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艺丛高光:大平晋也(上)

2021-10-06 15:52 作者:机巧莫几不会画画  | 我要投稿

Artist Spotlight: Shin'ya Ohira

原文地址:https://animetudes.com/2021/06/06/artist-spotlight-shinya-ohira/

翻译:bIauervogel、Moji

校对:Moji

编辑:Moji

特别鸣谢:Rancho_、RDRD


        由衷感谢bIauervogel在翻译上的鼎力支持。

        以下正文。祝各位阅读愉快。

Moji       


封面:《机动战士高达ZZ》大平晋也原画

本文属于 金田系的前世今生 系列


    本文仅代表我的个人看法,我认为在独创性和持续的风格自我革新能力上,鲜有原画能达到金田伊功的天才水平。但金田的后辈中,却有一位原画师的能力足以与金田媲美:那就是大平晋也。大平是公认的史上最有才的原画之一,因为他在2000年代开创了极其复杂却独特的风格。但在此之前,他早已进一步推动了动画媒介的可能性,并且不止一次,而是三次:首先是作为金田的追随者,然后是作为中村孝的学生,最后是作为一名独特且非凡的奇才原画师。本文我将重点讨论前两个阶段。

    据大平自己所说,他的动画生涯始于1982年6月16日,当时16岁的他观看了《福星小子》第32集,别称“图书馆大惊奇”。本集是由当时金田系的先锋,来自studio OZ的山下将仁和他的团队完成的。大平说,这部动画让他大受震撼,以至于他观看时差点被晚餐噎住

    此后,大平经高中学长小川孝治的介绍进入业界。大平出身并不富裕,很早就需要自己挣钱养家,在小川的建议下,他应征了《Animage》杂志上的动画招聘广告,而后搬到了东京,加入了曾制作《福星小子》前半部分的studio Pierrot(小丑社)。1985年,他在《星铳士俾斯麦》第一次负责了中割,之后很快晋升,在《忍者战士飞影》中负责了更多中割,并在第11集首次被表记为原画。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同为原画并且是山下迷的矢野笃,两人后来一起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studio Break。

    大平似乎初入业界时就对自己身为动画人的使命有了清晰的认知:尽管他受山下影响十分明显,他的风格仍因激进而倍受瞩目。金田的流体火焰动画已是时代遗珠:特效往往极尽非写实之能,比如三角形的爆炸和更抽象的几何形的火、烟;破片四处飞溅,阴影也十分厚重;颜色在此极富表现力,而大平也尽可能将色彩用作自己的武器;最后,冲击帧风格强烈、丰富多彩,以至于观众有时迷失其中或者将它们和巨量破片混淆。大平的每一张画都信息饱满,形成了极度丰富、几近抽象的构成。

    大平在《忍者战士飞影》中负责的四集使他迅速出名,他很快就离开了小丑社,并将工作重心由TV动画转向了更有制作意义的OVA和剧场版,也因此遇见了许多业界传奇。其中最重量级的当属板野一郎,那时他已是AIC社的王牌,并监督了许多社内OVA。首先要提的就是《无限地带23》的第二部分。大平在那里只是第二原画,负责完善和修正其他原画的镜头。这时离大平转向写实主义还有些时日,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接手的镜头¹*正是由早期两位重量级真实系原画——本谷利明和森本晃司——负责的。这使他得以在特效作画上进一步磨练技巧,助他在角色作画和写实化设计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最原初的风味。

    《无限地带》之后,大平以自己的studio Break为支点,成为了AIC-Artmic联合公司的常驻合作伙伴:他参与了1986年的《银河女战士:宇宙章》和《爱之城》,之后是《学院特搜》(他或许在那里碰见了金田)、《泡泡糖危机》、《黑魔法M66》以及1987年的《银河女战士2》,最后是1988年的《龙之天堂》和1989年的《骑乘挑战》。他还因1986年的《机甲界加里安》OVA走近日升,并成了ZZ之后的高达系列的常客。简而言之,这几年非常忙碌,但此时的大平才不过二十出头。

    然而,大平在《泡泡糖危机》中的亮眼之处在于,他并未在简单的特效上止步,反而在复杂的Layout上更进一步,且出色完成了令人难忘的背景动画。在这组短镜头中,你会看见极具大平特色的特效,以及摩托车变身时复杂的机械作画。虽然大平本作并未和同时期的大张正己合作(大平负责开头两集,大张则是最后两集),但这种精细的运动和当时的大张非常相似。不过这一段最让我在意的还是0 : 14,西莉娅从布玛背后一跃而起,镜头绕着他们运动,西莉娅的攻击和突如其来的背动都出人意料。这里的节奏变化值得一提:它一开始低张而快速,在将近一踢时张数变多,动作变慢,随后在布玛下落时重新变快。

    不过这只是大平将精力倾注于细节的开端。典范当属《银河女战士2》的这段镜头,据说大平为此画了三个月。这段几乎全是一拍一作画,另外也有传说大平光是五秒钟就塞了三百多张原画——如果你仔细算算,就会发现这不仅意味着一拍一,还意味着同时在相同的帧率(拍速)下画了许多层。到了《A子计划》,大平自己都成了传奇,他有一卡据载甚至需要大约1000张中割(不过数量被演出砍了),他的原画也分了有足足14层——做到这种程度,大平早已不是单纯将动画层面的可能性推得更远,还有摄影和影像合成层面。

    即便没有这些附加信息,这段镜头也令人过目不忘,甚至堪称大平最好的特效作画之一。即使最初出现在屏幕上的只有这光,它依旧用流畅而跃动的运动塑造了画面空间感和景深。每一处爆炸都充满细节,伴随着大量破片与烟特效,呈现出独特的精炼的运动。

    从大平单个镜头的工作量和最终流畅优美的效果看来,他已逐步和他最初模仿的山下风拉开距离。原先的风格在他有棱有角的特效中有所遗留,但也不再像《忍者战士飞影》里那般浮夸。不如说,他在《黑魔法M66》中极度追求细节的爆破镜头,反而彰显出庵野秀明(那时《王立宇宙军》刚刚上映)和中村孝独特的特效作画与日俱增的影响力。

    没过多久,大平和中村共事,1988年是他们二人职业生涯的至关重要之年。在《阿基拉》之前,大平参与了另一部80年代最负盛名的动画电影:《逆袭的夏亚》。在一些令人难忘的高达机战中,大平再次展现了他编排动作、设计复杂三维运动的能力。特效完全回归一般电影美学,金田和山下的影子再难寻见。这一段主要是一拍二的高达、一拍一的浮游炮和密集而流畅的机械运动。

    然而,在坚决跳向写实主义作画之前,大平还贡献了最后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金田风作画,即与伊藤浩二、田野雅祥合作的《飞龙特攻队》。大平是作画监督,但因手中事务繁杂,所以只对其他人的镜头做了一点点修正,基本就是加些零散的特效和动画。这片子本身并不有趣,但它毫无疑问充满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从喷气式战斗机视角拍摄,将近10分钟无中断背动。于我而言,想从纯技术力之外的角度欣赏这部短片有点困难,但它技术力实在太高了!

    大平第一时期的动画只能以其超过性(excess)而标新立异。但也恰恰是这一点让当时的他脱颖而出:这种总能超越人们深信的动画可能性极限的才能。那时的金田系早已走向重复单调乃至乏味,在这场怀抱荣光的堕落中,大平的动画是金田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绝唱。他们将再用20年的时间,历经如新井淳等诸多动画师的努力,去捡起大平留给他们的宝物。

    1988年,大平职业生涯中的重大转折到来了:《阿基拉》。正如我所写的,大平的变革在早期作品中便已有迹象。但考虑到他两年前才开始担任原画,这已是非常迅速的转变:没有人敢想象1986年的大平——山下最激进的追随者——会在中村孝手下工作,甚至这份大作迅速变成了写实主义作画的旗帜。但是,这的的确确已成事实。大平去那里有一半原因出于偶然,而这也是为什么,尽管他的作画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他却并未成为主力:他大多在这边帮画未被指派的镜头(unassigned cuts)或者在那边当第二原画。

    话虽如此,这也不失为一个转折点。大平画的镜头尤为震撼人心,尽管大多是特效,但他开始走近角色动画,并逐渐投身于此。大平还是来对了地方:在《阿基拉》片场,他理所当然遇见了中村孝,同时,在他协助参与的结尾部分,还有梅津泰臣、田中达之等人,或者吉卜力原画二木真希子。这里也是大平邂逅他的挚友兼合作伙伴桥本晋治的地方,大平在(职业生涯的)第二阶段经常和他共事。而大平能够转向写实主义作画,或许一部分原因正是拜二人联袂所赐。

        To Be Continued

1*  https://www.sakugabooru.com/data/690d88299609d5b7e912f7d7af60c367.mp4

译者的一点废话:

        在文内穿插动画片段并附以细致入微的讲解是Animétudes行文一贯作风。几十秒的动画于GIF而言体量过大,因此我不得不选择在文内插入视频。我将原文涉及的所有动画选段以视频的形式按其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在站内整合上传,并依原本排版穿插于文中。因种种不可抗力因素无法上传的视频也以注释和链接的形式附于文中和文末供各位参考。于此带来种种不便,还望读者谅解。视频的简介也会尽快更新,与文章内容一一对应,帮助各位更快定位上下文,更好领悟大平晋也的作画魅力。

        本人水平有限,遣词造句或有诸多不合之处,还望各位海涵。如有错漏,也欢迎批评指正。

        闲话少说,我们下期再见。

Moji       


艺丛高光:大平晋也(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