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才开始备考来得及吗?
诸位同学,大家好!
我最近收到了一部分同学询问,现在才开始备考来得及吗?

其实我经常会收到这样的问题,之所以今天想拿出来跟大家说一说,也是因为现在即将八月份了,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于我们教育学考研人来说非常的关键。
希望大家不要继续把时间消耗在这样的问题上,抓紧时间学习才是要紧事,另外也想和大家谈一谈,现在才开始备考的话该怎样复习。
从现在开始微不足道的努力,或许就能够拨动命运的齿轮。

一切都来得及
话说到前面,我不认为现在会有来不及的情况,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见过形形色色的情况:
有早早开始复习最后顺利上岸的同学。有六七月份甚至于九月份才想起来自己要考个教育学研究生,之后就紧锣密鼓地准备,后面也顺利上岸的同学。
自然我也见过早早准备却无缘复试的同学,与准备的时间比较晚,没学完崩溃不已的同学。
这些同学开始的时间不尽相同,但是最后的结果并不一样。虽然时间确实作为一个上岸的变量因素,但真的具有决定性影响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同学们,我在这里跟你说来得及并非只是安慰你,而是希望你能在这件事上放松下来,不要去过分纠结自己起步晚会怎样。
“如果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
当然,来得及不代表你会比较轻松的度过接下来的日子,毕竟我们的备考时间紧张,就更需要向自己的时间要效率,更需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加入到每天的考研复习战斗中。
既然决定开始,那便“但行前路,无问西东”。

我们在上考场前专业课至少要有四轮学习,而接下来的时间仅仅只剩5个月,针对我们现在才开始备考的同学,我们来从宏观与微观来分别聊一聊,如何安排接下来的时间。
01 宏观层面

我们将余下的时间给大家切割成了四个阶段,其中只有第一轮学习是两个月,从现在开始到9月结束,第一轮学习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这样开启第二轮的时候心里才会更踏实,而不是浮在半空中,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们开始得晚,我们的背诵计划也需要加在我们的复习计划中。
即在8~9月第一轮,至少要完成一轮背书,而这里的1轮背书并非只是大标题式的背诵,需要进行细致全面的背诵。同学们如果不知道如何背,怎么安排,可以直接跟一下我们的第二期带背营,这样也可以省下自己安排背诵的时间。
凯程拓展阅读:

英语的复习区别于专业课的复习,背单词这项工作需要贯穿在整个复习过程中。
在8-9月我们着重做英语真题阅读,每天安排一篇内容,一共61天,我们大致可以做15年的英语阅读,刨除23年和22年的真题,我们可以从07年的真题阅读开始。
当然,这个安排看你自己,如果你复习仍有余力,也可以把07年之前的阅读也做了,这都是可以的,持续不断的练题,才能保持阅读的手感。

政治的复习,难点一般会在马原部分,因为比较抽象,很多同学学马原会比较吃力。
所以建议现在开始的同学,按照马原、史纲、思修、毛中特的顺序听课学习。
同时每天安排刷50道左右的选择题,不要太在乎正确率,每道题都要认真做,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内容即可。

以上就是从宏观层面我们对三大考试科目做了一个简单的整体规划,同学们会发现各科的复习策略很不一样。
专业课更强调的是螺旋式上升的学习,需要大家在上一轮的基础上深化学习,当然理解背诵是贯彻始终的。
英语更强调主线式(单词+语法)的学习,保持阅读做题手感,提升单词量才是王道,政治则更强调的是练习与背诵。
大家需明确各个科目的特点再着手复习。
02 微观层面
聊完了宏观层面的安排,那么我们就要进入微观层面的安排,我们现在才开始备考的同学每天大致的复习任务量以及复习时间是多少。
虽然我在周一的文章中提到,现阶段每天高效复习8小时就很难得,但今天因为是给现阶段刚起步的同学建议,时间紧、任务重,所以相较于之前的建议,我会建议你每天多学两个小时。
将一天拆解开来,除去吃饭、睡觉、运动、娱乐的时间,这部分同学我们目前的有效学习时间大概是10-11个小时,按照10个小时的时间以及上文中的宏观规划,每天的大致任务可以这样安排。

这是以天为单位给大家做的大致任务安排,具体每个时间段想要安排什么任务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安排,不过这里有几个注意点:
1、背书要设置在自己精神状态最佳的时间进行。
2、英语阅读尽量选在下午,养成与考试时间相似的思维活动习惯。
3、如果有两门专业课尽量分开学习,避免长时间学习相似的科目。
4、需要安排知识的复盘,复盘时间与方式可以按照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5、各个科目可以轮替着进行,如上午学完311可以听一会儿政治知识内容。
6、教育专硕的同学自行切割专业课的6小时,专业课二和333教育综合都很重要。

万事开头难,可能在看完上面的内容后还不知道现在第一步要做什么,这里给大家做了一个现阶段行动指南表。

今年的强化课做了课程体系上面的更改,分为两部分,基础知识串讲和强化母题训练,采用的是选听制。
很多同学刚开始复习会纠结听基础课还是强化课,怎么听强化课,这里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分类,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听课方案。
第一类是已经学过一遍基础知识内容的同学,这类常见于二战或者之前开始的较早后面中断了的同学;
第二类是基础知识有一点儿但不多的同学,这类也是近期开始或者之前有学过一些,但是基础并不好的同学;
第三类是专业课知识没有任何基础,两眼一抹黑,刚刚决定要开始备考教育学的同学。
01 已经有过1遍专业课基础的同学
跟过一遍基础知识的同学,现在最让你们难受的事情应该就是学过的东西都忘记了,这样的情况要不要重新跟一遍基础知识。

如果你基础课学过了或者你是二战的学生,现在感觉出现了很大程度的遗忘,现阶段开始备考的话,可以再跟一遍知识串讲,知识串讲的跟课速度可以适当提高。
我在今年凯程强化课的安排中也说明了今年的知识串讲节奏相较于基础课会更快一些,在不缺失重点的同时,好好地带大家把知识精细的串讲一下。
至于强化母题部分内容,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遗忘程度来决定是否安排在一起听。
如果你的基础知识让你的母题训练听起来特别吃力,你可以先听完基础知识串讲部分,再进入母题训练。
如果你的基础知识在串讲的时候可以被迅速唤醒,那么你就可以安排一起听,或者适当跳过比较熟悉的知识串讲部分,这都是可以的。
02 专业课基础没过完1遍的同学
因为我们目前的课程已经更新到强化课阶段,所以这部分同学比较头疼的事情应该是基础课没学完,是继续学基础课的内容,还是直接开启强化课的内容。
我的整体建议是去听强化课,但部分同学可能会说:
“老师,我基础课快听完了,可以听完基础课,跟着看强化母题训练部分吗?”
我认为这是可以的,强化课的知识串讲部分是为了帮大家回顾一下基础知识,内容上可以说是基础课的“精缩版”,如果你听完基础课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遗忘程度较低,带着知识基础可以直接进入母题训练部分。
如果你剩下的基础课较多,为了节约时间,还是建议你去听强化课内容,之前听过的知识串讲部分可以暂时跳过,听自己没听过的基础知识串讲部分。
知识串讲整体结束后再进入强化母题训练,在时间上错开,一方面可以使听课和背书的时间更为协调,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听强化母题部分打下相应的基础。
总之,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听老师给予的复习指导建议,另一方面也要看大家对自己的学习认知,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03 零基础刚起步的同学
这部分同学应该是最辛苦的一类同学了,你们开始准备教育学考研,也会开始纠结。
“我是零基础,我是不是应该从基础课开始听起呢?”
“我的时间还可以让我听课学习吗?”
“学长学姐说,教育学关键在于背,我直接背很多遍会不会更高效?”
其实这些问题最容易出现在我们这类同学的身上,所以这类同学最需要指导,也最容易走弯路。
听好知识串讲,打好基础
零基础的同学,你目前的任务就是听好知识串讲,你可以听基础课的知识串讲也可以直接听强化课的基础知识串讲部分。关于母题训练,你可以先放一放,先把知识基础打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母题可以在知识的串讲学习结束之后迅速地跟上复习,这样的复习往往会比你上来就听题会好一些。
我们不可能让现在刚进来的同学一口气听完所有的题,所以给这部分同学的建议是分段学习,先把自己的基础知识部分拿下,再说母题训练部分。
听课同步背书
关于背书方面,我建议大家不要在现阶段就想赶上一路跟过来基础课同学的背书进度。一方面我担心同学们吃不消,另一方面更担心同学们赶的时候赶不上,自己很焦虑,反而学习效率被拉低了,实在是得不偿失。
之前,你们往届的师兄师姐跟我分享了一个不错的学习方法,就是在听知识串讲的时候背书。
例如我在课程里面为大家串了这部分知识,这时候就可以按下暂停键,可以自己跟着复述一遍,也可以大致讲讲刚才的串讲内容,知识串讲的另一大重要意义在于,帮助大家把学习的细节给拎起来,听知识串讲就可以很好地照顾到知识的细节。

看到这里,希望能对现在才开始备考的同学复习有所帮助,我可以理解你们现在可能每天会感到焦虑与迷茫。
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教心的拓展内容——心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在其著作《发现心流》里描述的一种迷人的状态:
“当你专注下来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逐渐忘记时间的流逝,在这个过程中会获得巨大的满足感,这种感受不仅仅来源于完成事情本身的成就感,更来自于自己内心的满足感。”
所以如果你现在感到焦虑,我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专注下来,做好该做的事,让专注带来的满足感代替空想带来的焦虑感,唯有行动,才能消除焦虑。
好的,同学们,今天的内容分享到这里,如果你还有什么困惑与不解,可以留言给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