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宏康医院:息肉样的早期胆囊癌
这是胆囊癌,但表现为息肉一样,约占胆囊息肉的5%,B超表现为:单发、70%位于胆囊颈部、80%大于1cm、半数伴有胆囊结石,但仅靠B超有时难以鉴别,需要做薄层增强CT或增强MRI扫描,但有时仍难明确。
综上,胆囊息肉包括胆囊壁上的一类隆起性疾病,因为B超往往很难确定其性质,因而笼统称为胆囊息肉,而部分有癌变可能。
从临床经验来看,一般多发息肉要比单发的好,多发息肉多数是良性胆固醇性息肉;如果是单发息肉要高度警惕。
胆囊息肉癌变的高危因素:
• 年龄>50岁;
• 胆囊息肉大于10mm;
• 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 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
• 局灶性胆囊壁增厚,厚度>4mm。
有以上任何一项的胆囊息肉,其癌变风险明显增加,要高度警惕!
有研究报道:息肉直径<0.5cm、多发、年龄<30岁,恶变的概率<5%;而息肉基底宽、单发、合并胆囊结石或年龄>50岁,恶变的概率约为15%;息肉直径≥10mm,约1/4发生恶变。
胆囊息肉如何检查和复查
胆囊息肉大多由B超检查发现,一般而言B超对区别胆囊结石还是胆囊息肉是比较敏感的;B超对胆囊息肉的数量、形态、大小的敏感性甚至高于CT和磁共振;但B超对明确息肉的类型和性质,特别是真性息肉、息肉样的早期胆囊癌往往需要薄层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
如果超声检查提示胆固醇性息肉或胆固醇沉积症(胆固醇结晶)每1年B超检查1次。
如果超声提示是其他类型的胆囊息肉,需要每隔3~6个月行超声检查1次,然后半年一次,若没有变化,以后每年一次B超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