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寻味儿》--汪曾祺

2023-03-19 14:02 作者:GV撒旦  | 我要投稿

对于汪老先生,印象中是在高中语文课本上有过介绍,那时候知道沈从文,介绍说汪是沈的学生,而且文风很相似。沈的《边城》算是那时候高中课本里面少见的清新简单的文章,而且是放到了选学类,相比之于高考这个应试来说这类文章确实是没有什么作用。但其实回想来看现在好多文章我都没啥印象了,倒是对这个文章还有点印象。这类文章读起来很轻松,情节简单透露着生活气息,相比之于文言文的规整厚重,鲁迅的批判精准,诗词的距离感,《边城》是很让人亲切的。至于汪,其实是没有他的文章选录课本的,那时候只是要背下来这个汪是沈的学生,代表作有什么《受戒》。

3月7号的时候跑去广州图书馆逛了逛,发现可以直接借书,图书馆好多层,藏书也很丰富,随便浏览的时候发现了关于美食的书《吃货之书》,是一个美国学者写的关于国内美食的科普和自己经历的书,总体来说这个书其实相比之于《舌尖上的中国》更加的有学术气息,相当于是介绍了从古至今的中华美食传统,当然其实主要还是选取的一些片段和重要的人物来展示的,不算是严谨的科研学术论文。文章中介绍了好多历史人物,近代介绍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对吃东西还挺讲究的。后面就讲到了汪曾祺,都知道汪曾祺的高邮咸鸭蛋,看完了文章发现描写的确实是很诱人,高邮这个地方怕是从没想过会以这种方式让大家所熟知。

相比之于汪的遭遇,他的文字和自得其乐的精神属实是难得,战乱、西南联大、右派、下放、平反、江苏、云南、北京,小老头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上个世纪历史的证明。而且这个证明还是从一个很亲切熟悉的角度--美食。高门大户出身的汪记录的美食倒不是海参翅鲍,倒是些豆子、野菜、萝卜,战乱时期虽说物资贫乏,但也总能找到美味,写下来也不是先介绍所处境遇,就是直接写食物本身,夹杂点的小故事也不会让人觉得世人皆苦,恬淡自得是我能想到的描述词。

老先生还有个很好的品质就是杂粮吃,精细食品吃,高级食材吃,来者不拒算是,酸甜苦辣咸,五味齐全,开门七件事,件件不落。对待食物的包容性非常高,不同的做法,吃法都愿意去尝试。

文章读下来会让人不自觉的更加关注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物,我不喜欢宏大叙事,可接受的教育、所选的文科和管理学专业却把人带到了那边,就工作需要来说是不可选的,生活中还是可以平淡真实点。

再一个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流行的书、所谓的名著其实是有限的,更多的书如果都像这本一样那肯定很理想了。以后还是多多读点,不能只是追着流行书来读,这种趣味性的书让人完全不会有负担,也不会有那种想着急给人分享的想法,那份满足是单单属于自己的。


《寻味儿》--汪曾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