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下行阶段综合经济形态的个人观点备忘录
2023/6/29 晴,高温。 一,持续关注气候变化 据有关学者的有关研究,从2018年开始的东亚板块的夏季高温异常情况,称之为厄尔尼诺效应。 厄尔尼诺,叫什么名字也好,我也没有去细品这份研究结论的内容,直觉告诉我眼前的景色更有直观的总结意义。 根据从气象平台的年度气温的调查发现,以我省,山东半岛,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域为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任何一个气候区都有参考价值,就近原则以山东省为参考对象,以我市滨州为具体参考目标,内陆地级市,非重工业区,但魏桥等加工业的存在,使本市耗电量比北上广深还要高,这一显性又不突出的耗电特点,仅仅在网络上雁过留声,未引起重视,也没有舆论价值,显然这不能作为本市气温从2018年开始后夏季最高温历届破高的原由。气象平台的数据是大致从36℃到40℃,今年2023年有创新高的可能性,整个山东包括华北平原都出现了气温的破高情况。地球生物,对于温度是敏感的,我早就意识到气温对于个体生命的影响力,而且随年龄递增,高龄老人越关注气温。 这里特别记录该事件,也是因为该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形成了舆论的气候,灿东的网络梗,也是一种抽象表达。个人观点,气候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影响,区别于权力和货币甚至意识形态。 地球大面积出现异常的高温,绝不是童话故事的开场白,更像是俄国现实文学的基调,土壤的枯竭和水分的蒸发,降雨量的减少,空气中若有若无的微生物。此段有了一丝文学作品的色彩。 肉眼看不见哪些弱势动物在迁徙逃亡,只有人类家里的空调耗电量和电费在走高,好在现在经济下行,作为耗电主体的工业用电量下降,以及新冠时代发电厂积压了煤炭库存,家庭的电费应该不涨价,当然,GOV什么德行,真怕和原油一样逮到机会就涨价,估计不会涨,居民用电下来,帮助不了它们去库存。 几年前积极议论的全球变暖话题,现在也被经济下行阶段的相应现象占据了话题空间,人们只觉得热,不去思考为什么热以及这样热下去,几年后的景象…… 现在只能坐等全球变暖的发酵,等GOV的行动,还有一些公益组织的表现,我也应该去持续关注追踪。 二,房地产的方向。 房地产,作为GOV上个时空的敛财工具,应该是要花一个句号了,在没有强刺激的政策出台前,房价还会不自由的落地,没有普遍的投资价值。下一个敛财工具是什么?GOV的信号也挺多的,指向了科技。 三,工业企业需求不足。 工业实体,我不能只看见国内的空间,也应该看看国际的空间。经济下行阶段,CNY的贬值,并不利于出口,虽然东西便宜了,但是对方的口袋也干净了。6/29号下午一点20分,CNY兑换美元,1:7.25。 工业企业的乏力,也可能和人们消费力不足有关,这个不记录在Bilibili平台了,后面的相关逻辑,研究个一二,也研究不明白。 今天先到这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