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姚水叶原创短篇小说丨少陵塬畔(十五)

2023-06-22 15:45 作者:真言贞语  | 我要投稿


少陵塬畔(十五)

(短篇小说)

文/姚水叶

 

“鬼子投降了!”

“鬼子投降了,不用打了?”

壮丁们欢呼雀跃,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作战室的长官站起来目光停在作战沙盘上说道:“政府已经接受了鬼子投降,各位同仁稍安勿躁,出了这扇门,也可以见机行事,各团营回去告诉弟兄们,分批撤兵。”

“各团、各营回去给弟兄们讲清楚,哪的人回哪去!”

壮丁弟兄们结伴而行,踏上了回家的旅途,火车站上、田埂小路上到处留下了他们的身影。鬼子投降的消息和作战部下达的解散命令并没有激起文华的兴奋,想过无数次阵亡时的情景都是趴睡着、仰卧着或者是被挂在树杈上,而且随时都有阵亡的可能,也做足了随时阵亡的准备,唯独没有想过回家的途径,也曾憧憬着打完鬼子、赶走侵略者后,挨着少林哥的肩膀一同走回少陵塬的。迷茫的心占据了文华的脑海:少林哥也阵亡了,那些关中乡党娃和少陵塬畔的弟弟们也都成了鬼子枪炮下的尸魂,如今就我活着,我发过誓要跟着少林哥,一起打鬼子,一起寻求革命,乱世揉碎了我的理想。文华闷在火车厢的角落,火车又在咔嚓咔嚓的响声中停在文华接壮丁的火车站,门口的长官用力打开车门,大声喊道:“关中的弟兄下车了、关中的弟兄下车了!”

文华从火车的角落站起身子,揉揉臂膀,揉揉腿,便走下火车,站在轨道上,从不同的火车门下来了寥寥无几的几个弟兄,相互打听了一下,更没有与他同行的人。他怔怔地目送远去的火车轰鸣声,孤独地顺着铁轨向前走去。走了几十步,便回想起那纵横交错重复形的火车站时,一屁股坐在轨道上眼泪刷刷地淌湿了鼻梁两侧,又放开嗓子大声喊道:“少林哥、少林哥,跟我回!”

头顶上空稀少朦胧的星辰似乎替少林回应了他,孤独的月光也在最快的时间里隐藏在乌云的缝隙里。周围漆黑一团,偌大的天地空间仿佛只为文华黑暗,文华思念少林那绝望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

接近深秋节气的关中,更是阴雨较多的季节,㴝明时分的乌云毫不客气送来秋雨,带着响声打在铁轨上,打在文华的衣帽上,淋湿了铁轨,淋湿了文华的衣服。他站在接壮丁走时的站点,冰凉的铁道空无一人,连知了都停止了秋鸣,空旷的站点拉远了文华与少林的距离,拉远了文华与革命的距离,毫无希望的呐喊让文华的革命理想彻底坠入万丈深渊。七年的壮丁生涯连起的唯一一条革命路也从此中断,蒙蒙秋雨中的文华又凭着感觉,走在关中丘陵地带通往少陵塬畔的路上。少陵塬的昼夜被秋分均分两半,回茬苞谷已挺起胸膛,向庄稼人显摆着层层绿壳下鼓鼓的苞谷棒,塬上晒的麦茬地也在二次翻耕,文华握了几年枪的手又抚摸着一行行挺起胸即将干壳的苞谷棒,眼前浮现出那炮火连天的华中、华北平原和无家可归的逃难人,心里对日本鬼子再一次增加了仇恨。翻地的农夫老者从地中心扶着木犁赶着骡子边犁边喊:“哎,弄啥的?”

文华连忙应声道:“卖工的!”

老者稳住了骡子,放下犁把,走近文华说道:“看你的穿戴像是收壮丁的!”

文华反问道:“咱这还收壮丁呢?”

“收,咋不收,年年收,今年才收过,走咧有两个多月了,一百多,十二三岁带把的都要,保长说壮汉怕的三只手,两个娃三个娃打他一个鬼子绰绰有余,听小道消息说仗打咧八九年了,啥时是个头?”

文华听了犁地人一番话,眼睛湿润了,连忙解释:“伯,不打了,日本投降了!”

“那好,那好,壮丁娃们也就都能回来收秋种麦了!”

文华苦笑了一下,犁地人几句扎实话像锥尖一样深深地刺疼了文华的心,他一句话都没对应转过身走了。踏在远离硝烟味的关中丘塬,让文华感到一种莫名的踏实,凡见到的人都是忙碌在田间地畔的人,问过的话也都是问问战争边缘的话,甚至无人知晓几年收的壮丁生死状况,无人问起硝烟弥漫下的尸骨堆山的阵亡将士,而且文华也在极力回避关于前线话题。夕阳西下,蔚蓝的天空轻浮着层层白云,一起飘向天边的尽头,涌向落日,伴随落日红霞,天色逐渐黯淡,文华加大步伐,走进十几年前扛长工的四合院内,又抬轻脚步往前走了几步,试探地叫道:“伯,伯!”

从大门里走出了一个十来岁的碎男娃,文华一眼认出了十多年前潘氏和杨德宽那几分相似的模样,碎男娃跑出门很胆怯地告诉文华:“我爸打铁呢!”

文华又走进了令他熟悉的后院打铁炉,昏暗的打铁炉旁,潘氐正在收拾火炉周围的碎炭块,然后用一页大瓦盖住了炭火,文华知道这是打铁完了,最后封火的一道工序。在潘氏抬头的一瞬间,文华感觉到潘氏苍老了许多,跟十多年前的潘氏判若两人。杨德宽的背影明显地驼下了,十多年前红光满面的杨德宽更是消失无迹。他缓慢地用铁钳夹起红红的锄头放在墙根,文华蹲下身熟练地用土块在锄头上画了一个圆圈,杨德宽借助门外的光线打量着眼前壮实的小伙子,惊讶地看了又看,潘氏也仔细打量着,文华搀扶着杨德宽叫了声:“伯,我是根宝!”

杨德宽和潘氏同时喜出望外地拽着文华的衣服走出打铁炉的门,两双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文华,从军帽到衣领、袖子,那种不言而喻的高兴,让文华从内心更增加了对少林的怀念,老两囗对文华连声说道:“进屋,进屋,快进屋!给伯说,这些年不给我做活人也没影了,媳妇娶咧么、娃抱咧么?”

“伯,没娶,没娶!”

潘氏做饭了,文华陪着杨德宽把攒了几肚子话全倒出来了,并告诉了杨德宽,少林当了营长去了很远的地方,但少林阵亡的事他却只字未提。

杨德宽听完文华的叙述,高兴地说道:“有了音讯就好,跟见面一样、跟见面一样,书没白念,能打鬼子,能报国就是好儿郎。就是他妈可怜,没等见少林音讯,也没等来日本投降!”

“我大妈咋?”

杨德宽又把少林他妈的情况简单地说给了文华:“为治病,塬上的地贱卖了。”

“伯,我当壮丁走时少林哥还问凤长高了么,我给少林哥说凤长高了。”

“凤前年嫁人了,临上轿时哭得不上轿,要等少林回来呢,乡党、媒人跟我给凤劝说好了,十七岁了,等不及。”

文华听罢,滚烫的神经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其实他自己更想见到凤。少林曾对文华说过:“革命就是要打破旧的传统观念,实行民主、自由,自己婚姻自己做主,自己选择对路人,决不能布袋买猫,谁不见谁就拜堂。”十多年前初来杨家梳着蘑菇头发的凤,给文华留下了最深的印象,那时年龄太小,从没想过娶媳妇,刚才杨德宽一句话提醒了文华,现在不打鬼子了,也该想想终身大事了。吃过饭,临走时又忽然想起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嘱咐了杨德宽:“伯,外头的事、前线的事和我说的这些话千万别说给乡党听,鬼子还多得很,嘴说投降了,长官们心里都不踏实。”

“好娃呢,伯记住咧,你放心,伯不是多舌的人!”

文华告别了杨德宽,趁着朦胧的月光走向少陵塬畔自己的大杂院,进了大杂院,悄悄地蹲在自己家的走廊,顿时感觉到秋夜的瑟瑟寒冷。秋鸟的鸣叫,催醒了大杂院熟睡的人们,催醒了蹲着打盹的文华,整个大杂院热闹了,平时沉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七妈高兴地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儿还是儿,和走时没啥两样,特别是身上穿的军服让她激动不已,她不知道儿子内心的无尽痛苦,也更无暇顾及儿子两只眼睛的不同之处,却在众人面前替儿子的这身军服而神气着、炫耀着。七伯摸摸索索地翻身下炕,又在土炕跟摸到了拐杖,便悄声地拄着拐杖走出门,顺着声音挤到文华跟前,连声说道:“老天有眼,把我死的时辰推迟咧。”

文华眼对眼瞅着七伯的穿戴,心想,我爸也老得多了,但还差不多,穿戴干净的蓝夹袄、青粗布裤子,看着整齐,脸色有些发紫,也不像受了多少罪的人,连忙说道:“爸,你说的啥话?”

七妈赶紧上前用右手捂住了文华的嘴,又赶紧搀扶七伯进屋上炕,文华不知道家里究竟发生了啥事,三弟拉着文华去了背影的墙角,悄悄地告诉文华:“咱妈给咱爸穿的老衣,咱爸前天就不行了,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招呼你,那是回光返照。”

文华一个健步跨进门,只见七妈帮七伯解开了腰带,从七伯的头上取下了老衣红边瓜皮绸子帽,文华迫不及待地又帮七伯戴上了瓜皮帽,又帮七伯紧上腰带:“爸,咱不脱,就穿这衣裳,我扶你出去逛一圈!”

七伯啥也看不见,听文华的声音问道:“穿脏咧咋弄?鞋底磨烂咧咋弄呢?”

“我给你买!”

说着话文华搀扶着穿着干净拄着拐杖的七伯走出了大杂院,走在少陵塬畔的村落里,走进了七伯做梦都梦不到的期望里。和他父子俩碰面的少陵塬畔人瞧着他俩,莫名其妙地问道:“三娃子他爸像穿的老衣逛呢?”再回过头,看他爸的背影确实是财东家的穿戴打扮。文华回到久别的少陵塬畔,人们依旧记着他的原名“根宝”,想当初,程营长为了引导他走上革命的路程,为他取了“文华”二字,作为名字,现在没有了程营长,没有了杨少林和卖戏票的人,再继续让乡党称他“文华”,更毫无意义,“文华”这个名字还是还给阵亡的程营长,他以后又是少陵塬畔的樵夫加农夫“根宝”了。

根宝回来的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了樊南乡的角角落落,但凡家里有当壮丁的庄稼人,都走出十几里路程来找根宝打探消息,根宝接待了多少满怀希望的乡党,看着一张张面孔,根宝违心地一一解释,又善意地撒谎:“你娃打了鬼子都当官了,很快就回来了。”这样的谎言根宝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说给来探听消息的人,连他自己都感觉乏味了,性情变得更加浮躁、沉不住气,又干脆地对后来人说道:“死了,都死了。”人们分不清他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侥幸地盼望自家走出去的壮丁当官,别人家的壮丁阵亡,慢慢地也就无人问津了。

战斗中失去一只眼睛的根宝,尽管平时装得若无其事,但有时的剧烈疼痛却压不住他心中的怒火和烦躁,日复一日毫无意义的无聊生活,让根宝厌倦、压抑,穿着军服总感觉“刺猬”趴在背上,扎得他浑身难受,坐立不安,便趁着逢集日买回了一丈六尺窄面白粗布,又买了几丈黑色窄面粗布,七妈、六妈一起给根宝缝制了一套崭新的粗布衣,三弟帮根宝打了几双草鞋,根宝脱下了令七妈神气、令外人嫉妒的军服。

 

【作者简介】姚水叶(女),陕西西安人,于一九七八年毕业于太乙宫中学,以耕农、打工为生,更爱文学,喜欢用笔写方式向读者传递善良,传递亲身体会过的人间美德,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对生活抱以崇高的向往。


姚水叶原创短篇小说丨少陵塬畔(十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