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重发周深《流光》中青报〈我的节日我的歌〉主题曲339

MW:再重发周深《流光》中国青年报音乐企划〈我的节日我的歌〉主题曲
2021/01/20 原始文上传b站
2023/01/21 上传b站(篇339)
2023/01/21
由于b站系統問题,文章不能編辑修訂,不知何时才回复正常。
二发的歌话未完成,一时手误传送出,由于不能在原文編辑,会被拒上传,现今是第三次重发此歌话,
为小友带来的不便致歉!
2023/01/20
此文完成之日,相隔祭卯年农历新年刚好还有2天,适时写此篇歌话,让我顺道在此和小友们拜个早年!
这篇是应节的歌话,因为《流光》此曲涵盖了中国传统的五大节日:
元宵、清明、中秋、重阳,而压轴节日就是「农历新年」。以「流光」来命名曲子真的美极了,传统的五大节日是中国历史长河里的瑰宝,中国文化里的精髓尽在其中,流动和闪烁的光采,寖远无界,承传不绝。
诗人墨客历代赞颂「时光」里一切精致动人的事物,以及银光泻地的「月华」「星芒」,都爱用「流光」的例子不胜牧擧:
a)三国魏·曹植〈七哀诗〉之「明月照高楼 ,[流光]正徘徊。」
b)唐·李白〈古风〉指出宝贵光阴有如逝去的流水不复返「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c)南宋·范成大《车遥遥篇》之「愿我如星君如月 夜夜[流光]相皎洁」,作比星光与月华。
〈中国青年报〉是一份全国性综合日报,创刊于1951年4月27日(距今71年),是共青团中央机关报,读者群以青年人为主,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央主流媒体。2000年5月,中青报在线网站正式开通。
(一)〈我的节日我的歌〉项目由来
2021年,中国青年报创新规划出品了一个音乐项目,以节日为主题的〈青春中国节〉。青年报对外发布了三个节日的主题曲及音乐MV:
*国庆共赏〈山河星光〉
*元旦祈福〈芳华如愿〉
*春节唱响〈春意福盈〉
其后,2022年2月14日〈青春中国节〉更名〈我的节日我的歌〉,唱响大家节日记忆。其实中青报还有另一系列〈我的气节我的歌〉,全是透过歌曲来传扬传统文化,不用硬销,让青年人在潜移默化中,领略中国历法里的24个气节,真是令人感动!
节日系列,青年报已制作了十多首原创曲及音乐MV:
1)《心月明》元宵节 2022/02/15
2)《山河是我》清明节 2022/04/02
3)《奋斗的光》劳动节 2022/04/29
4)《彩虹衬衫》母亲节 2022/05/07
5)《光合生长》青年节 2022/05/04
6)《岁岁端阳》 端午节 2022/06/02
7)《车痕漫漫》父亲节 2022/06/19
8)《七月何夕》七夕 2022/08/03
9)《仲秋如梦》中秋节 2022/09/10
10)《我把你的名字念在心上》国庆日
2022/10/01
11)《久久》重阳节 2022/10/04
12)《流光》青年报音乐项目〈我的节日我的歌〉主题曲 2022/11/22
周公子的《流光》是否〈我的节日我的歌〉这音乐项目系列的压轴曲子?所以被定位为主题曲;因为是2月14日才更名,农历新年春节(22年2月1日)已过,更名后的第一首是2月15日发布元宵节曲子《心月明》,現今中青报发的《雪落》和《立冬以冬》,都是廿四气节的系列。《流光》一曲已涵盖了快要来临的癸卯年(兔年)--2023年1月22日的农历新年,故此应该是系列最后的曲子。
根据12月1日腾讯资料,《流光》上榜首周成绩回顾:
「该曲上线强劲,发行两小时便入由你榜实时榜第9,当天冲进实时榜第3,后续热度持续保持,最终在由你榜揭榜时拿下第5名!以96.7的综合得分成为周深第65首高分曲子、第74首进入TOP10歌曲!在47期中,周深一人便有5首入TOP10,强势霸榜!」
腾讯音乐由你榜 2022-11-28
第47期#腾讯音乐由你榜# #腾讯音乐由你榜TOP10#
【第二名】《焰火》97.90
【第五名】《流光》96.70 🆕
【第七名】《花开忘忧》95.06
【第九名】《余情》93.38
【第十名】《很高兴遇见你》93.31
链接:腾讯新闻
https://view.inews.qq.com/k/20221201A061TG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f=newdc
排行榜
日榜(中国)
酷狗音乐飙升榜 1
酷狗音乐内地榜 1
QQ音乐飙升榜 1
酷我音乐飙升榜 1
酷我音乐新歌榜 1
酷我音乐流行趋势榜 1
酷我音乐华语榜 1
酷我音乐华语新歌榜 1
网易云音乐MV排行榜 1
酷我音乐冬日暖心榜 2
酷我音乐热搜视频榜 2
酷我音乐MV榜 2
网易云音乐飙升榜 4
周榜(中国)
QQ音乐国风热歌榜 1
QQ音乐内地榜 4
QQ音乐巅峰榜MV总榜 4
QQ音乐巅峰榜MV内地榜 4
腾讯音乐由你榜 5
新加坡周榜(KKBOX风云榜) 21
(二)《流光》曲中述及的节日
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但也有一些节日是有其普遍性与共通性,例如新历新年、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青年节、劳动节、妇女节等,许多国家都实行。当然也有些以宗教治国的国家,按其教义的解释而不会有某些节日。
《流光》根据曲子的歌词,说及的节日有五个,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依次是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农历新年(春节)。
1)元宵节
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日)就是元宵节,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其由来有据:
a)用火把驱赶田间虫害
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并祭祀满月,祈求好收成。初期是点火把,后来分别发展成点篝火、挂灯笼的习俗。
b)西汉时纪念「平吕」说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歼灭吕氏一族」而设。刘邦死后,吕后子刘盈继位为汉惠帝。后刘盈病死,吕后独揽朝政成吕氏天下,刘氏宗室都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诸吕害怕遭报复。吕禄率族人密谋作反,刘邦庶长孙齐王刘襄起兵讨伐诸吕成功。乱平后,群臣商议废黜惠帝诸子,另立诸侯王贤者。后以刘襄舅驷钧非善类,立襄等若复立另一吕氏。最终立母系势力弱的代王刘恒,是为汉文帝。文帝定正月十五日为与民同乐日,每年京城张灯结彩,以示庆祝。汉武帝时,又把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日,更强化了该日的重要。
c)佛教与道教的影响
东汉明帝笃信佛法,下令于十五日的夜里在宫中及寺院「燃灯表佛」。南北朝时,是日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宫中大张灯火。唐时中外文化交流更盛,仕官百姓该日「燃灯供佛」,十五日之夜张灯结采更盛。
早期节庆日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后称「元夕」或「元夜」,宋后也称「灯夕」,是祭月、赏月的日子。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该日又称「上元」节,是天官大帝(尧)诞辰。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分属天、地、水这三官大帝主管。终唐一代,该日天官华诞日,朝庭燃灯以庆及祭拜。
至唐末,古人称「夜」为「宵」,正月是年之始,是为「元」,所以后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d)节日活动及习俗(图摘自网络)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下图:现代漫画家罗希贤作品元宵煮汤圆
e)元宵节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节日,平日里足不出户的女子可在这天出门赏灯,这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相遇机会。可见,元宵节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传情达意的好机会,也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说到唐宋诗人写「元宵节」的作品,多不胜数,其中最绘炙人口的,自然是南宋词人辛弃疾(1140—1207)了。他的〈青玉案·元夕〉真的是咏绝千古啊!词释义见后面歌词解读。
*唐·张祜(785-849)
〈正月十五夜灯〉七绝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着词声。』
(元宵日,千家万户出门了,街上亮起无数花灯,整个京城都震动了。
无数宫人挥袖起舞,人间歌舞乐声直冲云霄到天上。)
*北宋·欧阳修(1007-1072)
〈生查子·元夕〉 五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去年元宵夜,花市灯亮如白天。月升在柳树梢头,意中人约我黄昏后见。
今年元宵夜,月与灯一如去年。看不见去年的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2)清明节(图摘自网络)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后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
a)春分是24气节的第4个气节,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
b)清明是第5个气节,春分后第十五日,太阳位于黄经15度,每年交节时约在公历4月5日前后。〈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即北斗星柄指向天干「乙」及地支「辰」的方向--指向东方),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c)清明由气节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相传与寒食节有关,文献记载先秦时期,中国有「禁火」与「改火」制度。仲春季节,草木开始密茂,人类保存的火种易引火灾,春雷常发也易引起山火。古人把上年火种熄灭,重新钻燧取新火,是新一年生产与生活起点,谓之改火。禁火期间,人们预先烹熟食物储藏,然后以冷食度日,是为「寒食」。汉代寒食节,很多地方禁火一个月,唐代是三天。至宋元时期,寒食式微,被清明取代了。
d)春秋墓祭,古已有之,清明节是春祭,主要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古时中国南北风俗各异,唐代以前北方上墓祭扫是在寒食节,南方是清明节。到唐代,寒食逐渐式微,因与清明日期相近,南北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清明墓祭逐渐成为全国风俗。
e)现在的清明节定于每年公历的4月5日,前后的10天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这时期刚好是涵括了春季与夏季之间的仲春季节,万物欣欣向荣,生气勃勃的日子,是郊外踏青春游的好日子,因此墓祭也兼有「行青」「踏青」「植树」「放风筝」「荡秋千」「蹴鞠」等各种与大自然接触的活动。
上图:明·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出明朝中期苏州繁荣的景象(局部) 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
f)与清明节有关诗词的举隅
历代的骚人墨客,发表许多对清明节描绘的作品。
*南宋·吴惟信(生卒欠)
〈苏堤清明即事〉七绝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风一起,梨花洒落,清明佳节,西湖上的苏堤,游人如织。
傍晚时,游湖人散,笙歌已歇,万株杨柳却是莺声仍不绝。)
*南宋·高翥(1170-1241)
〈清明日对酒〉七律 上半首
『南北山头多墓田,
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
泪血染成红杜鹃。』
(诗非常浅白易明,不用多说。纸灰比拟为白蝴蝶,与红杜鹃花作了对比。「泪血」这里指的怕是新坟吧!新丧亲者哀伤犹未过.以致泣血成泪,化为血红杜鹃花。
3)中秋节(图摘自网络)
a)中秋节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是上古对月亮,天象崇拜的一种活动。
最初「祭月节」是在「秋分」,后来演变至(农历)八月十五。农历八月为秋季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因此节日称「中秋」。
b)一年中的秋季,天体运行中,月亮距离地球最近。加上天青气朗,云稀雾少,月光特别皎洁明亮,又大又圆,象征团圆,所以中秋节是民间一家大小畅聚的团圆节日。
c)中秋节普及于汉代,唐代更流行成为全国性节日。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明清时期,承传下来,节日更加多姿多采,趣味愈益浓厚。
d)民间有赏月、祭月、吃月饼、提灯笼、舞草龙、中秋悬挂走马灯等节庆活动。各家于节前,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如杨桃、鸟兽如玉兔、鱼虫形等,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提灯上街成为孩子最雀跃之事。现代灯笼除糊纸外,还进展用薄绢或甚至薄塑胶。
e)本来「燃花灯」最盛时期是「元宵」节,但现今年代,大城市的「元宵」花灯节式微了,但中秋节一家人团圆吃晚饭,带动了一点节日气氛。晚上的公园,还见有许多稚龄的孩子,晚饭后被父母带到公园中提灯嬉戏,总算让孩子留有一点中秋节的童年记忆吧!
f)发展至今,各种习俗中,由于月饼象征着团圆,以「吃月饼」最盛行,即使有宗教信仰不用以祭祀月神的,都把它当作节日食品,赠送亲友。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g)如此佳节,怎少得历代诗词名家撰写的诗词。其中著名是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时有〉,词释义见后面歌词解读。
另外,诗人词人,虽非直接写中秋节,但也写有无数的咏月佳句,其中有对月感怀,也有将神话故事结合,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丹桂树、玉兔捣药等,充满浪漫色彩。
上图:玉免捣药
下图:嫦娥奔月
上图:吴刚伐树
下图:丹桂树
*唐·李白(701-762)
〈静夜思〉五言绝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作于李白26岁,玄宗开元14年(726),李白秋(九月十五日)病卧扬州旅舍,对月感怀之作。
*唐·李商隐(813-约858)
《嫦娥》七言绝诗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整夜独坐云母屏风旁,伴着幽深残烛光影。天边遥远银河渐落下,晨星渐地隐没。
嫦娥悔恨当年偷吃不死药?如今对着碧海青天,夜夜空待孤寂。)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五言绝句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从天而降的桂花,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浅黄色桂花,其色鲜洁。我至今也不明吴刚为何伐丹桂树不停 ,香气馥郁的桂花该是嫦娥撒下予人间吧!)
4)重阳节(图摘自网络)
a)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又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重九」。
b)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中国以农立国,每年秋季九月,是农作物收割时期。秋收后会以祭天、祭祖的各种活动,以感恩上天的赐予和祖先的荫佑,得以风调雨顺地丰收。传统的春秋二祭都兼有扫墓活动,清明墓祭期长,重阳则短许多。
c)重阳「登高」习俗与道教笃信「升天成仙」的信仰有关,秋高气爽,重阳该日天清气扬,地势越高,清气越多,于是入道者可乘清气升天。
d)「登高」另一传说是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记载:
『东汉有叫桓景之人(另一说是东晋人),汝南地方突发瘟疫,父母皆死,他往东南山拜仙人费长房为师。一日,师告之「九月九日」,瘟魔会来,赠他驱魔青龙宝剑。师给他茱萸叶,菊花酒,嘱咐他回乡带父老乡亲登高避祸。到了该日,他带领家人,以及乡亲父老登高避祸。众人以囊载茱萸叶系身,瘟魔不敢近。喝菊花酒强身,以免染疫,最后桓景以神剑灭瘟魔。』,自此登高就成重阳习俗。
上二图:茱萸叶和果子
下图:古人戴茱萸叶
上二图:菊花及以菊花浸酒
上下图:古人登高 佩茱萸 饮菊酒避疫
e)历代诗词举隅
*唐·白居易(772-846)
〈重阳席上赋白菊〉七绝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一院子的菊花似郁金黄般金黄色,独有中间一丛似霜的白菊。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我老人家与青春活力少年人同乐在一起。」
诗人自况自已之作,虽然年老,仍有青春活力,以白菊喻已,饶有独特的趣味。)
*南北宋之交·李清照(1084-1155)
〈醉花阴〉词上下阕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浓云薄雾愁烦的大白天,金兽香炉中的龙涎香缭绕不绝。又到重阳佳节,玉枕纱帐中躺卧着,半夜醒来,凉气渗入帐中带着丝丝寒意。
闷坐到黄昏,在东篱边独自饮酒赏菊,淡淡菊香满衣袖。不要说秋意不令人神伤,珠帘被西风卷起,帘内人比那黄菊还要消瘦。」
宋徽宗(1101)时,女词人李清照十八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要「负笈远游」,公元1103年,时值重阳佳节,深闺寂寞,她思念远行丈夫,写了这首千古绝唱寄给赵明诚。)
5)除夕及农历新年(图摘自网络)
若论中国传统节日,当以此为最隆重及热闹,家家户户节前都大扫除,屋子修葺一番以迎接新年。有关新年的起始与演变,源远流长,节日的起始都源于古人对天的敬畏。
a)位处北半球的上古中国先民,从观星开始,发觉北斗星所涵盖的那七颗星,在北天排列成斗形,会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现象,与季节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成为了人们判断时节变化的依据。北斗星是由大熊座的七颗明亮的恒星组成,形状很像古代舀酒的斗,且在北方,因而命名北斗星。
先民在观天象时,依据斗转星移定出四季,四季循环一回次,周而复始,定之为岁。在历史发展中,朝代更迭、各朝历法有变动,岁首(新年)在日期上亦不同。
夏商周三朝:
*夏历正月在孟春(初春),
*商历正月在冬十二月,
*周历正月在冬十一月。
之后的朝代:
*奏统一六国,使用秦历,正月在冬十月。
*汉初沿用秦历
*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回夏历,以春季一月一日为岁首。
历史上,有四朝皇帝短暂时间不用夏历,但很快又改回夏历了:
*新朝 王莽篡汉,定十二月朔日(首日)为岁首。新朝13年灭亡,东汉亦改回夏历。
*魏明帝曹睿用「景初历(237-265)」28年,以十二月为岁首。
*武周·武则天公元690年九月称帝,改国号「大周」,废除正月为岁首,改为十一月,但一个月后即复用正月。
*唐·肃宗李亨于上元二年(761)九月宣布「以十一月为岁首……」,但七个月后又恢复原有的正月为岁首。
此后历朝都用夏朝历法,以一月朔日为岁首。经历代发展,后人在早期历法基础上,逐渐完善为当今使用的夏历。此后中国一直用夏历至今。
1970年以后「夏历」改为「农历」(阴阳合历)。
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用公历纪年(阳历)。后来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鉴于夏历一月一日恰在「立春」节气前后,因此便把夏历(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
b)「农历新年」节令的民俗
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与「岁首」意义重大,衍生节俗文化的量与类别是所有节俗之首。
虽然后来阳历的推广与确立,令中国在历法上可以与世界接轨,但节令许多的民俗活动仍保留了下来:
*「大扫除」
秋收农忙过后,进入冬季,除了南方还可以耕种一些时令农作物外,北方农户大都休息了,难得有余暇,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家中,于是家家户户都大扫除,修葺房屋,迎接春节的来临.以及为春耕作准备。大多数朝代都采用夏历,是民间智慧发挥了作用;春天百物苏醒,欣欣向荣的气象,确实是岁首的好肇始!
*「办年货」
过年前要买的东西很多:吃的、用的、穿戴的、耍乐的、生熟的食物等等,叫「办年货」。
*贴春联
歌词中「贴一幅新楹联」,说的就是春联。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广东人叫的「挥春」,是过年所贴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的一种。春联以对仗工整,言简意赅的文字描绘美好现象,一种辞旧迎新,辟邪挡灾,表达迎瑞纳福的心愿,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当人们在自家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挥春、福字、剪纸窗花)时,意味春节要来了。
下图:现代连环漫画家罗希贤作品
*「年画」与「岁朝图」
年画起源于门神,随着印刷术兴起,年画内容已不限专于一神,年画作坊多元化,例如出产了〈福禄寿三星图〉〈迎春接福〉〈老鼠娶亲〉等彩色年画。历代画家都绘有許多岁朝图,庆贺新年的来臨。
上图:明宪宗·朱见深画钟馗〈岁朝佳兆图〉蝙蝠飞来「福到」小鬼端上柿子和栢枝「百事如意」 下图:齐白石(1864-1957)〈岁朝图〉
上图:丁辅之(1879-1949)近代篆刻家、书画家〈朝岁作供图〉 下图:陆抑非(1908-1997)〈岁朝图〉
*特定的食物
汤圆、煎堆、年糕、糖果糕点等,其中的「攒盒」特为亲友上门拜年时奉客所用。攒盒用以盛放组合式菜或各类果品糕点,「攒」与「全」同音,主和客皆有「十全十美」之意。
*年夜饭(团年饭)
「团年饭」家人聚首一堂除夕夜吃饭,游子可能的话,都会赶回老家和家人团聚。
南方的冬天,气候相较北方的冰天雪地暖和,古代社会,菜肴品种较多。饭桌上摆上平日少吃的,或是喻意吉祥的餸菜:广东人席上有鸡(生计)、鱼类(有余)、汤圆(团圆)、莲藕(年年有)等菜式以求新年吉利。但现代社会,运输及冷藏食品技术进步了,菜肴分别不大。
*守岁
「守岁」是吃罢团年饭,灶具洗干净,以备年初一吃素。守岁时所有房子都灯火通明,阖家欢聚,象征守着「岁火」不让熄灭。遍燃灯烛,来年家中财富充盈。另外,守岁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又有对来年寄以美好之冀望。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曾写过一首《守岁》五言律诗: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诗中描绘除夕夜,他和臣子在华丽的斜芳殿里[守岁]情景。岁寒渐退,冬雪融化,和煦春风吹进了宫。阶下梅花吐蕊盛开,清香扑鼻;大红烛点燃,烛花盘绕,喜气洋洋。君臣欢宴,喜度良宵辞旧岁,歌舞通宵达旦迎新年。」
贞观之治年间,国家繁荣强盛。除夕守岁间,皇宫里外,一片迎新的繁华景象。)
*红封包(利是)
在除夕及新年期间由长辈派给晚辈的红封包是压岁钱,表示了祝福和好运。现代社会,已婚人士会给孩子、后辈、下属等人派红封包;以及公司会派「开工利是」给员工,讨过来年的吉利!
*开年
相传年三十至初一,是众神之休息日,初二始正式归位。传统上,初一忌杀生,整日守斋吃素,以多谢神明。年初二时,可大鱼大肉,此之谓开年饭。广府人盛行菜肴中包括生菜(生财)、发菜(发财)、蚝豉(好事)等「吉祥菜」,习俗上,出嫁了女儿会于是日回娘家拜年。
*拜年
「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是人们互相串门,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放鞭炮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间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到了,整个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天宇,寓意兴旺繁华。
诗词中写炮竹:
其中最着名的莫不如*北宋·王安石的〈元日〉七言绝句,释义见后面歌词解读。
(三)歌曲介绍
曲作者岑思源,今次是他第二次和周公子的合作。五年前,2017年10月24日,周深唱了《何处是天涯》,是电影〈凤皇传〉的主题曲,代岳东作词作曲,而编曲就是岑思源。我当日写了歌话,那时尚是青涩的周公子,是他初入歌坛的第10首原创曲,曲子是非常的优秀,也是非常的动人,相信这位乐坛新人,当时必定给岑思源及代岳东两位大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
岑思源(39岁)为人很低调,他的微博惜字如金。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3年开始学习音乐制作并同年成立个人工作室录音棚。2007年在北京天翔时代唱片担任录音师音乐制作人。为众多新人创作制作单曲专辑。2011年与新鋭音乐人代岳东、石凡星一起创立丘比特音乐室,《何处是天涯》相信是该音乐室的出品。
唱:周深(2022/11/22)发布
词:良朋
曲:岑思源
编曲:余威
制作人:林乔
音乐企划:丁汪敏
音乐统筹:靳苓艺
吉他:牛子健
笛子:囚牛
二胡:张印
古筝:紫格
弦乐:国际首席爱乐乐团
和声:黑优优
混音母带:赵靖BIG.J @SBMS Beijing
特别鸣谢:周深工作室
发行:臻佐文化
出品:中国青年报·中青
【曲子在古筝、二胡、笛子中国乐器带动下,不折不扣是一首充满东方民俗色彩的中国风曲子,这和曲子所要介绍的中国传统五大节日的美好完美配合,每句歌词就是一个画面。当古筝等国乐全面穿梭整首曲子时,间歇的,某些特定的歌词后面,有古筝或二胡或笛子伴奏着,多层次的乐韵,真的特别美!】
上一段是我博文初稿写的,待到上传至微博时,才发觉乐组有牛子健大大的吉他。究竟我听到的琤琤琮琮是吉他抑或是古筝,分不清了,我也不知怎去写!就把两者视为一整体好了,又或者两種乐器有混合一起来弹奏。古筝音箱比琵琶大,也不同于吉他,弦线可以多达20条以上,音色美且丰富許多。弹拨时,如颗颗珍珠落玉盘,轮指奏时,流水行云似的,动人极了。那些美绝的伴奏,我偏向是古筝。
曲子把节日故事娓娓道来,音域跨度不大的旋律中,歌词引用了无数多的古典诗词,涵盖了历朝所代表的中国文学,周公子把古老中国深厚文化的底缊,在吐字如珠的嗓子中,尽情倾诉而出。
这么长的一段日子里,奶奶对节日资料的搜集,典故的出处,大大增长了见闻,尤其是历法与北斗星的天文知识。我深刻感受到了我中华国族,传统文化里的人文情怀,那浓烈化不开的「国魂」,就在曲子里那些节日里浮泛着,全首曲子,不知化用了多少的典故与诗词,数数是多少?
那些民俗活动,就代表了国族的精神,历史长河里,细说那些活动,是国族精神的彰显!祈愿传统文化能得以发扬光大,能继续承传下去。
歌曲歌词
A)主歌1 旋律1
『点一盏上元灯 将缘分照亮
可还记得 初见你时的模样
淋一场清明雨 打湿了过往
村口牧笛声 伴悠悠杏花香』
a)年宵佳节,点上了一盏上元节的灯;灯光映照下,灯火烂珊处的你;
b)你可还记?那蓦然回首的一刻,惊喜又错愕之下的初相见。
c)飘飘洒洒的清明雨,沾衣欲湿;所有过往的雨中记忆都唤回了,
d)悠扬牧笛声,浑然于杏花香中,彷似合奏一阕杏香曲。
【歌词主要引典:
*南宋·辛弃疾(1140-1207)
〈青玉案·元夕〉词一首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上半阙说的,就是中国情人节,歌词里「点上一盏上元灯」,璀璨无伦,天空中的烟火骤放如星雨,词人戳力渲染元宵佳节,灯火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歌词「将缘份照亮 可还记得 初见你时的模样」是化用词的下半阙,寻觅千百回的佳人,却是得来无觅处,那一孤高女子,已伫立于灯火零落稀疏的黯暗处了,歌者把自己和意中人巧妙比拟为词中人。
有说词人是若有所指,那佳人是他自况自己的孤芳自赏,欲以身报国(南宋)反击金人的入侵无从,壮志难酬啊!)
*唐·杜牧(803-852)
〈清明〉七言绝诗
《流光》一曲中,歌词「淋一场清明雨」「村口牧笛声 伴悠悠杏花香」就是化用了杜牧全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雨绵绵的清明节,路上行人心神恍惚,失魂落魄似的,疲惫中向牧童打听,想饮杯好酒及歇息一下的酒家在哪?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主歌旋律非常优美,曲子前奏是一段动人的乐韵,古筝或吉他、二胡、笛子轮次奏出曲子的旋律。乐器盲的奶奶,听了无数遍,不知有错否?感觉就是古筝,琮琮的拨弹及轮指奏,然后二胡拉奏了一段微带「凉」意的乐音,继而笛子吹奏出清越昂掦的嘹亮,这段前奏真的是难以言喻的美!还有那清亮的笛子声,不就是歌词中的「牧笛」吗?那种「瑟琴笙磬同音」相和之声,融合在周公子飘送出的动人清亮音色里,悠扬的乐韵,显得无与伦比的动人。
第2、4句歌词背后,是轻轻拨弹的吉打/古筝作伴奏的映衬,歌词里所描述的情景,那一幅幅画面,就呈现眼前。】
B)主歌2 旋律1
『捧一把艾草 青读离骚朗朗
路漫漫兮 直挂云帆济沧浪
画一轮中秋月 窗前谁在眺望
千里共婵娟 心安处是吾乡』
a)悬于门廊内外的束束艾草,其特殊香气散空中,伴悠着我朗朗吟诵屈原的〈离骚〉。
b)屈原明其志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与李白之「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何其激励人心啊!
c)欲效李白之「举头望明月」,窗前是谁在眺望夜空初升的明月?
d1)苏轼与弟苏辙被贬官,他概叹「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惟有在凝望中秋月中,和远方弟弟「千里共婵娟(共享月华)」
d2)歌伎柔奴,妾随主王巩贬至岭南,万里归来不但年轻,且带岭南梅花香;笑答东坡居士之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歌词主要引典:
*(春秋战国)楚·屈原 公元前[339-278]
〈离骚〉2400字之政治抒情诗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意指追寻真理道路漫长 我将不屈不绕去探索。
*唐·李白(701-762)
〈行路难〉三首之一 乐府诗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才高志大,惜不为玄宗器重,天宝三年[744]被「赐金放还」而作。
引典该句意思是「坚信乘风破浪时机会来,将会扬帆远渡碧海青天。」)
*北宋·苏轼(1037-1101) 词两首
歌词里有关中秋节的就是「千里共婵娟」,化用了北宋·苏轼的词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思念「婵娟」指代美女或花木秀美或月亮,这里自是指代皎洁月色。意指同一天空下,和远方弟弟,共同沐浴在皎洁的月华中。
苏轼不参予王安石变法,自求外放,辗转各地为官。求调离苏辙较近处不果,兄弟七年未见。時值中秋,对月怀人有感而作。)
然后「心安处是吾乡」化用了词的下闋: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好友王巩[定国]因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岭南荒僻之宾州。其歌伎柔奴[寓娘]随行。1083年,王巩北归。85年10月,苏轼以礼部侍郎召还,12月到京,与王巩会宴。王使出柔奴为苏轼劝酒。
苏轼问及广南风土,寓娘答「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即席作此词以赞。 稣轼以词豪放杰出驰名,此名句亦显苏轼旷达开阔的心境。)
歌词的引典,涵盖了屈原、李白、苏轼、苏辙兄弟、柔奴等人,那些古人的故事,活现眼前。主歌2结尾那个「乡」字,提高了调,令旋律有了点变化了。】
C)副歌1 旋律2
『春花秋月 谁与我共赏
每逢佳节 思念又盛放
执子之手 共饮这流光
万家灯火 照山河无恙』
a)春花开,秋月明的日子往复回返不知多少回了;有谁一起来和我同赏?
b)每次佳节当前,思念之情越来越烈了。
c)我执着你的手立誓,仿如诗经里的征人对妻子所说「生死契阔 与子偕老」,我们一起共享那些美好的日子,共饮我们的「流金岁月」。
d)万家灯火里,一片繁华景像;映照家国山河安好,升平盛世,国民安居乐业。
【歌词主要引典:
*南唐·李煜(937-978)
〈虞美人〉词上半阕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出于此词,「春花开,秋月明」指代流逝岁月与时光。)
*唐·王维(699-76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七绝
诗释义见后面D段歌词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先秦·佚名〈诗经·邶风·击鼓〉古诗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是一首征人反战诗,诗前4句征人自叙出征情景。后8句写长期在战场上的艰苦,兵荒马乱下,不得归家的怨怼。然后4句思念与妻子生死相随的誓言,最后4句嗟怨归期无望,而信守不了誓言;写尽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歌。
歌词化用[执子之手]以表达曲中人,对身边摰爱之承诺,共饮岁月的流光;再寓寄了家国情怀,祝颂国泰民安!)
两段副歌动人的旋律,是曲子灵魂之所在,层递式的加强力度,充满层次感。弦乐开始起动了,C段副歌整段都是弦乐的轻轻伴奏,吉他与国乐暂时退隐了。】
间场音乐
(感觉是一段无与伦比的二胡?乐韵流泻而出,动人极了!)
D)副歌2 旋律2
『温一壶重阳酒 醉游子梦乡
遍插茱萸 乡愁落在了何方
贴一幅新楹联 满目皆是春光
爆竹声声 祈愿福运万年长』
a)重阳节那天,温热一壶菊花酒,未能归家的十七岁游子(王维),醉倒在梦乡里。
b)兄弟插着茱萸时,会否想到少了我一个!我的乡愁不知放何处了!
c)门廊贴上了新的春联,满眼都是明媚的春光。
d)在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祈求上天赐福千万年!
【歌词主要引典:
*唐·王维(699-761) 十七王岁时所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七言绝句
歌词中的「异客(游子)」及「遍插茱萸」化用王维的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自一人在异乡为客飘泊,每到节日加倍思念亲人。遥想家乡兄弟今日登高眺望;插着茱萸时会否想到少了我一个啊!」
歌词「温一壶重阳酒」指的是菊花酒,重阳饮用,被誉为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用。)
*北宋·王安石(1021-1086)
〈元日〉七绝 「元日」是大年初一
歌词中「炮竹声声」化用: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噼啪「爆竹声」中送走旧年,迎来新的。吹送着和煦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千家万户,被曈曈旭日灿烂光辉照耀着。人们把挂在门上,僻邪旧桃木板换上新桃符。
这诗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寄寓了作者对「变法」革新的理想。)
副歌2前半因节日思亲有感怀,古筝/吉他轻轻的伴奏了几下,是内敛的;后半则转了明亮调子,充满辞旧岁迎新岁的气氛。和弦开始热闹了,贝斯拍子伴奏着曲子,所有弦乐动员起来了,祈愿纳福祝颂中,满溢新年的喜乐。】
C)副歌1 旋律2
『春花秋月 谁与我共赏
每逢佳节 思念又盛放
执子之手 共饮这流光
万家灯火 照山河无恙』
【重唱副歌1一次,这次「执子之手」唱得比第一次力度稍强了一点。「谁与我共赏」后是二胡轻轻的伴奏,和弦继续热闹,全部弦乐继续着。「照山河无恙」后,是一段短短和弦,延长了好一会才静止。】
C)副歌1 旋律2
『春花秋月 谁与我共赏
每逢佳节 思念又盛放
执子之手 共饮这流光
万家灯火 照山河无恙』
【副歌1重唱一次,和弦继续热闹着,这次「执子之手」是呐喊式的唱出。
今次最动人的是「春花秋月 谁与我共赏」的伴奏,是那动人幽幽的二胡,这次是由「月」开始,长长的鸣咽衬托着「谁与我共赏」全句;而调子昂扬的「共饮这流光」,是笛子高越飞掦的伴奏,彷彿「时间的流动 以及光的色彩」就在眼前呈现,如入幻境中!
然后「万家灯火 照山河无恙」慢了下来以收结曲子,最后是古筝/吉他弹了几下清脆玲瓏的琮琮才完全静止下来。】
~ 曲子完 ~
b站:青年报【春花秋月与你共赏,周深《流光》唱尽节日之美-哔哩哔哩】MV 4.07
https://b23.tv/gcCQd0F
油管:周深《流光》〈我的节日我的歌〉主题曲 MV 4.06
链接:https://youtu.be/CqgdHDKTcsw
字数(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