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谣言澄清之“橙剂的化学成分”

2023-02-21 20:15 作者:蓝色空間號  | 我要投稿

“彩虹除草剂”的主力——橙剂

    为了破坏越南游击队的丛林庇护,以及削弱越共的作战能力,美军专门制定了“除草剂方案(Herbicidal warfare)”,并着手实施所谓的“牧场手行动(Operation Ranch Hand)”。为此,美军需要使用大量的除草剂,这些除草剂被装在大容量(55美制加仑,约210升)的桶中,以蓝、白、绿等不同颜色进行标识并冠以蓝剂(Agent Blue)、白剂(Agent White)、绿剂(Agent Green)等名称,这些颜色各异的除草剂统称为彩虹除草剂(Rainbow Herbicides)。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除草剂的成分和作用不尽相同,例如蓝剂的主要成分是二甲胂酸(dimethylarsinic acid),用来使农作物减产,进而切断游击队的补给;而白剂和绿剂的成分和作用则与橙剂类似,经常在橙剂短缺时作为替代品。数量众多的除草剂中,被美军使用最多的就是橙剂,有数据表明,1961-1971年间,美军共喷洒超过八千万升的橙剂。

橙剂的化学成分

    事实上,橙剂并非美军首次使用,早在1948-1960年间英军就曾使用橙剂对抗马来亚当地的游击部队。橙剂威力巨大但其实成分却并不复杂,它主要由两种名为2,4,5-三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简称2,4,5-T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简称2,4-D的物质等比例混合而成,又由于生产工艺等原因,另一种更加臭名昭著的“二噁英”类强致癌物质: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dioxin,TCDD)作为杂质被混合其中。前两种物质本来都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防止落花落果,可一旦大剂量使用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美军为达目的不得不将超大剂量的橙剂喷洒在植被表面。

橙剂的主要化学成分

    TCDD被认为是二噁英类化合物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因此大部分的动物实验研究皆使用TCDD作为检测二噁英类化合物毒性的标准。所谓二噁英(dioxin),其实是1,4-二氧杂环己二烯类化合物,多数含有多氯二苯并呋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PCDF)结构,因其良好的脂溶性,这类物质很容易在生物体内富集。此外,二噁英类物质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还能侵入DNA分子,诱发突变,因此具有致畸与致癌等作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确认二噁英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属于1类致癌物。橙剂中的TCDD看似含量不高,但却危害极大,美军当年逞一时之快,滥用橙剂也给战后的越南人民以及在越战期间服役的美国军人带来持久不能消除的后遗症,还引发了影响巨大的集体诉讼。


参考:臭名昭著的“越战遗害”——橙剂(Agent Orange) | 化学空间 Chem-Station

谣言澄清之“橙剂的化学成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