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2.4 物质运动有它自己的规律性
【本文转载自《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艾思奇主编 · 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第四节 物质运动有它自己的规律性
物质在空间和时间中永恒地运动着,而物质的运动是有它自己的规律性的。春夏秋冬四季的依次更替,昼夜的循环,生物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以及社会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发展等等表明,一切物质的运动、发展过程都具有某种一定不移的基本秩序,这就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唯物主义肯定规律性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物质运动的规律和物质本身一样,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的规律性决定于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其所依赖的客观条件。规律不能由人的意志任意地加以改变,不能为任何人所创造,也不能被任意地消灭。唯物主义既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客观实在性,也就要承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早已为自然科学所证明。例如天文学发现,各个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运行的轨道,相对速度等等都服从于万有引力定律、惯性定律等客观规律。生物学揭示了物质的进化是按着“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客观规律进行的。在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中,人们对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感觉特别真切,在生产中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单凭主观愿望盲目蛮干,就将一事无成。
社会现象也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自发的力量,在社会中起作用的则是有着自己的意志、愿望的自觉活动着的人。表面看来,在这里似乎人们的意志和愿望起着决定作用,没有什么客观规律存在。但是在以往的社会里,人们的愿望在很少的场合才能完全实现。人们所抱的目的,常常是彼此冲突和矛盾的,其中,有些是根本办不到的,也有些因为缺乏必要的条件而不能达到。社会现象并不是由每个个人的意志和愿望决定的,归根到底它和自然现象一样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不仅人们的愿望和意志是否能够实现,归根到底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而且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愿望和动机,而不产生其他的愿望和动机,归根到底也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一定的愿望和动机的产生都是由社会发展一定阶级的客观状况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全部历史事实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指出了这些规律的客观性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革命实践,充分地证明了社会规律的存在和它的客观性质。
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由于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人们开始能够自觉地运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这并不是说社会发展规律不再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消灭”或“制定”规律。斯大林说:无论是资本主义时期或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反映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人们能发现这些规律,认识它们,依靠它们,利用它们以利于社会,把某些规律的破坏作用引导到另一方向,限制它们发生作用的范围,给予其他正在为自己开辟道路的规律以发生作用的广阔场所。但是人们不能消灭这些规律或创造新的经济规律。”[i]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实质上是唯心主义观点。实践证明,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胜利都是严格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办事的结果。如果违反了客观规律,就会引起事情的混乱,使我们的事业遭受损失。
唯心主义否认规律性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客观唯心主义把事物的规律性的来源归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如“上帝”、“天命”、“绝对精神”之类。宗教迷信把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硬说成是鬼神的安排。这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则认为规律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如康德认为,仅仅由于人的理性能力的作用,才使杂乱的现象获得一定的秩序。他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是康德哲学中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现代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本来是没有规律性的,科学规律仅仅是人们为着暂时的利益而作的有用的假设。
唯心主义哲学家特别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旧的唯物主义者虽然承认自然本身具有客观规律,但往往不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这就使他们在社会历史领域内陷入了唯心主义。
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在哥白尼和开普勒发现以前,从来就在宇宙中发生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运动规律是马克思、恩格斯发现的,可是在他们发现这些规律以前,它们早就在人类社会中发生作用了。不管规律是否被人们认识,它总是客观存在着。规律不是由任何的精神力量所给予物质世界的,任何人要想把自己主观臆想的秩序强加于事物,是不可能的。剥削阶级总希望永远保持统治地位,希望剥削制度永世长存,不管他们赞成还是反对,历史的发展总是要合乎规律地由一个社会形态进到另一个社会形态。不管资产阶级如何仇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客观规律是改变不了的。
科学研究的任务决不是如唯心主义者所说的那样,把某种主观设想出来的秩序强加于事物,恰恰相反,科学研究的任务是要从客观事物中发现它本身固有的规律性。资产阶级学者臆想的“土地收益递减律”,“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的规律”等等,当然称不得科学规律,因为它们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所以它们在社会历史和科学的发展面前一个个地宣告了破产。
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认识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以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伟大目的。如果人们按照客观规律行动,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人们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想来行动,就一定要遭受失败,达不到自己所希望的目的。人们的行动,人们的社会实践,深刻地证明了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存在,证明它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证明事物的规律为事物本身所固有;也深刻地证明了,客观规律是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依循着物质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着、变化着和发展着。因此,辩证唯物主义把承认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承认物质有它自己的规律性,当作自己的基本出发点。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和科学研究工作中,要坚决从客观的实际事物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这是我们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时候首先应该树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注:
[i]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