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漂杵的飨宴」——文艺理论视阈下对电影《孤注一掷》的评论
数日前的一个下午,三时三十分左右,二人与我同游某市某中心商务区电影院,并开展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观影活动。我向来是不惮以最怠惰的心态,来对待看电影的,但竟不知道,该电影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到如此地步。影片放映中,我全程几乎未曾走神;影片结束后,我的各个感官都产生了延留状态,迄今为止仍在持续。不同于较为主观的观后感,下面我将结合文艺理论相关知识,多角度出发,对该电影进行相对客观的评论赏析。

A. 内容
故事梗概:
该电影以男主潘生以及女主安娜的遭遇为主干,由此展开叙事,通过讲述他们被骗国外——被迫诈骗——几经辗转最终获救的曲折经历,将缅北园区草菅人命的残酷暴行揭开了冰山一角;同时穿插叙述毕业大学生阿天等人被骗的惨痛故事,警示观众在面对防不胜防的骗局面前依然要保持高度警惕。

B. 结构
1.西方结构主义组织范式:
此电影结构属于克劳德·布雷蒙“三合⼀体”模式中的嵌入式,即依次叙事多个人物的小故事,并将这些小故事恰如其分地填充“嵌入”在整个大故事中,使得总体框架结构更为完整丰满。
倘若将整部电影设为a,那么其情节发展可表示为a1, a2, a3…将潘生的故事设为b,那么他的整个叙事历程可表示为b1, b2, b3…将安娜的故事设为c,那么她的整个叙事历程可表示为c1, c2, c3… 以此类推,总结构可抽象为如下符号:

作为一个个小线索,潘生、安娜、阿天等人的故事有条不紊地嵌入在“揭示电信诈骗犯罪与受害者非人待遇”的大线索中,不断交织缠绕:潘生与安娜故事线的交织使得阿天被骗后跳楼,生死未卜;阿天的悲惨遭遇使得其女朋友小雨化悲愤为力量,作为一名防诈骗志愿者,她在工作过程中结识赵警官,最终协助破案;潘、梁二人与警方故事线的交错使得电影在紧张中推向又一个高潮:潘生在设计计算机程序时保存了两千名受害者的信息,为警方减轻了工作负担,同时也为自己减轻了刑事责任;安娜侥幸活着回国,被警方盯上,才能协助警方加快案件侦破与受害者解救进度。

2.中古文论结构脉络:
干支流式的结构,上半场在情节推进中分别叙述潘、梁、顾等人的遭遇,如同条条支流按照各自而既定的河道流淌;下半场这些支流分别汇入干流,增加了径流量——丰富了主干结构的内涵,同时也使得干流更迅猛地向大海流去——推动了故事发展,使得情节跌宕起伏、激荡人心。然而为保持干流水量的平稳性,防止同一河段来水量过大而引发洪涝灾害,多条支流不能在短时间内一齐注入干流。因此这些主要人物的故事被安排在不同时间依次与主要情节交汇,使得叙事更为自然真实,也避免了情节过于紧凑、信息载量失衡的后果。

C. 主要人物形象
1.潘生:
作为一名程序员,他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被迫从事诈骗工作,不仅完成了高“业绩”,改善了自己的处境,还保存了两千多名受害者的信息,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拯救他人做出贡献。他戴罪立功,法律不予追究其刑事责任,体现了法律人性化的一面;也象征着高科技人才无论在何方都不曾失去用处,暗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梁安娜:
被“好友”出卖的失业模特,受骗至园区后被迫屈从,为改善绝望处境短时间内掌握两种语言,在与潘生的首次见面时为他拖延争取了苟且偷生宝贵时间。暗示看似弱小的身躯中也隐藏着巨大的能量,其作用不可忽视。她在逃跑之时被当地被假警察抓回,回国后对真警察仍然感到恐惧,彻底获救后也即将开始服刑,体现了法律严厉的一面。
3.顾天之(阿天):
传媒院校毕业的艺术研究生,他拥有人性恶的一面——陷入诈骗陷阱无法自拔后变卖车辆、抵押房产,甚至对父母态度恶劣;他偷窃奶奶的玉镯,推搡女友,不信任身边任何人。他也有着人性善的一面——从奶奶家离开后因欺骗她与偷窃她的东西而流泪,财产尽失后、跳楼之前因辜负家人女友的殷切期望而悔恨绝望。
4.安俊才(阿才):
无恶不作、恶贯满盈,但却保留了一丝人性:卫生间门口避开监控关心安娜、假装杀害安娜却偷偷放她回国、最后关头捅了上司一刀,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展现了立体性,也闪耀着文艺作品的理想光辉。
5.陆秉坤:
罪行罄竹难书、内心丧尽天良,但却在女儿面前保留了慈父形象:警察搜捕在即,园区大厦将倾的最后关头,将女儿托付给潘生,让他把女儿带到其母亲所在的安全地区。丰富了人物形象,也隐含着一名“大恶人”与“好父亲”的无奈与悲哀。

D. 手法
1.人像展览式:
取材于一个个真实而惨痛的故事并进行艺术加工,刻画人物细致入微,脱离了叙事文学发展初期时人物扁平化、脸谱化的窠臼,人物形象鲜明立体,情节走向真实可触,符合《文学理论》中的美学进步思想。
2.对比:
a.受害者与犯罪者:
阿天家财尽失、走投无路、绝望跳楼的悲痛场景与园区赃财既得、大肆庆祝、群丑狂欢的景象剪辑在一起播放,促进观众内心悸动,加深了其共情感与悲愤感,增强了影视作品的戏剧张力。
b.安娜:
安娜当模特时、在园区时的尽态极妍与回国后的黯然神伤形成鲜明对比,“美则美矣,非她本意”,暗示她之前的美丽极可能是被迫屈从于淫威之下的“服美役”,回国后的憔悴反而是在恐惧与惊慌下表现出来的真实自然状态。如同宗教信仰自由、工作自由一样,人们既要有变美的自由,也要有不美的自由。
c.两处朝天鸣枪:
园区罪犯鸣枪,受害人员顿时噤声;中国警察鸣枪,当地暴民不为所动。当地人民对枪声习以为常,暗示东南亚国度没有“禁枪”这一法律法规,烘托出国内的相对安全环境格外难得,“禁枪”一事非同小可。
3.伏笔:
“好的作品没有一处镜头多余”,电影中的多处伏笔如同“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不仅体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蕴藉之美,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a.潘生的工作牌:
影片开头的会议上,潘生愤而丢下工作牌;影片接近尾声之时,赵警官拿着这个工作牌问安娜是否认识他。潘生一怒之下的举动无意中加快了案件侦破的进度,也加速了自己被解救是进程,这使得剧情形成了一个闭环。
b.安娜的小卡片:
遭遇ai换脸,导致自己的头像被印在小卡片上,据此安娜被模特公司解雇;在堵车过程中,小雨和赵警官收到了夹在车窗上的小卡片,上面赫然印着安娜的脸——与诈骗男友阿天的客服头像如出一辙。小雨将自己发现的信息提供给警方,从而锁定了安娜的基本信息,使得案件拨云见日;也与开头遥相呼应,令剧情产生了又一个闭环。
c.阿天奶奶的玉镯:
阿天支走奶奶,偷窃了她的玉镯准备换钱;在他跳楼落地之时,尚未来得及卖钱的玉镯从兜里掉出来摔得粉碎,他“没有死,而是变成植物人”。在中国文化中有“佩玉辟邪”“玉碎挡灾”之意,摔碎的玉替阿天一死,保住了他半条命,象征着奶奶无条件的爱:她想让阿天平安健康地生活,想尽一切力量保护他。可由于阿天的贪婪,她的愿望只能以这种惨烈的方式实现一半。
d.阿天家的红色本子(房产证):
阿天打开保险柜之时,镜头停顿了几秒,展现里面的智能手机与数本疑似房产证的红色本子。暗示阿天家境较为殷实,为后文抵押房产埋下伏笔。
e.指纹解锁:
指纹解锁才能进入园区最后一道关卡,这个镜头在开头出现多次,体现园区的设防森严,表达出被骗人员逃出生天的无望。在影片结尾,安娜使用指纹解锁,带领警察成功进入,暗示她取得了园区多名主管的信任,成为了内部人员,同时也提示着她无法逃避法律制裁。指纹解锁镜头一前一后,使情节发展不至于突兀,也增强了镜头安排的合理性。
4. 象征:
a.撤下的广告布:
安娜乘车出国时在窗外看到自己作为模特时的大幅广告布被缓缓撤下,表现出她无辜遭受解雇时内心的委屈与不甘,同时也流露出其想出国挣钱、出人头地的迫切心态。此时她对自己被骗浑然不知,出国无异于羊入虎口,降下的广告布象征着她即将遭遇的悲惨境遇,也象征着她的悲剧命运开启。
b.贵重的乐器礼物:
为阿天在小赌赢钱之后送给女朋友小雨的贵重礼物,是他们真挚爱情的见证。但阿天诓骗小雨买礼物所用钱财来路正当,之后对网络诈骗浑然不觉,足彩赌博越陷越深,直到穷途末路之时被小雨和他的父母在工作室找到。与此同时小雨正用阿天送她的乐器表演节目,阿天父母找来之时她被迫终止表演,象征她与阿天的梦想和未来如同该乐器所发出优美动听的乐声一般,即将戛然而止,而原本作为真挚爱情见证的粉色乐器,也成了他们爱情悲剧的目击者。
c.粉领毕业生:
阿天和小雨拍毕业照的时间段,镜头给到了路上的粉领黑袍毕业生(阿天为蓝袍研究生),暗示阿天专业背景为文科;结合后文小雨上台表演节目,可以推断出阿天为艺术生。象征着即使是高校毕业生,具有一定警惕意识,也不能完全逃脱网络诈骗的“禽兽之变诈”圈套。隐含导演自嘲成分——学文科灵活就业,搞艺术死路一条(死路有很多条)。
5.线索:
筹码在镜头中出现至少三次,贯穿电影始终。
第一次出现在头目介绍园区最高层的赌博诈骗业务中。美丽女郎将筹码推上赌桌,这些筹码既是网诈受骗者的财产生命,也是园区诈骗者的生命;筹码向诈骗者倾斜,则受骗者倾家荡产;筹码向受骗者倾斜,则诈骗者死无全尸。
第二次出现在潘生与安娜不得不诱骗阿天上钩的过程中。怀揣绮丽而脆弱的希冀,面对屏幕那端安娜甜美而致命的笑容,阿天在推上全部筹码,在小赢大输中逐渐迷失自我,将自己与家人的财产生命玩弄于股掌之中。
第三次出现在电影最后一个镜头中。反电信诈骗宣传会议落下帷幕,而坐在阴影中的神秘人手上赫然拿着一枚筹码,一枚同园区一模一样的筹码。此时,影片的恐怖意识达到顶峰:被判处死刑的陆秉坤仅仅是罪恶渊薮中的一个小角色,甚至也是受害者;背后势力盘根错节,甚至黑白通吃、沆瀣一气,与国内“正义”势力勾结颇深。神秘人可能是最大幕后黑手“崇先生”,他甚至能够畅通无阻地到会议现场学习反侦查知识,也极有可能对主要发言者展开打击报复。影片已是尾声,而故事仍在继续。设下悬念,引起恐怖思考,在镜头之外提供更为鲜血淋漓的事实待观众发掘。

次日上午,我的一名亲戚连续接到了归属地为“美国”的四个诈骗电话,并依次挂断。自此“第四堵墙”轰然颓圮,艺术创作完成了她浓墨重彩的最后一笔。
(有大量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