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革命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简介—路易·波拿巴政变(即1851年政变)
路易·波拿巴政变(即1851年政变)
法国1848年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反革命统治进一步加强。资产阶级共和派右翼控制了整个政权。1848年11月通过了第二共和国宪法。同年12月进行了总统选举。由于农民怀恋拿破仑第一统治时代所获得的利益而抱着天真的幻想,他们投票选举拿破仑第一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当总统;城市小资产阶级对共和派的财政政策不满而支持波拿巴;大土地所有者和大资产阶级力图复辟君主政体希望波拿巴上台。因此,路易·波拿巴获得了多数选票而从一个普通军官当选为总统。
路易·波拿巴上台后,任命巴罗一法卢组织内阁。这个内阁是正统派(代表大地主)和奥尔良派(代表金融资本家和大工业资本家)联合的“秩序党”内阁。波拿巴依靠秩序党,击败资产阶级共和派,解散了制宪议会;又摧毁了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在立法国民议会中把以赖得律一洛兰为首的新山岳党排除出去。秩序党掌握了军政大权,加强了波拿巴的统治。
波拿巴野心勃勃,一心想排除秩序党,独揽大权,称皇称帝。正统派企图复辟波旁王朝;奥尔良派要恢复七月王朝。这样,秩序党内两派矛盾以及秩序党同波拿巴的矛盾日益尖锐并且表面化。波拿巴一面培植自己的势力,建立了“十二月十日会”(波拿巴分子的组织);一面竭力削弱秩序党。1849年11月,他罢免了巴罗一法卢内阁,亲自组成了清一色的波拿巴分子的内阁。把国家行政权力直接控制起来。接着,他强迫议会拿出大量的钱,收买军队的官兵。1851年1月,又免去奥尔良派将军尚加尔涅的巴黎卫成司令的职务,任命了自己的亲信担任这个职务。至此,波拿巴也掌握了军权。教会也转向波拿巴。
波拿巴在各方面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后,在1851年10月,向议会提出恢复普选权,借以迷惑群众,并且要求取消宪法中关于总统不能连任的条文。立法议会否决了修改宪法的提案。波拿巴乘机发动政变。
1851年12月1日夜间,波拿巴调集了七万军队,占领整个巴黎。进行突然袭击,逮捕了奥尔良派、正统派与共和派的首领以及所有反对他的议员。解散立法国民议会。这就是路易·波拿巴政变。
政变激起了左翼共和派与工人群众的反对。以作家维克多·雨果为代表的左翼共和主义者号召人民武装反抗。巴黎部分群众又修筑街垒,工人居住区爆发了共和派的起义,但立即遭到路易·波拿巴的重兵镇压,被捕二万六千多人。警察恐怖统治笼罩全国。
路易·波拿巴政变之后,继续加紧活动,恢复帝制,攫取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