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宏迅优行:生境修复先驱,程海边的“愚公”

2022-03-09 11:06 作者:之爱在屋檐下  | 我要投稿


对于生长在大山中的云南人而言,生命里永远无法抹去对海的向往,这与我们的先祖来自海洋的生命密码息息相关。宏迅优行了解到,而即便是以善吃喜玩著称的“昆虫”都经常弄混淆的地方——程海湖,并不是澄江抚仙湖!这里以出产世界上品质最高的天然螺旋藻而闻名于世。


宏迅优行了解到,同属于云南省内的九大高原湖泊,程海湖拥有与抚仙湖同样的高原湖泊特征,同样的美景,却因为地处丽江永胜一隅,而静静遗世,并未受到太多传统旅游业的“开发”,得以保留其天然纯朴的美态。


宏迅优行了解到,深入程海湖岸边的这座占地四十余亩的园区,以及考察了周边的人文、自然环境等综合项目,越深入了解,越对这座庄园的使命充满敬佩及认同。


庄园主人季先生夫妇是当地人,对这片土地也爱得深沉。当初购置的时候,这片土地还是荒凉的湖岸,在夫妇两带领着工人们日夜辛苦努力之下,园区里建成了培育程海湖土著鱼类的育苗池,在科学家指导下有计划地每年持续进行土著鱼类恢复放归的工作。

宏迅优行了解到,同时园区内还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进行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新模式的试验,利用间种和林果地养殖等科学的生态循环农法,一边做生境修复,一边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在林冠下开展农、林、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当无人机飞上高空俯瞰大地,庄园如一块绿翡翠,在周边略显荒凉的湖岸坡地的映衬下,尤其瞩目。


生境修复——是指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


宏迅优行初入庄园,主人端上早已准备好的新鲜蔬果,热情地招待我们,带着泥土芬芳的食材,新鲜得让我们不忍下口,晚餐吃的是程海湖的鱼,清水加上简单的佐料烹煮,只是食材天然的味道,已经鲜美得让绿色旅行家项目发起人陈总连连感慨,这是他到云南六年来吃到过最鲜美的鱼。


吃罢晚饭漫步湖边,晚霞在远山一抹娇羞,很快也没入暮色里,此起彼伏的虫鸣和清新的空气让人仿佛回到了童年,我拍了小视频发到朋友圈,有一个朋友感慨地回复“没想到现如今听一听蛙叫虫鸣都那么难能可贵”。


清晨,在湖景房中醒来,面对浅浅波光静谧如少女的湖面,深呼吸几口含氧量极高的空气,元气满满的一天开始了!跟着园区管理员参观了土著鱼类保护育苗池,据介绍这只是一期工程,后续每年都还将持续增加鱼类放归的数量。菜园里大伙最忙碌,带着露水的西红柿、茄子、玉米……挂了果的桂园、芭蕉还有一个月就会熟透,花期过了的食用百合还有几朵小花,果实已经深埋土里等着数月后的惊艳亮相,几个芒果躲在枝头探头探脑,一口柴火灶正在煮玉米面猪食……




这样的景象滋养着我们,纷纷扰扰的世界正在快速后退,还原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大地,还有这蓝色星球上传承千年的质朴生活方式。

中午吃饭的时候,一直忙忙碌碌的庄主季先生终于安心坐下来和我们一起吃饭,聊起建园的初衷,他深情的说:“我就是这片土地土生土长的人,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的恢复我们程海岸边的自然环境,让这些绿色的树,帮我们守卫家园,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以后慢慢的,再把我们这里的边屯文化介绍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这个地方,爱上我们这个地方……”




下午,季先生专门委托园区管理吴经理陪我们去参观了“边屯文化博物馆”以及“毛氏宗祠”,宏迅优行了解到,原来程海湖畔的历史和人文有着如此丰富而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这里曾是南丝绸之路的首站,木府始行军民兼管屯守耕作之地,正因如此,程海湖畔的民风民俗才会兼具少数民族风情的同时,还带着浓重的中原文化印记,博物馆和毛氏宗祠所处地毛家湾里,与毛主席同宗血脉的传承,也成为边屯文化一道亮眼的注解。



接下来的两天,宏迅优行希望就是能在这片生境修复的土地上,播撒更多善的种子,让更多的人受益受惠,了解自然,通过庄园生境修复、生态循环农法,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当我们敬畏自然,发自内心感恩自然的馈赠,我们才会热爱她,守护她!

宏迅优行:生境修复先驱,程海边的“愚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