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残”背后的真相
“自残”背后的真相
医院的病房不段扩大规模,床位也在增加
说一个你可能不相信的数据,“住院的患者中,80%都有自残行为”
这些患者诊断各不相同,有抑郁、双相、焦虑等等
而每当有青少年进入病房后,护士们就更紧张
因为例行检查身体时,总能看到触目惊心的伤疤
很多都是新伤,甚至刚缝着针还没拆线
就算病房的安全检查杜绝了刀具和金属
患者依然可以找到伤害自己的物品,比如使用纸片
问其原因回答也很简单,“就是为了让自己见点儿血”
大多数人不理解这种行为
都想问“难道不疼吗?,这么做图啥?”
实际上,不仅大众不理解
这也是医学界和心理学界一直研究的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花五分钟了解一下这件事吧
第一:为什么会自残?
所有行为都是有功能的,自残也不例外
这个在一般人眼里的“有害行为”
其实在很多自残者眼里,却能得到“好处”
自残能帮助患者减少或转移负面情绪
比如说,一个人被抑郁痛苦吞没的时候
他们用身体的痛代替心里的痛
所谓“用疼痛唤醒自己”
大家先不要紧张,我们要想试图看懂这件事,就必须站在自残者角度想一想
“自残可以减少一些无法忍受的痛苦”
换句话说,就像一个失恋的人用酒精麻木自己的情感,减少对一个人的思念
但是,自残的危害也很严重
第二:自残的危害
如果自残成为了一个习惯性的、快速缓解痛苦的途径
患者就不会学习其他更“长效的方法”
另外,反复自残的患者“疼痛阈值会升高”
大白话说,“就是感觉不到疼痛了”
这个很危险,你一定要听好下面的话
身体对疼痛不敏感,会连带一个人对其他的感觉也变得麻木
患者会更难在生活中感受到快乐
这会让他们加大自残的力度
这样的恶性循环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
就是患者在自伤时,可能并没有想结束生命
但麻木和不断的加大力度中会让自杀风险升高
听到这里,我也要提醒大家一件事
“如果你一年中有五次以上的自残行为,请及时就医”
第三:哪些因素形成自残
首先,在外面有压力和困难
回到家里面也得不到解决和引导
自残就会成为情绪出口
其次,自残和精神问题的关系非常紧密
换句话说,发现自残时
一定要检查其他精神问题是否存在
最后,冲突和较量
家庭里有亲子冲突
学校里有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矛盾
当一个人“打不赢又逃不走”的时候
就会用自残“出气”
请注意,上面的因素是“自残的维持因素”
如果这些因素无法改变,自残就会反复出现或固定下来
第四:自残该怎么办?
第一原则:保持冷静,不要大吵大闹
第二原则:避免自残者从自伤中获得“好处”
具体该怎么做呢?
当你发现一个人自残时,首先保持冷静
伤浅就自行处理,伤重就抓紧去医院
但同时,也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第一步,去医院进行专业评估
查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二步,要和自残者聊聊
一起沟通出避免自残的方法
最后,我想问家长们一个问题
你们有见过自残者的伤疤吗?
他们都是怎么跟你解释的呢?
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