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芽户缔》动漫研特辑

从《君名》到《天气之子》到《すずめ》,新海诚似乎在逐渐去迎合大众口味与理解方式,但仍未找到他的叙事方式与大众口味的一个合理平衡点。制作与音乐方面在稳定进步的同时,剧情叙事上的缺陷却越来越明显。《君名》在追求剧情性的方向上取得了成功,《天气之子》的感情线也让人感动,但《すずめ》在两个方向的取舍上似乎陷入了两难。
剧情性上新海诚在描述中埋了相当多的伏笔,却在最后因篇幅限制未能澄清,这其中对于缺少的椅子腿背后故事的丢失个人认为是本作最大败笔。本可以借此引出妈妈失踪的真相,给故事一个更加完美的结局,但结尾却只是草草地让铃芽与过去和解匆匆点明主旨,也因此故事主题未能够成功升华到新海诚所希望的让“每位观众在观赏完后都能得到面向生活的力量”的层次。大臣前后态度的转变也略有突兀,前期对女主的爱慕之情作为一个神明而言过于唐突,所做的各种行为亦是意义不明,后期态度突然的转变又缺乏铺垫,使得大臣失去了作为本作设定中神明的庄严性,而更像是男女主爱情之外的一个滑稽的单相思痴情猫(人?)。
而男女主的感情线在描述上也并未能像《天气之子》一样达到让人动容的地步。描述节奏上高开低走,铃芽对草太的一见钟情,再到愿意献出生命,她所表现出的爱情非常非常强烈,这位青春期少女对于恋爱的懵懂与强烈的热情一度令我感动,但是结尾处却仅有一句“お帰り”,平淡到潦草的结束,既无法与主题相对应,也无法展现这段爱情后续的美好。并非否定这样一种“お帰り”的爱情,问题在于与前文的相差过大,且缺乏剧情的铺垫。个人觉得结尾处进行一个深情的吻或许可以增强些许感情线上的表现力。
总体而言,尽管本人对这部作品的期待已经很低,但它仍使我感到失望。《君名》之后,新海诚第1.5次未能交出与热度相匹配的作品。还是希望新海诚能够尽快寻找到他的叙事逻辑与大众审美的平衡点,做出更优秀的作品。
——布茶

先做个总评吧:《铃芽户缔》的音乐和美术仍然维持着新海诚固有的高水准,但是剧情略有缺陷。没有其他人说的烂到一文不值的地步,但也没有达到《你的名字》的高度。总体来说中等偏上,算是大部分符合了我的期待吧(我一直没有敢对新海诚的电影充满高期待,毕竟有《天气之子》前车之鉴)。
新海诚这部电影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主题不明确。就是主题很宽泛,什么都想讲,但什么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在一个点上谈的深入。对于亲情。铃芽和母亲的母女之情借椅子刻画出来,但是对于母亲的描写太少太单薄,所以在看完故事之后没有新海诚想要的那种观众对于亲情的思考,对换环姨妈的描写占了大多数,而且也有车站露真情的高光,但是最后神隐,使得最终亲情的那种羁绊展现的不够显性,只是浮于表面,强行展露的感觉。
同时铃芽在病房的谈话可以看出新海诚是想讲好生死观的,铃芽看见了只有死亡者才能看见的景象,可以说铃芽对于过去在前期是有阴影的,但是这方面确实体现太单薄了,就门后的一点描写和最后对过去自己的鼓励。就是核心思想是活着是有价值的,很经典的套路,但是这部电影没有很深入的去探讨,这是一个我觉得挺可惜的点。
然后就是感情线方面,虽然男主大部分时间都是椅子(bushi),也有剧情杀般的强行的恋爱要素。但是在我看来男女主确实是有一定的感情逻辑的。铃芽因为颜值看上草太,了解了草太关于门的秘密,帮助了草太。后来草太变成椅子后,铃芽本来可以离开草太(剧情有交代),但是还是留在草太身边帮助草太关门(动机是拔出要石的愧疚之情),这让草太喜欢上了铃芽,虽然草太是椅子,但是两人不断加深感情。到这里感情线都挺合理。但是最后铃芽一命换一命的觉悟,我认为在故事中的发展是达不到的。这就见仁见智吧。
然后是猫(大臣)。个人认为全剧最大的败笔。动机不明,行为不明,最后给出的交代是希望变回原样。那又为何要做前面那些诡异所思的事呢?故意让人拍照,让酒吧的顾客误以为是人等等都没有解释。最后想要变回原样也没有说明原因...给人猜谜吗?还是故意恶心人呢?(对大臣的补充:大臣喜欢铃芽,想要和铃芽一起生活,所以觉得想要将它重新封印的的草太碍眼,将草太变成要石,但铃芽喜欢草太,甚至不惜让自己代替草太成为要石来换回草太,大臣不想失去铃芽,出于对铃芽的感情做出了妥协,让自己化成要石)
总体来说,前一个小时的演出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甚至前20分钟op出现前这段都狠狠的震撼到了我。但是到了后期确实能感觉到新海诚的笔力不太够了,从让草太变成要石拯救东京后,剧情节奏突然变得有点...说不清的怪。而且后面典型的用爱拯救的逻辑,加各种强行圆的设定和伏笔,就给人一种很怪很难评价的感觉。顺带说一句,就感觉新海诚这几年已经黔驴技穷了,跳不出末日来临,靠着主角团几个人拯救城市,拯救世界的逻辑了,天气之子也是,一次两次还好,所有作品都这样确实给人审美疲劳的感觉了。如果要评个分的话,满分10:《你的名字》9,《天气之子》7,《铃芽户缔》6。一个中等偏上的作品。
——新海天

铃芽之旅——本应优秀的表达和各种毁灭性的缺失
作为新海诚的三年之约,《铃芽之旅》也是如期而至,在《你的名字》的广受好评和《天气之子》口碑的两极分化后,观众自然期待这部作品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体验。但是,非常遗憾,这部作品似乎不那么让人满意。
在指出不足之前,我必须要承认《铃芽之旅》试图表达的东西是非常触动我的。废墟和往门承载着曾经的美好回忆,关门时念诵咒文,是对已经逝去之物的庄严哀悼和体面离别;在此之上,铃芽结尾的“我是你的明天”又增添了一层带着过去的伤痕重新沐浴着阳光生活的表达:女主作为大地震的幸存者,过去的伤痛已经不可消弭,但是就算如此也依旧尽力幸福的活着。那些废墟亦如是,即使人们对于充满回忆之地化为破败和疮痍有着诸多无奈和悲怀,他们仍然怀着这份感情努力的活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的伤痛,而本片的表达正是触及这一点,提出了一个积极而不空洞的解法。这也正是为什么我非常喜欢这个表达。
我本应被这个表达深深感动的,事实上,在影片的前半段,随着铃芽和草太合力关上一扇又一扇门,情绪已经悄然积累,我期待后半部分最终的爆发。然而,在男主化为会石之后,影片用一种我没有想到的方式辜负了我。
“没有草太的世界,我感到非常痛苦”
这正是崩坏的开始。
前半部分的旅行完美的完成了任务,承载了该承担的表达,这一点正是通过着重去描写铃芽和旅行中这些萍水相逢的人之间的故事来达到的。因此,男女主之间的互动被牺牲了。所以,铃芽分量如此重的一句告白就成为了无本之木,观众对这种强烈的恋爱感情究竟从何而来完全摸不着头脑。更致命的是,这种恋爱感情成为了女主再度开始旅行的动机,这导致了另一个更严重的缺失,即第二次旅行中主题表达的缺失。
既然动机成为了恋爱感情,铃芽在第二次旅行中心心念念的就是男主草太,那么前半部分一以贯之的表达完全没有插手之处,对于过去的缅怀和悼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了。前半段积累的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流失殆尽,即使最后女主说出“我是你的明天”如此触动人心的话语,我的感情也没有办法直接跟到最高点了。
后半部分或许也有承担主题表达的部分,就是姨妈同铃芽的一段对话。但同样,在缺失对二人过去的描写的情况下,很难直接将这段同主题表达联系起来(更何况还有非常突兀的黑猫登场),所以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从第二次旅行开始到结尾之前仿佛主题表达消失了,冲淡了这个本应如此优秀的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同样,男主最后被女主的救赎也显得令人疑惑,这来源于对男主刻画的缺失,我们对于草太的内心如何,过去如何一无所知,那么最后的被救赎从何而来呢?承载这强烈感情的话语却不知道这感情发于何处,又怎能感染观众?
最后,来说说结尾,这个结尾是后半段唯一的亮点了,通过安排女主与常世中的自己相见,季回收了开头的伏笔,又升华了主题,可以说不能又更优秀的结尾了。可是前面的种种缺失却破坏了如此优秀的结尾,不免让人感到可惜。
这本可以成为一部更好的作品,新海诚的新尝试最终没有取得很好的结果,或许是被以往自己的作品困住了手脚,或许有什么其他的原因。总之,让我们期待下一个三年,他又会带来怎样的作品吧。
——夜月如钩

无根之花,何以满开
经过四年的漫长等待,诚哥的作品再一次登上了内陆的银幕(新海诚!你知道我这四年是怎么过的吗!!!)。然而不出意料的,诚哥再次让观众们失望了(恼)。本人就此简单发表一下对《铃芽之旅》的观点,并在其中穿插一些与同为灾难三部曲的《天气之子》和《你的名字》的比较。
首先谈一下对于女主形象的塑造,暂且将本作最大争论点--草太按下不表。虽然没有在影片中明确指出,但无论是从时间节点还是背景暗示都能推断,岩户铃芽无疑是311的受害者。作为本片的核心,铃芽善良、正义、恋爱脑、有责任感,这也是与《天气之子》男主帆高最大的不同之处。作为地震的受害者,铃芽深知地震危害之大,因此面对受到蚓厄威胁的东京,即便是变成要石的爱人,使命感也迫使铃芽将其插入蚓厄的头顶镇压。就算日后进入常世找回草太,她所想的也是代替草太成为要石,而不是如帆高那般不负责任的将东京置于阴雨之中,或许正是这份爱感动了大臣,让它再次变回了要石(?)。再者,铃芽的蜕变也是一大看点。从一名无法接受母亲去世的现实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肩负起责任守护日本安宁的女高中生,这一路上的成长离不开所有人的关照与努力。在常世中对五岁的自己所说的那句 “无论将来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请勇敢面对继续走下去” 堪称神来之笔,令人切实感受到铃芽已经彻底告别了往日的沉重,勇敢的走向未来。
而另一位女主,铃芽的姨妈环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作为铃芽的姨妈,环在姐姐去世后选择收养孑然一人的铃芽将其抚养长大,虽然其中也有对姐姐资产的考量,但无疑她是对铃芽倾注了真爱的。为了守护铃芽的健康成长,环牺牲了自己人生中最美的年华,以至于快四十仍然保持单身。然而或许是过去的经历让环对铃芽有些过度保护,两个都不成熟的人之间由此产生了摩擦,这一矛盾不断积累并最终在休息站爆发,二人在愤怒中互相说出了真心话,也因此互相真正理解、释然,最终重归于好,解开了铃芽的心结。个人认为这条线是全片最成功的的一条感情线,毕竟这种过度保护母爱很多人都曾体会,很容易产生共鸣、为其打动,何况环并不是铃芽的亲生母亲,让环这一深爱着铃芽、想保护她但未能把握好度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在分析完两位女主后再回头看男主,就会发现草太这一形象的空洞无力。毫不客气的说,宗像草太可谓本作最大败笔。目前对恋爱线的指责集中于开始时铃芽对草太的一见钟情过于突兀、男女主之间缺乏情感的积累、台词过于雷人以及男主声优的表现力不足。其实如果仔细回想整部电影,并不缺乏对男女主情感积累的描写,从女主在路上遇到儿时曾在常世中遇到的草太、对其产生兴趣开始,无论是起初铃芽听到亲椅子可以唤醒草太的话后害羞到后来主动去亲,还是草太一开始不让铃芽坐在身上到后来允许,都能看出二人的情感在不断加深。然而,我的评价只有三个字,“还不够” 。草太在与女主相识不久后就变成了椅子,使得观众在他还保持人形时未能留下很深的印象,而在被诅咒后,草太身上作为人的属性已经大幅丧失,当二人共同旅行时,我们更多的会将草太看作一个物件抑或是精灵,而不是铃芽的恋人,这一缺点被声优问题进一步放大,犹如棒读的配音不仅没能让变成椅子的草太富有感情,反而生硬到让人感觉他真的犹如椅子般冰冷僵硬。显然新海诚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二人的旅途加入了很多互动,但这远远不够,草太在更多时候只是个物件,无法参与到铃芽与其他人的交流中,这使得观众只觉得他俩是很好的旅伴而非恋人,与新海诚最初“人与椅子在旅途中相爱”的本意相去甚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去掉男主只留椅子也对故事整体没有影响。
抛开男主的问题,大臣的设定也有不足之处。为什么大臣要抛弃职责让草太变成要石?为什么大臣一眼看中铃芽?为什么大臣作为守护神却到处搞破坏(即便它只是想让草太变成要石)?为什么大臣最后又变回了要石?两只猫究竟什么身世?这些问题诚哥在影片中都未能做出合理的解释,甚至椅子为什么少一条腿也没有填坑。这些细节的缺失给人一种半成品的感觉,影片整体缺乏进一步的打磨(细节狂魔新海诚你怎么回事!!!怎么自己挖的坑都不填!!!)。
讲完问题再来谈优点。《铃芽之旅》在节奏把控方面与君名和天气之间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绝美的画面、贴合情节发展的配乐,尤其是《东京上空》那首配乐,令人不寒而栗的旋律搭配东京市民毫不知晓的日常生活画面,再由乌鸦的眼睛将视角转入被蚓厄盘踞的东京,二者间的视觉冲击可谓将观众们的精神绷紧到了极限,这一点上远超君名和天气。也正是关门的紧张场景、与旅途上遇到的陌生人间发生的碰撞所带来的新鲜感,使得观众不断被情节冲击,暂时忘记男女主间情感积累的薄弱,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恋爱线的不足,让观众们在高潮阶段也能与男女主的遭遇产生些许共鸣。
再者就是主题方面。在灾难三部曲中,《你的名字》讲述的更多是男女主间跨越时空的恋情,而村子即将被陨石毁灭这件事毕竟极少发生,很难真正让人共情;《天气之子》则讲述了男主为了拯救女主不惜与社会为敌,让东京继续处于阴雨之下,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男主引起了灾难(?),也是着重描写帆高对阳菜的爱;而《铃芽之旅》可以真正的被称为灾难片(byd三部曲完结了才想起主题是灾难是吧),片中人们曾经的欢声笑语与现在的荒凉废墟的对比、灾难即将发生时的恐怖场景、常世中熊熊燃烧的世界、灾难后城镇的重建,这些场景的刻画将蚓厄灾难的印象深深刻入观众的脑中,而这恐怖的灾难与从中长大的阳光开朗的铃芽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告诉观众们,即便有着如此沉重过去的铃芽,如今也能热烈的生长,突出《铃芽之旅》想让灾难后的人们走出过往,找到前行动力的主题。而这也是我想提到的一点,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东海岸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造成2万人死亡、数千人失踪,在日本国民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心理创伤,即便是生活在其他地区的日本人也或多或少经历过地震,这一点是生活在亚欧板块内部的我们所未体会到的,或许只有四川附近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单就本人而言,我对311的印象仅仅停留于福岛核泄漏。这种客观地理环境上的不同导致了我们中国地区的观众无法真正做到与铃芽共情,我们或许都见过地震后的废墟,但是那种灾难中的绝望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受得到,也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受到铃芽健康成长的可贵。
作为灾难主题成功的代价,本片在情感线可谓做了依托答辩。短短2个小时的时间,加入灾难这一沉重的主题就已经很费笔墨,又同时塞入了亲情和爱情这两大主题,叙事空间不足导致的结果就是恋爱线的完全失败,男女主间情感积累的薄弱直接导致高潮爆发时的软弱无力,那句“没有草太的世界 我宁可不要”,如果由帆高甚至泷说出都能让人接受,毕竟他们各自的cp间都有了足够的情感铺垫,但是由铃芽说出就显得格外空洞、甚至可笑,给人一种为了bmg而bmg的感觉(新海诚你被威胁了就眨眨眼)。
总而言之,《铃芽之旅》作为一部灾难片还算够格,但作为爱情片就拉胯至极。明明可以用这很好主题和设定写出一个更完美的故事,但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漏洞,实在令人惋惜。
愿世界上所有从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们,能如铃芽般遇到善良的人,在互帮互助中努力生活,终有一天,怀着释然的心情,将象征沉痛过去的门扉锁住,说出铃芽在家乡废墟中所说的那句话:
“いってきます”
“我出发了”
——炬翎iron

铃芽之旅——我想和你讲一个故事
首先说说观后的第一感想:我喜欢这部作品,尽管它有不小瑕疵,但我依旧认为它讲了一个完整的,不错的故事。
先从主题开始吧,首先承认,由于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对这部作品的主题分析也呈向多元。而在我看来,这部作品的核心主题只有一个:就是描写灾难和面对灾难的人们。至于其他的部分,比如富有争议的感情线,我认为都是为主题服务的佐料,但是因为诚哥对剧情的操作,导致感情线也成为了这部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你的名字,天气之子走向铃芽之旅,诚哥一直在描写灾难,描写面对灾难的人们,鼓励我们走出悲痛,笑着出发。我在观影之前从未对东京大地震有所了解,但我自然地联想到了身边发生的种种灾难。我们可能活在一个和平安逸的年代,但死亡离我们从不遥远。地震,台风,疫情,我们面对灾难已经失去了很多,那些离我们远去的人们再也回不来了,但是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我们要以怎样的心态看待过去发生的一切呢?玲芽最后对小时候的自己说的那一句:“我是你的明天。”鼓励自己跨过灾难,相信明天会更美好,我觉得这就是新海诚想表达的。
片名已经告诉我们了,这部作品的主角有且仅有一个,就是玲芽小姐。片中花费了大量笔墨来塑造这个青涩而又坚强的女孩子,我认为塑造的很成功。对于艺术形象而言,并不一定要刻画的十全十美,有缺点,有优点,有特点,才是有血有肉的人。她会对帅哥犯花痴,做事认真,她有责任心,对于自己打开了门放出要石而感到自责。她懂事,她也会叛逆,她好奇,也会对未知的事物而感到害怕。灾难夺取了她的亲人,让她不得不变得坚强起来,但她的内心仍然有柔软的一部分,让她十分害怕失去身边的人,这个特点在草太化作要石的那个瞬间达到了极点。
本作的感情线与以往作品的感情线都不同,没有双向奔赴,只有一个青春期女孩的小心思。玲芽对草太是一见钟情,而草太呢?草太是一个孤独的人,剧中并未过多介绍这个神秘的男人,对他的刻画自然也相对较少。我们也只能从对他的种种侧面描写中来感悟草太对玲芽的感情,至于这份感情是否升华为爱情,新海诚明智地选择了留白,他知道如果再写过多,就会偏离灾难这一核心主题,不如含蓄地见好就收,留给观众自己遐想。
分析完灾难和恋情两个重点,接下来就可以说说我最喜欢的公路旅行部分了。公路旅行是本作剧情的主体,路上见到的风景,遇到的人们,经历的事,以及猫与板凳男主,共同组成了这趟富有趣味的旅途。诚哥对于生活气息的把握一直很好,片中的很多细节都让这部作品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我一直坚信一个观点,人们都是互相支撑着走下去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离开家之前,家是我们的港湾,而在路途上我们失去了能够依靠的人,我们变得警惕,我们害怕陌生人,但总有人愿意伸出援手,这些人总会让孤单的心灵变得稍稍暖和。路上的遇到人们之于玲芽是如此,玲芽对于草太也是如此,玲芽温暖了草太冰冷的心,让他感受到了活着的美好,他们也是彼此的支柱。
再简单说说画面和配乐吧。开门和关门的画面十分震撼,我观影的时候觉得能看到这样绚丽的作画,这份电影票就已经值了。男主念词锁门那一段特别帅,我想国内要是能做出这样帅的镜头就好了。配乐还是一如既往的优秀,又可以单曲循环好多天了。
最后说说我对它不满意的地方吧,我觉得新海诚陷入了一种纠结,他想叙述灾难,但如果没有恋情线,为了看恋爱的观众来会怎么想?它想传达的东西有很多,所以融入了很多情节来丰富剧情,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感觉有些割裂。
以上仅为本人的拙见,受限于本人浅薄的阅历,可能分析的不太到位。我喜欢这部作品,这可能让我自然地忽略了它的部分缺点。但我真心的认为,有人还在做这样的动画电影,我还能看到这样的动画电影,我很幸运。
——North__Wo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