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暴力的一点思考
网络上的语言暴力,它的存在,原因之一其实是我们不可避免的在寻找认同,讨厌被质疑。
理论上来说,大家都有权利对某件事发表看法,但没人有权利对别人的人格随便做出评价。即使某个人做错了某件事,也不等同于他做什么都是错的。对一件事提出意见和对一个人做出评价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但很多普通人不仅喜欢在自己的地盘点评别人,还喜欢跑到别人那里,一定要把难听的话说给人家听,其实是因为在自己的地盘说,可能无人理睬,打上门去,就能获得认同了。话语权在网络上对所谓大v来说可能是流量、是生意,但对很多无意识助长了网络暴力的普通人来说,原因是在获得认同。所以,通常网络暴力发生,有一环就是因为很多的“正义网民”,非要说给当事人听。其中能做到不被认同感诱惑,就事论事的人,一定会被淹没在情绪汇聚的暴力语言中间。但为什么语言暴力会让人不自知的说出来呢?
今天在某篇文章里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我很受触动。记录下来,提醒自己。

最后两种是典型的暴力语言,通常文明自律的人不会做,或者做了也知道这样肯定是不好的,不会不自知。但我们怀疑别人有问题的时候,常常会选择2、3两种方式说话,并且很有可能甚至没有觉察到这样说不好。例如,因为是某人粉丝,所以一定是被某人洗脑了,所以就理直气壮骂他喜欢某人是脑子不好;因为点赞了对家,所以一定是收钱了,就是应该对他阴阳怪气,甚至号召一群人一起让他受到道德的谴责;包括我看到一些人澄清谣言的时候,遇到纠缠不清的人,也会给对方下定义:不是蠢就是坏。
这是我们大脑惯性的偷懒,喜欢把对立面的行为或者观点,归因为这个人很糟糕,而不是更复杂的原因。因为做道德评价很容易,分析这个人行为和观点背后复杂的原因,就涉及太多问题了:复杂的情境、多变的情绪、必然会被误解的语言表达、理解问题的方式、可能的多种多样的事实等等,就很费劲。我们的大脑天生喜欢偷懒,复杂的事就会很烦,所以会自然而然倾向于简单归因。这是大脑天生的倾向,但这样确实是粗暴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打交道的人,我们了解他的复杂性,是长时间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所以也自然不会太简单粗暴的因为一次观点冲突就给人下定义。到了网络上,一个人是平面的,他只在这件事情上存在,而没办法立体起来。因此,很容易让人在对立的时候简单粗暴的归因。
其实,想象一下,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会因为一个陌生人和你观点不同,摆事实讲道理都说不通的时候觉得对方偏执,甚至觉得对方脑回路不正常,但是会直接当人家面这样说吗?会号召一群人一起去说他有病吗?
对不认同自己观点的人,摆事实讲道理了,对方还是坚持不认同,通常我们会开始怀疑对方的目的,这是很正常的情绪反应。但人性是复杂的,不是这里不好就意味着他一定是坏人。不要被互联网上的不正常现象裹挟,觉得骂对方没脑子是正常的,阴阳怪气人家是正常的。这并不会让自己变得在吵架中更有气势,反而容易养成语言暴力的习惯,粗暴表达、简单思考的习惯。
对立观点的讨论中,把对方当人(即使是职黑),说不通的也要坚定表达事实,观点上求同存异,或者摆事实证明对方有问题,才是有效的沟通。不用觉得有人最后也没说通会怎样,事实不会因为他不相信就不是事实了,观点本来就应该允许有人不认同。其他看到的人,自然也会有正常人的判断。
事情上,至今还有人相信地球是平面的,但不能说这样的人就不配生活了吧。如果有需要,也不妨碍大家和他在别的方面打交道。难道要专门跑到人家家里骂人家蠢货吗?会去对着人家阴阳怪气“你怎么活到现在的”吗?真这样干的人,肯定经常被打吧。
当然,这些思考基于的是讨论,对于那些不值得讨论的观点,关掉划过去,不要浪费一个眼神。网络上讨论问题最可怕的地方是,很容易只看现象,而看不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人与人,因为巨大的差别,很可能超出我们的认知,而我们却不可避免的用自己的观点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