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悦读|《现代中国新闻观念的兴起》
手捧图书,心浸书香
今日推荐的书目是
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涂凌波著作的
《现代中国新闻观念的兴起》


内容简介
新闻观念是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新闻传播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涂凌波著的《现代中国新闻观念的兴起》尝试用另一种视角“解读”中国新闻观念史,主要回答什么是现代新闻观念及其如何兴起等问题。
本书以现代性作为衡量的尺度,重点研究了1815-1926年间中国新闻观念的衍变历程,对现代意义的新闻观念如何在中国演进作出了解读。宏观上,本书描绘了现代中国新闻观念兴起的三个阶段及特征,将其置于社会结构、社会思潮、知识观念变迁的历史脉络中加以审视;微观上,阐述了新闻知识的引入、吸收、转换和传播的过程,分析其如何形塑了新闻观念的具体构成。
本书梳理现代中国新闻观念兴起过程中的诸问题,对于思考中国新闻业的当下和未来不无裨益。

作者自述

涂凌波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入选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金核桃”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本书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现代意义的新闻观念在中国兴起的早期历程 (1815—1926),反映了西方的新闻知识、新闻观念在引入中国的过程中,是怎样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和现代性的历程产生互动,从而塑造出中国现代意义的新闻观念的。早期的这一历程,几乎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新闻观念变化的基础。打个比喻,如同编织一条长绳,在绳子的开头就已确定了线头的数量、粗细和颜色,此后的过程,无非是这些线头相互交织、互相作用,编成一条怎样形状的绳子罢了。当然,这一比喻并不十分准确,但是就现代意义的新闻知识、新闻观念兴起的角度来看,它的确影响了之后新闻观念的演变历程,甚至是当下的新闻观念和新闻活动。这也是本研究可能具备的长远意义。当然,本书只是一个开头的、初期的工作,20世纪新闻观念的演变,还需要接下来深入的研究。

精彩书摘
就中国现代报纸的兴起过程而言,如果我们将其置放于19世纪中国的历史社会情景之中,它与中国现代性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借助传教士创办的报纸媒介,大量的西方知识输入中国,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和现代性进程;另一方面,现代报纸本身就是一个西方的事物,它首先也是以西方现代性产物的面貌出现的。然而,它所显示的并不仅仅是一种西方的现代产物的简单移植过程,而是西方现代性与中国社会的互动过程。

专家推介

杨保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闻传播史论教研部主任
本书从宏观层面、整体层面勾勒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的一百余年的中国新闻观念衍变历程,对现代意义的新闻观念如何在中国演进作出了自己的解读。作者选择知识社会学为方法工具,围绕中国社会的现代性、现代化这一历史社会背景展开,挖掘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明确提出了“现代的“新闻观念的兴起阶段及其特征,实际上回答了长期以来学界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中国的新闻业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特征,这种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相比于近年来热门的选题而言,这是一个老问题,无疑也是个“冷门”的话题。这一方面考验着研究者的耐心和毅力;一方面也考验着研究者运用各种资料、把握多个研究领域成果的能力。从本书的书名和结构就不难看出,作者有着回答这一问题的“野心”,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至于成效如何,我想一定是仁者见仁,但不管怎样,本书提供的角度、思路和论点,对于研究成果本已十分丰富的近代新闻史和新闻理论而言,都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

排版 | 王俊哲
审核 | 尚新英 欧阳涵
来源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