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如何用闽南语称呼可爱的鸭鸭们吗?
时常感叹现代的人类和自然越走越远,和草木百兽日渐疏离,甚至大多数人在见到它们时都已经不知道如何称呼。我在观鸟的时候曾不止一次看到人们对着湖中的野鸭,只能知道它们是野鸭而不知具体的种类(而这些知识对于旧时农耕社会的人们来说是很熟悉的,因为在祖宗流传下来的方言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称呼),甚至连骨顶鸡、黑水鸡、小鷿鷉和红嘴鸥这些漂浮水中的鸟类都以“野鸭子”一言以蔽之了。大家早已忘记自己家乡的语言,自己真正的母语是如何称呼如何分门别类这些野生动物的了,从前流传下来的名词就注定会这样被遗忘而消亡吗?
本文整理了常见的野鸭在闽南语(泉漳片)中的称呼,注音选用目前接受度较高的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俗成“台罗”,可参考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8%87%BA%E7%81%A3%E9%96%A9%E5%8D%97%E8%AA%9E%E7%BE%85%E9%A6%AC%E5%AD%97%E6%8B%BC%E9%9F%B3%E6%96%B9%E6%A1%88)。希望闽南语母语的小朋友们能知道自己的方言该如何称呼这些可爱的鸭鸭,也希望各个方言区的人,都能留意收集一下自己的家乡话,是如何称呼这些动物的。

刁鴨 thiau-ah,水薸仔 tsuí-phiô-á,金翼仔 kim-si̍t-á:绿翅鸭(Anas crecca),台湾称小水鸭,又名小凫、小麻鸭、小蚬鸭、小食鸭
注意观察一下绿翅鸭的翼镜,由于是结构色的原因,在某些角度下看起来确实是金色的!这就是它为何叫“金翼仔”

紅腿仔 âng-thuí-á,金頭仔 kim-thâu-á,大紅腿 tuā-âng-thuí,大麻鴨 tuā-muâ-ah: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最常见的“野鸭”
之所以叫“金头”和上面的绿翅鸭是一样的原因,结构色带来的独特金属光泽

看看看看,腿是不是很红

鴛鴦 uan-iunn:鸳鸯(Aix galericulata),本名㶉𫛶,又称中国官鸭(英语:Mandarin duck)、乌仁哈钦、五彩鸳鸯、匹鸟、邓木鸟 (注:中国古代的鸳鸯最早指的是赤麻鸭,后期才变成指mandarin duck)
闽南语一些经典老歌里,鸳鸯uan-iunn是高频词

火燒仔 hué-sio-á/hé-sio-á:赤颈鸭(Mareca penelope),台湾称赤颈凫,又名鹅子鸭、红鸭
叫“火烧”当然是因为羽色啦

紫鴨 chí-ah: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台湾称渎凫,又名黄麻鸭,黄凫,红雁,黄鸭,“鸳鸯”ID的最早持有者

尖尾仔 tsiam-bué-á/tsiam-bé-á:针尾鸭(Anas acuta),又名尖尾鸭、长尾凫、长闹、拖枪鸭、中鸭
“尖” “针”闽南语都读tsiam,写成“针尾仔”也没啥问题~

羅文鴨 lô-bûn-ah:罗纹鸭(Mareca falcata),台湾称罗文鸭,又名葭凫、镰刀毛小鸭、镰刀鸭、扁头鸭、早鸭、三鸭

鳳頭鴨 hōng-thâu-ah,阿不倒仔 a-put-tó-á: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台湾称泽凫,又名凤头鸭子、黑头四鸭
“阿不倒仔”是闽南语里对不倒翁的称呼,用来形容在水中随波上下起伏却稳如泰山的潜鸭确实很合适

白鴨 pe̍h-ah,白花仔 pe̍h-hue-á:翘鼻麻鸭(Tadorna tadorna),台湾称花凫,又名白鸭、冠鸭、掘穴鸭、潦鸭、翘鼻鸭

大喙爬仔 tuā-tshuì-pê-á:琵嘴鸭(Spatula clypeata),又名琵琶嘴鸭、铲土鸭、杯凿、广味凫,台湾称琵琶鸭。
大喙爬仔,长着奇怪的大嘴又阴暗爬行的家伙,看看这个视频就明白了

丑鴨 thiúnn-ah/thiú-ah:花脸鸭(Sibirionetta formosa),台湾称巴鸭,又名黄尖鸭、黑眶鸭、元鸭、晃鸭、王鸭、眼镜鸭等 (注意,大陆的“丑鸭”指的是 Histrionicus histrionic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