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调色中最容易出现的8种修改意见

每一位调色师在做项目时,都会遇到客户各种稀奇古怪的修改意见。
不同客户对技术的认知差异和表述的局限,往往会造成很多沟通上的误解。
比如“饱和度低了” 仅仅是饱和度的问题吗?“没有电影感”到底说的是什么?
在面对各种修改意见时,我们是应该照单全收还是固执己见?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这篇文章,来自于洛杉矶的知名调色师Cullen Kelly。
从这位久经沙场的调色师身上,我们可以学会如何从客户并不完美的表述中,辨别出他们真正的需求,从而釜底抽薪的解决问题。
读完这篇文章,你更会发现优秀的调色师不仅技艺高超,更是一名“谈判专家”。


作为一名专业调色师,我们花费数千小时来钻研技术、更新审美与知识,保持学习态势,把
画面调好看这一块儿我们是在行的。
但一说到如何与客户打交道,我们中的很多人就真的不太行了。
影视作为一种复杂的艺术形式,往往需要团队之间的紧密配合。哪怕是世界上最有天赋和学
识的调色师,如果他不具备和团队进行有效合作的能力,都依然是一个不合格的调色师。
调色师最重要的作用是表达导演的创作意图,而这只能通过合作来完成。
但是,就像用舞蹈来描述建筑一样,仅仅通过语言来接受和传达视觉信息是很不容易的。特
别是在没有肢体语言、表情提示、有时甚至连语气都无法感知的远程调色工作流程中,沟通
就更加困难了。
所以,理解合作方的创作意图、有效驾驭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日常接待客户时常见的八种调色意见,以及由行业内的一些顶级调色
大佬分享的一些沟通原则。
一、“这个画面看起来对比度有点过了/反差太大了"
我基本每周都会收到这样的调色意见。
它有不同的表述形式,同时也会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我们要从理解问题开始入手。
下面就是几种常见的解决思路。
1.我们的参考画面是什么?
人类视觉系统的一切都与环境有关。
如果你刚走出地下室,浪漫的夕阳美景可能会让人头晕目眩;如果你刚走进昏暗的室内,柔
和的灯光可能会让人感到无名空虚。
当我们调色时也是如此:如果你的参考画面是log模式的灰片,那么任何合理的对比度都会
显得过分。
又或者你的客户习惯了摄影机内搭载的某款LUT,接着你在后期使用更明显的风格化LUT,
这时候也可能会引起他关于对比度的不同意见。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最核心的点在于选择合适的参考画面。
耐心找到一些客户喜欢的、具有合适对比度的静帧,并将它们与你当前项目的画面进行比
较。这样也许你会发现对比度确实过了头,或者更多情况是你的客户在新的对比环境下重新
审视了画面后,撤回关于对比度的修改意见。
2.曝光是否正常?
还有些时候,"对比度过高"指的其实是曝光方面的问题。
有时候,当你简单地重新调试曝光,太多(或太少)对比度的问题往往就会自然消失。
当客户告诉我们某个画面元素存在问题,而调色台上恰好有这么一个对应的旋钮时,很多调
色师就会落入陷阱,以为只需要简单的对这个参数做调整就行。
但作为专业调色师的你应该认识到,虽然调色台上只有一个标有对比度的旋钮,但有无数种
方法可以调整画面的对比度。
对比度可以是线性的、非线性的;可能和灰阶曲线有关,与画面的空间构成有关,与色彩构
成有关,或者这些的任意组合。
有时,问题不在于你要降低多少对比,而在于你的画面是怎样的一种对比度构成。
二、 "这个画面饱和度不够"
正如刚刚我们在 对比度中所讨论的一样,“饱和度不够“这句话也有明显的诱导倾向:似乎
一提到饱和度,你就只需要抓住饱和度旋钮,然后按照客户要求的方向转动它就行了。
但任何一个有经验的调色师都知道,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基本都得不到很好的结果。
换个思路来说,如果你的客户知道具体使用哪些调色工具可以调整好画面,他们就不会找你
来合作了。
所以,既然他们和你建立了合作关系,那么你的工作就是给他们想要的画面,即使他们不是
以完美的方式提出他们的需求。
关于饱和度的修改意见,这里有一些原则要记住:
1.很多时候,客户觉得我们需要更多的饱和度,其实画面真正需要的是更多的色彩分离,或
建立颜色之间的对比,比如互补色。先试着调整画面整体的色彩平衡,找到色彩对比的那个
"点",然后再将手伸向饱和度旋钮。
2.即使在真正需要调整饱和度的情况下,通常也不是每一种颜色都需要同等程度的提升或减
弱。相反,你要做的是找到画面中1-2个感觉影响到画面的主题色调,并在对应区域进行温
和的局部调整。这样做可以影响颜色的动态分布,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全局性的增减。因为对
于最终观众来说,经过短暂的适应后,简单的整体颜色偏移可能不会有什么明显的观看感
受。
3.这里还有一个技巧,下次你可以试试:当被要求增加饱和度时,你只需增加一些红色的。
如有人要求你去掉饱和度,就只去掉一些红。这听起来有些离谱,但很多时候却真的很有
用。
为什么这样做会有效果?我们将在本文后面的章节进一步讨论:我们的视觉系统对肤色高度
敏感,所以我们用红色的增减直接影响肤色的饱和度,进而影响我们对整体饱和度的感知。

三、 "Open it up/Close it down”“光放出来点/收一点光”
这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句修改意见,因为它既明确又令人回味。
处理好这个问题的诀窍是,理解它蕴含的摄影知识:它其实是电影摄影师在工作中的行
话。”Open it up"一般指是摄影中"获取更多光线",而"Close it down"的意思正好相反,减少
光线。
在拍摄现场,这其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但对于调色来说,真正的方式只有一种:尽可
能模拟前期拍摄的曝光调整。
如果你在有色彩管理的log调色空间下工作,那么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用你的偏移(offset)
色轮来调整。

可以试着观察一下:向右旋转你的偏移轮,看看你的画面光感是如何 "出来"的,然后观察你
向另一个方向旋转偏移参数时,它是如何 “收起来”的。
然后,问题就简化为和客户一起决定画面光线“出来”的程度了。
四、 "肤色看起来不对"
这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修改意见,但其根源往往在于错误的理念,而不是错误的调色。
我们的大多数客户认识到,肤色是它占据的任何画面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因此,关于肤色
流传最深远的错误认知就是:调色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矫正错误的肤色。
但实际上,调色的任务是为了强化画面的某种观感,塑造整体的风格,而不是寻找和修复我
们能感知到的任何缺陷。最底层的理念出现误差,就注定我们的画面要失败。
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大多数时候不要上客户的钩。听到这样的要求,很容易直接上手就去操作工
具“解决问题"。但更好的应对措施是温和地引导谈话,让关注点回到我们希望画面有什么样
的感觉,而不是画面"应该"是什么样子。
做到这一点的一个方法是,直截了当地问你的客户他们希望有什么样的感觉。当然,如果你
能巧妙地提醒他们,没有"错误"的肤色,只有与我们的创作意图协调或不协调的肤色,那就
更好了。
当然,就像本文的其他部分一样,实操这些措施的前提是,你具备基本的调色能力,对你的
镜头进行了正确的色彩管理,把它们从摄影机里的数据转化为你显示器可以再现的画面。
如果你没有这样做,或者做得不恰当,你会得到不准确的再现效果,这是刚才所说的 "没有
错误肤色"规则的唯一例外。

五、 "画面没有视觉冲击力"
这是一个特别具有挑战性的修改意见——因为它太模糊不清了。
这意味着什么?更多的饱和度?更多的对比度?我们是否需要拿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滤镜或
LUT?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喜欢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到目前为止,我在这个画面的调色时长
里,有多少时间是花在基础较色而不是风格化的?
虽然两者都很重要,但这个问题的诱因往往是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来打造整体风格上,或者你
所打造的风格对客户来说不适用。
你可以耐心地问你的客户,他们是对当前某一镜头有这种感觉,还是对你时间线上的许多镜
头都有这种感觉。如果是后者,这就是一个明确的提示,让你从单一镜头的调色中抽离出
来,花更多的时间来打磨或重塑你整条片子的创意风格。
相反,如果你得到的反馈是关于个别镜头而不是整体,那么这里有一些思路你可以尝试。
1.将你当前的调色结果保存为静帧,然后完全重制,重新调色。有时,重新开始调色,会导
致一个全新的思路,或者它可以让大家直观地看到,这个镜头可能不那么完美,但你正在努
力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2.接着调下一个镜头。如果你感觉卡住了,或者感觉这个镜头好像缺了什么,但又不知道具
体是什么,那么你能做的最好的选择就是继续往下做来保持你的势头。不用怀疑,当你调完
整部片子,回来用新的眼光看这个镜头时,你会清楚地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六、"我记得之前这个镜头不是这样的"
在远程工作流程盛行的现在,这个问题越来越常见了。
虽然潜在的原因很多,但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你的监视器和客户的显示器之间有没有什么
不同。假设你们之间有一个较为稳定的交付-反馈流程,你要关注你的客户是如何审核你的
成片的,具体来说就是他们的显示设备和观看环境。
当你询问这些细节时,确保你的语气是好奇的,而不是调查性的询问。没有人愿意被质疑,
而在这类话题的对话过程中,又很容易给人留下这种被质疑的感觉。
接下来,你再表述你的真正意图:建议客户改变审片时的一些设置,强调显示设备和观看环
境的重要性,并表示希望确保他们尽可能看到最恰当的画面。
这样想吧:我们有时侯思考、修改了半天的肤色问题,可能还不如统一监看环境来的直接有
效。
还有其他的一些情况会成为这个问题的原因:
1.你的调色或渲染设置中的某些参数被误改了,你需要弄清楚这是怎么发生的,以便尽快解
决这个问题。在你搞清楚这个问题的时候,请向你的客户保证,你是一个看中细节的调色
师,面对这些错误,你会查出真相并加以改正。人无完人,但我们可以做到诚实。
2.与调色无关的事情动摇了客户对你工作的信心。罪魁祸首可能只是一句被误解的话,以往
的某段不愉快经历,或他们个人生活中的问题等等。关键不是要找到原因,而是要认识到这
个状况,并找到一些方法来安抚他们。
通过轻松愉快的聊天,向他们侧面展示你的能力,证明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你会竭尽所能提
供最好的服务。如果是不那么了解的客户,你只需要自信地告诉他们,项目没有任何错误或
疏忽,他们的项目在你丰富经验的加持下不折不扣的完工了。
七、能来点电影感吗?
与“画面没有视觉冲击力”的修改意见类似,这句话太宽泛了,根本无法有效的实施。
再加上类似的修改意见经常出现,很多调色师都对此头疼不已。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把这个
修改意见当作是对客户进行更多了解的一个善意邀请,而不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调色方向。
当客户提出这个意见时,我会把手从调色台上移开,然后与客户认真讨论”电影感"对客户来
说意味着什么。
哪些电影、广告或节目最能体现他们脑海中的电影感?我们能不能找来一些参考静帧,讨论
客户认为这些静帧吸引他的原因?虽然让你的客户主导这场对话很重要,但不要害怕表达你
自己关于电影感调色的观点。
尽管”电影感"一词可以有无数的解释,但对我来说,一个不变的原则是,"电影感"应该是全
面的调整,而不是局部某个镜头的微调。无论你的客户有什么具体的审美想法,你都要精准
地找到完美的表达方式,然后大范围地应用,而不是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地手动适配它。
八、 "这些镜头不匹配"
无论你是调色小白还是调色大师,你都会接收到数不尽的这类反馈。
被告知没能完成这项调色师最基本的任务,你多少会带点强烈的抵触情绪。考虑到这一点,
在回复这条修改意见时,最重要的是先深呼吸一口,不要把你的反馈集中在你的感受上,而
是你希望客户接受到什么信息。
撇开情商不谈,需要记住的关键概念是,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匹配。
绝对匹配,我们可以定义为两个镜头所共享的画面内容之间的绝对匹配程度,如红色的衣服
或白色的墙。
相对匹配,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镜头A到B连接在一起后的感觉是顺畅还是突兀。
绝对匹配是直截了当的。它可以通过一些基本操作快速完成,并通过示波器得到客观的匹配
结果。有时,你的客户想要的就是这样的绝对匹配。
相对匹配则要主观得多,客户给出不匹配的修改意见时,大多数情况说的就是这一匹配类
型。你需要带着真正的好奇心去探究这个痛点,只有努力寻找,才能得到理想的匹配流程。
在进行相对匹配时,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时刻提醒自己,眼睛对反差的敏感程度比颜色要高
得多。如果你的反差或曝光水平在不同的镜头之间来回跳跃,那么再多的色彩平衡也无济于
事。所以一句话总结就是:掌握了反差和曝光水平的匹配技巧,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这里还有一个提示:在适当的时候,有意的反差、曝光水平错位可以是非常有效的戏剧性表
达手法。所以,不要害怕使用它!
最完美的应对技巧
每当我以为自己已经准备了一套拿捏甲方的完美剧本时,新项目、新客户或新环境的挑战,
就会狠狠地给我一拳——我意识到根本没有完美的应对剧本。
我收到的关于客户合作的最好的建议,并不是来自一个调色师。我们甚至没有讨论过关于客
户的话题。
这个建议其实源自我的一个好朋友,他向我提供了他婚姻成功的秘密:"如果你想拥有最佳
的配偶,那么首先你自己成为一个绝佳的配偶"。
后来我真的发现,这是与客户合作时的黄金法则:如果你自己敬业、细心和无私,你会发现
你的客户会一模一样地反映出这些特征,你们都会有很好的工作体验,无论你是工作一年的
调色师还是二十年的老手。
最后,希望大家能从容地应对甲方的修改意见,快乐调色每一天!
原文链接:https://blog.frame.io/2021/11/15/color-grading-strategies-for-client-notes/
想学习更多实战技巧,欢迎添加微信:13126516291。我们期待与您沟通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