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和箱鼓:地下音乐开始,打渔箱的成功逆袭



大家好,我是刘恒、小黑,来自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担任打击乐声部首席。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样我特别喜欢的乐器,叫做箱鼓(Cajon)。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个乐器都会想:“这不就是个箱子吗?我们坐在某个箱子上面,拍一拍它也出声!”
其实这说得一点都没错。这个打击乐器外观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木箱子,好像并无特别之处。但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箱鼓(Cajon)历经百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而且从外形到内部结构越来越完备,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关于箱鼓的由来,百年来众说纷纭,也有很多传说。早在15世纪,非洲的尼日利亚等地就出现了方形、三角形的木质盒子,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大面积的发展、改良成为像非洲鼓一样重要的打击乐器,而是非洲劳动人民手中的一样普通玩具。真正的箱鼓原型,传说是于19世纪在秘鲁沿海地区出现。
当时,中、西非地区的黑人被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者们相继贩卖至秘鲁沿海地区成为奴隶。殖民者知道他们的家乡有一种打击乐器叫做“非洲鼓”,除了劳动之余的娱乐工具之外,还有号召、聚集的意思。
殖民者们害怕他们有了非洲鼓就不好好干活,甚至聚众反抗。于是,直接颁布了禁止黑人奴隶演奏音乐的法律。

但是非洲人的天性就是唱歌、跳舞、敲鼓,即使音乐被禁止,他们在打渔之余也会坐在装货的六面体箱子上,“咚”、“咚”、“咚”...就这样偷偷摸摸地敲了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享受他们灵魂深处的音乐,这就是最早箱鼓的雏形。
为了让箱子能够发出更好的音色,他们在六面体的箱子上选择了较为轻薄一面进行击打,这一面称为“塔帕(tapa)”。而后,为了进一步获取更大的音量,就在“塔帕(tapa)”面的对面,挖开了一个圆孔,让音量传递的更远,箱鼓在秘鲁最终成型。


随着黑人奴隶制的废除,非洲秘鲁音乐文化也在当地不断地深入发展,箱鼓艺术家们持续探索着箱鼓改良的各种可能性。
而最早的尝试就是把箱鼓的打击面板“塔帕(tapa)”用脚部抵住,改变打击面板弯曲度,进而达到改变音色的目的。
此外,西班牙的弗拉门戈吉他大师Paco de Lucía与他的鼓手Ruben Dantas也对箱鼓进行了改良与推广。1977年,他们在秘鲁演出时,当地的秘鲁音乐家送给了他们一只箱鼓。随后,二人将其带回了西班牙,并对箱鼓内部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良。




我们知道在古典音乐里面,军鼓是有响弦的。Paco de Lucía与Ruben Dantas也把吉他钢丝弦作为响弦,加到了箱鼓的敲击面“塔帕(tapa)”上,如此箱鼓的声音就更加清脆,低音和高音也有了更大的区别,表现力也更加丰富,更加适用热情的西班牙弗拉门戈音乐。


至此,箱鼓成为西班牙弗拉门戈音乐舞台艺术中重要的“主角”之一,形成了独特的弗拉门戈箱鼓律动体系。
慢慢地,很多流行乐手也发现箱鼓特别适合配一把吉他作不插电的演出。它清脆、短促的敲击声可以去模仿流行音乐里面各种的风格节奏,比如说我们最常见的“动次打次”就可以用箱鼓轻松完成的。
箱鼓还有很多“周边”,大家可以看到我前面零零散散摆了很多的东西,都是与箱鼓相互配合的一些打击乐的音色。由于演奏箱鼓已经用到了两只手,于是出现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乐器放置方式:套在脚腕上、放在鞋上、放在膝盖上,或者可以粘在箱鼓上...


如此,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增添音色,比起其他的打击乐,箱鼓还特别方便携带,别人背着吉他,我们打击乐手只用背着一个箱子就好了。
这就是箱鼓(Cajon),由一个打渔箱子发展而来的世界性乐器,它来自于对压迫的反抗,对生活中的巧妙观察,以及对音乐巨大的热情,它好听、简单、又可以发出丰富的节奏。
讲者|刘恒

刘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打击乐声部首席,中国打击乐协会常务理事, Edition Svitzer出版社签约作曲家,MEINL打击乐、MEINL镲片、Innovative Percussion、Marimba One、Remo鼓皮国际代言人。
刘恒自幼随父亲(西安音乐学院打击乐教授刘亚光)学习打击乐,于200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大学,先后师从刘刚教授,李飚教授,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8岁时,刘恒已经荣获了“全国青少年打击乐比赛”专业青年组第一名。刘恒曾受“意大利国际打击乐比赛”邀请,担任打击乐评委,并举办大师班以及专场音乐会,并于每年一届的“国际网络打击乐比赛”担任评委,同时刘恒也是“全国青少年打击乐比赛”评委。
2017至今,刘恒在中国各大城市开启了“即兴与互动打击乐专场音乐会 -《给我一小时》”,其中包括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西安音乐厅、石家庄大剧院,广州大剧院等,运用现场完全即兴与互动的演奏方式将丰富的打击乐音乐世界带给观众。
现如今,刘恒已经出版发行了两张专辑:《打击乐梦想家-刘恒西洋打击乐音乐会》以及与著名鼓手李彦超组成的“黑超二重奏”发行的原创专辑《鼓.达人》,并在《音乐周报》开设个人专栏“刘恒说乐”。
刘恒以打击乐演奏家的身份,足迹遍及世界各大音乐节。其中包括意大利国际打击乐比赛及艺术节,希腊国际打击乐比赛及艺术节,国家大剧院国际打击乐节,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爵士上海音乐节,草莓音乐节,迷笛音乐节等。
同时,刘恒已创作30余首打击乐曲目及委约作品,如打击乐重奏《将军》、《回忆》、《面对面》,打击乐与电子音乐《Delay》、《Percumotion》,打击乐独奏《狂野狮子座》、《诗》等,并于2016年凭借中国民族打击乐独奏作品《望岳》荣获“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民族音乐节-中国民族打击乐作品征集比赛”一等奖。
2019年,刘恒荣获“新时代2019中国鼓手颁奖典礼”“年度中国优秀打击乐作品奖”和“年度中国优秀全能打击乐演奏家奖”。
作为跨界打击乐演奏家,刘恒曾经与陶喆、莫文蔚、常石磊、袁娅维、子曰秋野、李偲菘、李伟菘、老狼等著名音乐人合作演出并参与音乐制作。
参考资料
[1]赵圣.浅谈箱鼓演奏艺术中的手法技巧[J].艺术评鉴,2018(19):53-54.
[2]https://worldpercussion.net/instruments/cajon-flamenco/
[3]http://cajonguide.com/history-of-the-cajon/
[4]本文资料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策划制作
策划:unintended小米 朱芳琼
导演:杨建华
监制:老猫(鼓童)
视觉:杨建华
摄影:李柯
文编:旷四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