下,这些要求或许有些过分,不过看在你曾经欠我很多……的份上,你应该……我想你应该能够明白我的意思。
1.申请:600层钨制A级钛合金甲板(射线吸收指标:5)以用于珠穆朗玛号战舰外层防护甲板的更新替换。
2.申请:我希望得到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配属到珠穆朗玛号上以备急用。目前珠穆朗玛号舰载人工智能满工作负载率为百分之六十八。
3.命令:将“伊莪”号巡洋舰拖出修理码头并牵引到我的舰队之中。伊莪号在先前的战斗之中负伤过重,我们已经没有足够时间将她翻修一新,不过莱文舰长仍然希望伊莪号能作为“固定炮塔”参加战斗。
4.申请:武器装备:105枚湿婆神级核弹(VE-3型),2400枚射手型导弹,45000箱定点防御系统机炮弹药(其余所需武器装备清单详见附件A)
5.申请:对第三战区进行详细的星系探索与考察,特别要对星系之中即将进化为原褐矮星的巨型气体行星进行全面细致的数据测定与环境勘察。
6.转属申请:接二连三的胶着战斗已经让我手下的男女士官筋疲力尽,无心恋战,我无法带领一群身心俱疲的战士战胜星盟。我已经将希望替换的船员名单上传到附件B中,他们所对应的替换者名单则添加到了附件C中。
7.其余请求:我日前刚刚完成了一项有关肖-滕川跃迁加速跳跃可能性分析的理论运算,并希望致远星军情局总部的人工智能网络对我的计算结果进行复查验证,毕竟只有致远星军情局总部才拥有除去地球之外星系之中唯一能够胜任如此复杂计算的智能网络。
8.祝我好运吧。
UNSC珠穆朗玛号战舰
普雷斯顿·杰里米亚·科尔
复制发送至:致远星海军司令部,后勤司令部
致远星第三战区所属 海军军事情报局总部
军历2543年4月18日0915时/ UNSC超重型巡洋舰珠穆朗玛号/ UNSC“印巴”战斗群旗舰/ 巨蛇座Ψ星系
(人工智能分析数据样本取材于视频,音频,战舰侦测系统记录-战舰黑匣子记录-以及参战人员目击口述等等)
跃迁进入巨蛇座Ψ星系常规空间的UNSC“印巴”战斗群,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一支宇宙舰队——UNSC“印巴”战斗群下辖13艘巡洋舰,23艘航空母舰,79艘驱逐舰,42艘护卫舰以及5艘隐秘巡游舰,这还不算舰队之中五十多艘负责补给,维修以及救援的各类后勤舰艇(在UNSC战斗群同星盟战舰交火之时,这些战舰仍然留守在跃迁断层空间之中,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损失)。
一阵阵荡漾的涟漪波纹无中生有一般出现在巨蛇座Ψ星系的漆黑空间中,电磁光谱的扭曲波纹甚至传播到了人类舰队跃入点上方三百万公里之远的星域。
快速传播的扭曲光谱同样席卷了那颗散发着猩红光芒的行星“ 巨蛇座之眼”,一颗质量13倍于木星的巨大气体行星,其引力几乎能够压碎并将氢原子融合进星球上空的大气之中。
……毫无疑问,跃迁产生的能量辐射波迅速引起了在此等候多时的星盟舰队的注意与警觉。
敌人来了。
星盟战舰如同一条条鱼贯于漆黑海洋的凶猛鲨鱼一般出现在珠穆朗玛号的雷达监视屏上——足足一百多个接敌信号——CPV驱逐舰,轻型巡洋舰,还有那威风凛凛的CCS级战斗巡洋舰。
他们的船头全部正对“印巴”战斗群,战舰之上的等离子武器已经开始加热,诡异的光芒映亮了星盟战舰的船身,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只修长的玉臂将整个星盟舰队从黑暗之中拉扯出来。
已经潜伏于星系之中整整七天的UNSC“目烁”号隐秘巡游舰开始向预定坐标缓缓移动,直到抵达“巨蛇座之眼”的附近星域,它向UNSC舰队发射了一条雷达脉冲汇报以表明自己的坐标,然后跃入断层空间之中,同时发送出导引坐标信号。
“印巴”战斗群紧随“目烁”号其后,接二连三地重新启动跃迁。这些肖-滕川引擎的跃迁跳跃方程式早在一周之前就由科尔本人亲自计算得出。
两秒之后,UNSC舰队重新出现在十万公里之外的常规空间中,这一次,他们跳到了“巨蛇座之眼”的背面,庞大的气体行星恰好阻挡了星盟舰队的视线。
UNSC的超光引擎的跃迁能力并不完美——特别是当进行存在重力陷阱影响的星系内跃迁之时,这种缺陷就更加明显。十几艘UNSC战舰的跃出位置出现偏差,他们跃入常规空间的地点和主力舰队相距甚远。
星盟舰队调转船头,开始全力追逐这几艘落单的人类战舰。
科尔的舰队分为左右两翼,他们借着气体行星的引力环绕飞行,然后直面来势汹汹的星盟舰队。
等到两翼战舰重新合二为一,“印巴”战斗群开始掉头冲向星盟战舰阵型略有破绽的左翼前锋。
十几枚湿婆神级核弹呼啸冲出人类战舰,然后在两军中间的真空地带爆炸开来。
但是当星盟舰队齐射等离子光束之时,他们才对人类看似浪费的无谓举动恍然大悟,核弹爆炸导致引爆区域短时间内达到超高温度——剧热扭曲分散了袭向人类舰队的等离子光束——组成了一道护卫科尔舰队的完美城墙。
星盟舰队先发制人的进攻宣告失败——而当他们进入到磁力加速炮的最佳射距后,人类毫不犹豫地开火还击。
十几枚磁力加速炮弹迎面扑向领头的星盟战舰——只一瞬间,也许就是短短几微妙的时间,磁力加速炮弹就击毁敌舰的护盾,穿破敌舰的甲板,然后在敌舰体内一路贯穿到底。UNSC后发制人的迅猛打击给予了星盟舰队迎头痛击——三十七艘星盟CPV级驱逐舰在人类舰队强大的火力打击之下变为一坨废铜烂铁。
但当两军距离足够之近之后,核弹的高温热云就无法在为人类舰队提供掩护与屏障,铺天盖地的等离子光束呼啸袭向密集布阵的人类舰队,虽然UNSC战舰极力规避并发射导弹予以还击,但是仍然无法阻挡异星军团的迅猛突破。
三艘人类驱逐舰开足马力冲向迎面而来的一艘星盟战斗巡洋舰,并和它同归于尽。
等到两军交错阵型后,UNSC舰队调转船头,炮门全开,期望借此阻止异星战舰的等离子武器再次开火。
星盟舰队遭受了远超寻常比例的巨大损失,双方易边再战,又有二十三艘星盟战舰被击毁沉没。
但是“印巴”战斗群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舰队之中三分之一的战舰被彻底击毁,而侥幸生还的舰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轻重损伤。
除了一艘战舰:旗舰珠穆朗玛号,这艘一直处在人类舰队最前方的超重型巡洋舰眼下仍然是毫发未损。
就在这时,星盟战舰也集体掉头,继续追逐对面的人类舰队。
数百枚射手型导弹从“印巴”战斗群中呼啸射出,人类战舰的磁力加速跑系统还未完成炮弹重装,UNSC舰队如同蒲公花粉一般,分散开来以躲避星盟战舰的光束袭击。
——星盟战舰没有迟疑,他们再次开火。
UNSC“阿金库尔”号驱逐舰掉转船头,牺牲自己保护了身后的三艘僚舰。
但是星盟战舰的这次齐射仍旧击沉了十余艘伤痕累累的人类舰船。
第一波星盟舰队缓过神来,他们加入到追逐人类战舰的大军当中。人类舰队则重整队形,且战且退地撤向“巨蛇座之眼”。
气体行星庞大的身躯再次阻挡了星盟舰队追逐猎物的视野。
就在星盟舰队全速追杀“印巴”战斗群时,切伦科夫射线——舰艇跃出断层空间所辐射的明亮射线,突然出现在星盟舰队的侧翼上。
一支全新的人类舰队浩浩荡荡地杀入常规空间中,他们直接冲入到星盟舰队中间开始混战。
五十五艘战舰——经过高度改造翻新的UNSC退役战舰,加载了导弹发射舱的大型商船,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人类和星盟都从未见到过的新式战舰——他们在“好战之徒”号战舰的带领下,犹如一把出鞘的利剑,插入了星盟舰队的心脏中。
磁力加速炮弹和等离子光束交错飞行,但是“巨蛇座之眼”巨大的电磁立场却使绝大多数等离子光束偏离了既定轨道,尽管如此,双方损失仍然相当,数十艘被彻底击毁或是严重损伤的人类和星盟舰艇船体倾斜,继而直直地“巨蛇座之眼”的重力拉了下去,失去了动力来源,这些战舰将在进入大气层后的坠落过程中被烧得一干二净。
两支队伍的交锋时间非常短暂,等到星盟战舰再次出现在UNSC舰队的视野中时,他们的战力已经仅剩不足先前一半。
分离主义者所控制的舰队也有四分之一的战舰被星盟击毁。他们并没有掉头再次加入到战斗中。
叛军舰队继续向着巨蛇座Ψ星系的边缘星域加速驶去,然后重新返回到跃迁断层空间之中。
科尔麾下的UNSC舰队趁机来到了“巨蛇座之眼”的高轨道上,他们一字排开,对准星盟残余舰队,磁力加速炮第二次集体开火。
距离人类舰队所处位置一百万公里之远的宇宙空间,时空再次分离,裂洞再次出现——一艘,两艘,三艘……十几艘……一百余艘……一支由两百多艘战舰组成的星盟增援舰队加速冲向了蝰蝮行星。
UNSC舰队呆呆注视着眼前战局的戏剧性发展,整整十秒钟,他们既没转向开火,也未掉头逃窜。
通讯指令从旗舰“珠穆朗玛”号向下属各舰传达——只有战舰的舰长和少将以上级别的军官才有权限阅读——在命令传达完毕后,“印巴”战斗群的通讯网络被珠穆朗玛号放出的蠕虫病毒瘫痪吞噬。
接受到来自旗舰的最后命令后,UNSC舰艇调转船头,引擎全开,开始急速撤离——只留下珠穆朗玛号一艘战舰面对蜂拥而来的星盟战舰。
珠穆朗玛号的引擎启动,她没有随同舰队一起撤离,而是更加深入到气体行星的大气层中。珠穆朗玛号上的数门磁力加速炮已经充能完毕,所有导弹舱门都已打开,并且关闭了甲板之上的所有可见光源。
跃入常规空间的星盟援军开足马力,在撤退的“印巴”战斗群身后紧追不舍。
通讯频道(α-θ全宽带频率)
UNSC“珠穆朗玛”号超重型巡洋舰:“都给我听好了,星盟杂种,我就是指挥人类旗舰的普雷斯顿·杰里米亚·科尔中将。你们自称宇宙之中最为光荣神圣的神之子嗣?让你们口中所谓的神圣见鬼去吧。在我仅仅凭借一己之力就将三百艘外强中干的星盟战舰送下地狱,在我于丰饶星上不只一次——而是两次狠狠踢痛了你们的屁股之后,你们还有脸来嗤笑人类的野蛮与落后?在我看来,毫无疑问,人类才是日后有能力决定宇宙命运的唯一主宰者。如若不服,敬请来此与我决一胜负,来向我展示你们真正的实力吧!”
星盟舰队,无论是负伤抑或是完好的战舰,全部调转舰首,直扑珠穆朗玛。一些战舰紧随其后深入到蝰蝮的大气层中,而其余战舰则盘旋环绕在蝰蝮行星的高轨道上,阻断了所有珠穆朗玛号可能的脱逃路径。
珠穆朗玛号继续下降着高度,然后消失在蝰蝮行星的大气中。
珠穆朗玛号并没有调正航道,借着蝰蝮行星的引力冲出重围。她继续朝着蝰蝮大气层的深处加速驶去,她已经无法挣脱蝰蝮行星的巨大引力,她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领头的星盟战舰开始开火攻击。
一百多道等离子光是径直冲向目标……但是大气层之中的强烈磁场却将他们在射击路径之上驱散的一干二净。
星盟战舰上的小型激光武器随即开火,无数道从天而降的毁灭之光将珠穆朗玛号击打的千疮百孔,但是却没有任何气体从战舰之中泄露出来,科尔早已命令将战舰的外部舱室的人员疏散并排气完毕。
通讯频道(α-θ全宽带频率)
UNSC“珠穆朗玛”号超重型巡洋舰:“这就已经是你们的极限了?”科尔在通讯频道中哈哈大笑,“看看一个在你们眼中不值一钱的人类能做些什么吧!”
珠穆朗玛号炮门全开,将她体内的一切一股脑地倾泻射出。
数十枚射手型导弹,伴随着十几枚湿婆神级核弹头浩浩荡荡地冲向星盟战舰——而在另外一边,一百余枚湿婆神级核弹则加速冲向蝰蝮行星的气态核心之中。
射手型导弹无法穿破星盟战舰厚实的能量护盾——它们在大气层中接二连三地爆炸开来——如同举办了一场夹杂了白蓝红三色的绚丽焰火表演。
挣脱了蝰蝮引力束缚的核弹随后爆炸。
冲在队伍最前的星盟战舰被炽热的烈火瞬间吞没——但是这已经无关紧要,两百多艘星盟战舰继续紧紧跟在珠穆朗玛号巡洋舰的身后,眼看双方都要驶出蝰蝮行星强磁场云的影响范围,星盟战舰已经开始调整角度,随时给予珠穆朗玛号最后的致命一击。
但是那一百多枚深入蝰蝮行星内核的湿婆神级核弹,却在此时,全部引爆。
一百多个白炽的亮点出现在蝰蝮的内核中,巨大的爆炸压力使内核中本已处于极限压缩状态的氢原子瞬间崩塌——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瞬间释放能量——裂变触发的太阳等离子体在星球表面各处迸发出来。
就在刚才,蝰蝮还仅仅只是一颗行星而已。
链式裂变的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只一瞬间就吞没了蝰蝮之中的一切。
这团超高温、高压的气体雷暴云砧迅速往外膨胀,席卷了所有处于轨道中的星盟舰队,炙烧它们的护眉——护盾被烤得发出银色的光芒,接着像肥皂饱似的纷纷爆裂;最后熔化它们的船体,将它们尽数吞噬。
惊天动地的核爆过后,蝰蝮行星已经不复存在,一团燃烧的火云伫立在它原有的轨道之上……在其正中,则是蝰蝮行星焦黑如碳的灰烬内核。
两百余艘星盟战舰,全部在强烈的核爆中化为乌有。
UNSC“珠穆朗玛”号巡洋舰,连同普雷斯顿·杰里米亚·科尔中将和他手下的男女船员,也消失在了华美绝伦的星爆之中。
分析
公元2543年,7月28日清晨,一位实至名归的伟大将星永远离开了钟爱于他的万千人民,在人类同星盟将近三十年的苦战岁月中,虽然也有其他英雄被冠以人类文明拯救者的殊荣(尤其以斯巴达2代战士为其中典范,军情局于2547年将秘密执行数十载的斯巴达超级战士培育计划公之于众)。但是相比他们,普雷斯顿·杰里米亚·科尔的生死归宿却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经历了短暂的休整恢复后,星盟大军重新开始将魔爪伸向园地殖民星球。他们的力量更加强大,他们接二连三地攻克人类领地,他们势如破竹地挺进近地殖民星圈。难道就是因为科尔的离去,才使得异星侵略者愈发嚣张?抑或是科尔在巨蛇座Ψ星系所取得的巨大胜利,令星盟恼羞成怒,从而变本加厉地报复人类?
军部并没有对巨蛇座Ψ星系一役的具体战况进行公开的详细调查。但是很明显的,科尔战前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准备:超光引擎跃迁数据的计算,舰队排列阵型以及跃出坐标的整理核对,利用蝰蝮行星的重力牵引帮助舰队加速移动,当然,还有最后诱使星盟主力舰队上当,凭借一己之力全歼敌军。
现在再来看看我们大家都最为关心的实质性问题,普雷斯顿·科尔到底是生是死?为了探寻真相,我们必须详细分析能够得到的一切数据资料。
首先,军情局二处和三处向公众播放的AI重现战斗影像虽然部分确为依照战斗数据模拟而成,但是更多的,他们仍然进行了许多旨在“加强士气宣传”的人为修改。坦白来说,官方通讯新闻稿件中漏洞百出,对我们眼下正在进行的分析帮助非常有限。
好了,那就让我们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大胆进行分析与猜测吧。
根据对撤退之中的“印巴”战斗群所拍摄下的珠穆朗玛号战舰最后时刻的影像进行逐帧分析,我们发现,就在珠穆朗玛号发射的射手型导弹即将爆炸时,科尔的旗舰盘旋驶入了蝰蝮星球的大气层中。
从战术角度来看,区区几枚射手型导弹根本伤害不了星盟战舰一根毫毛。既然它们无法对星盟战舰造成有效的伤害,那么为什么还要发射这些导弹呢?
对影像进行过滤扫描之后,我们可以在蝰蝮行星深红色气体表面背景之上发现UNSC超重型巡洋舰“珠穆朗玛”号那独特造型的船首轮廓——与此同时,我们还能在图像中观察到一团亮蓝色的闪光出现(其最大可能为射手型导弹引爆后的火花云团)
但是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珠穆朗玛号的身后,还有一艘类似UNSC巡洋舰的模糊船影。
所有参加巨蛇座Ψ星系会战的UNSC战舰,只有两艘战舰的下场命运没有得到最终的证实与确认——UNSC“珠穆朗玛”号超重型巡洋舰和已经半身不遂的“伊莪”号巡洋舰。
对巨蛇座Ψ星系进行的放射性尘埃光谱分析显示,星际尘埃中仅仅只探测到了科尔用于修理船只所申请调拨的600层钨制A级钛合金甲板材料之中所特有的钨-180元素,但却并未发现珠穆朗玛号自身船体甲板材料之中所特有的钛-50元素。
我们也并未找到珠穆朗玛号上的黑匣子记录,虽然毫无疑问,黑匣子不可能在经历如此威力的星爆后仍然完好无损,但是按照战斗条例,在预估到战斗形式凶多吉少时,舰载人工智能必须要在战舰毁灭之前将舰艇五个黑匣子中的至少一个弹出发射到宇宙空间中去。
对科尔送达致远星军情局总部人工智能网络,要求其协助进行计算复查的有关“肖-滕川跃迁加速跳跃可能性分析的理论运算”的数据解析显示:这是一个关于极限变速状态之下进行大气层内跃入断层空间的理论性演算方程——而该方程所假设的跃迁环境则恰好正为如同蝰蝮一般的气态巨星。
猜测
射手型导弹的齐射和最后“伊莪“号巡洋舰的诡异现身都只是科尔蒙蔽我们所释放的烟雾弹和障眼法而已。科尔在湿婆神级核弹爆炸并引发星爆之前的瞬间,在蝰蝮行星的大气层内,跃迁进入了断层空间中。
珠穆朗玛号并未同星盟舰队同归于尽。
科尔制造了自己死亡的假象,而后全身而退。
这个理论的唯一瑕疵要数珠穆朗玛号上服役的众多船员。虽然科尔在战斗之前的非例行人员转属中可能将大量同情并支持自己举动的下属调入珠穆朗玛号的战斗编制当中——至少保证调入旗舰的士官都必须要对自己忠心耿耿。但这并不意味珠穆朗玛号上的全体船员都对中将这种”临阵逃脱“的叛国行为表示赞同。我不相信科尔会因此而杀掉反对自己的船员——也许他会选择将反对者们强行紧闭于冷冻舱中?只有上帝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至于科尔做出如此选择的原因和动机,我只能凭借已有信息做出如下猜测。无论如何,好战之徒号,和科尔旧爱,拉瑞尼·卡斯蒂莉娅的出现为科尔指明了未来的前进方向——在率兵转战星系各处数十载后,无论身心,科尔都已经是疲惫至极。
零散不全的任务报告和只言片语的口传流言中都有提到在人类殖民领地之外的某块星域中,活跃着一支同星盟交锋无数的人类独立舰队……汇总起关于这支神秘舰队活动区域的所有情报,我们似乎能够在星图勾勒出一条延伸至银河系猎户座人马宫的蜿蜒曲线……随着时光匆匆流逝,这些茶语饭后的口口相传之声日渐式微……但是在亲历者眼中,这支神出鬼没的人类舰队已然成为一个不朽的传奇。
总结陈述
依我愚见,科尔从巨蛇座Ψ星系的战斗之中毫发无伤地全身而退。
时至今日,科尔应该还活在这个世界上,身体健康。
以地球年历来进行计算,科尔现在已经是一位八十二岁的老人。但是假如考虑到在战场爆发之前科尔曾经更换过人工克隆制造的肺脏,心脏以及内分泌腺系统,再顾及上科尔在舰队远航时进入冷冻舱进行休眠的时间,我们认为,科尔目前最有可能的生理年龄大约在六十岁左右。
他也许确实领导了一群由分离主义者,普通移民以及UNSC变节者们组成的殖民拓荒团来到了某颗远离UNSC控制星域的星球上,开始建立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世外桃源。
科尔一直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小农场,这才是戎马一生的科尔将军所期望的最为真实的美好生活——抬头仰望漫天闪烁的群星,思绪幸福安详地漫游徜徉。
建议
虽然我所得出的分析错误可能非常之小(根据人工智能“凤凰”和“拉科斯塔”各自进行的独立分析,我的结论正确率约为百分之八十九点七),以下就是我根据以上分析所提出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此时此刻,科尔也许正在享受着与世无争的安详生活——也许他还是某个远离UNSC领地的人类世界的殖民总督。
但是,这种与世无争的封闭生活又到底能够持续多久?特别是在当日后我们同星盟之间的战事告一段落,局势是否会出现某些出乎我们意料的变化?在此,我仅列举以下几种可能:
a.叛军可能会东山再起(特别是当战后UNSC势力渐微的时期);
b.星盟(虽然我们对敌人的政治宗教结构组成知之甚少)的统治基础可能会在其主要领导人死亡后土崩瓦解,之后各个星盟原加盟种族的行为和动向值得我们去加以最高级别的关注。
毫无疑问,一切纷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也许日后我们能够找到科尔,并说服他再次为我们披挂上阵,率军作战。科尔不仅仅是一位万里挑一的天才奇将,更是一个传奇,一个标志,一种信仰。有他坐镇我们的舰队,不要说叛军和海盗,就连星盟也不敢在科尔面前轻举妄动。
但是问题又来了,假如我们确实能够找到科尔,他会愿意再次返回战场上吗?他会选择继续为我们,为UNSC而重返沙场吗?
我认为事情的最终发展有以下三种可能:(1)科尔将会为了保卫陷入困境的地球母亲而再次为UNSC而出山作战。(2)科尔将会为了整个人类的生存而战……但也许并不会站在我们一边,在同那些分离主义者们共同生活了十几年后,他也许会被叛军的意识形态所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也许会站在反对UNSC的立场上。(3)科尔将不会再次返回战场,他已经习惯了宁静安详的农场生活,他将会迁移到更远的地方,逃离这一切的杀戮与纷争。
无论是我本人,还是人工智能都无法再做出可能性更大的假设与猜测(以上三种情况的出现概率分别为百分之四点三五,百分之四点零五以及百分之四点三零)。
我将会尽职尽责,一如既往地努力追寻科尔将军逝去的足迹,找到他,并努力说服他重新加入我们的队伍。
假如我没有成功,假如科尔将军选择站在我们的对立面上……那么,我将……好吧,在此我将所有的分析资料都发送给你们。
我,不希望抹杀一个永恒不灭的传奇。
代号:外科医师
海军军事情报局三处,特工#:AA2
军历2552年12月31日2200时
UNSC隐秘巡洋舰极限点号 位于月球同步轨道之中
/文件结束/
/文件粉碎销毁进程已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