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 李普曼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XAJkEKsWGQMrM71kjv9mQ?pwd=e5zk
提取码:e5zk

编辑推荐
《舆论》提出了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和“拟态环境”的重要概念。是政治学、传播学等领域的经典作品。
译文准确、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有助于读者理解。本书自1922年出版以来,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影响经久不衰。
内容简介
《舆论》自1922年出版以来,影响始终不衰,成为不同学科的重要参考书。就传播研究而言,它奠定了大众媒介研究的基础,为宣传分析、舆论调查、把关人、议程设置、接受效果等研究开了先河。
作者简介
沃尔特·李普曼,美国著名政论家、新闻记者、专栏作家,曾于1958年和1962年两度荣获普利策奖。
译者常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寒,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目录
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外部世界与脑中影像3
第二部分通向外部世界之路
第二章审查与保密29
第三章交流与机会37
第四章时间与注意力46
第五章速度、词语和清晰度51
第三部分刻板印象
第六章何为刻板印象65
第七章作为防卫手段的刻板印象77
第八章盲点及其价值84
第九章规则及其破坏者93
第十章发现刻板印象104
第四部分兴趣与利益
第十一章兴趣的激发127
第十二章关于私利的再思考135
第五部分公意的形成
第十三章兴趣的转移149
第十四章是或否169
第十五章领袖与普罗大众180
第六部分民主的图景
第十六章以自我为中心的人195
第十七章自足的社群203
第十八章强力、委任制以及特权的作用213
第十九章新瓶旧酒: 基尔特社会主义226
第二十章新的图景240
第七部分报纸
第二十一章作为购买者的公众247
第二十二章忠实的读者256
第二十三章新闻的天性264
第二十四章新闻、真相,以及结论279
第八部分情报工作的正规化
第二十五章楔入287
第二十六章情报工作294
第二十七章诉诸公众308
第二十八章诉诸理性318
索引325
译后记
索引327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切斯特顿(Chesterton)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提到:“现代社会在本质上是不牢靠的,因为它赖以构建的基本观念是:人们在不同原因的导向下会采取同样的行为……但正如每个罪犯心中的罪念各不相同,每个普普通通的城郊办事员的头脑中也可能有着迥乎不同的哲学观点。举例来说,第一位办事员可能是一位唯物主义者,他把自己的身体想象成一架机器,自己的意识就从这架机器中生产出来。脑海中的思绪,于他而言,就如同单调的、无意义的钟表指针的走动声。住在隔壁的另一位则可能是一名基督教科学派成员(Christian Scientist),他认为自己身体的存在比自己影子的存在还要单薄,甚至可能感到自己的四肢只是一种幻觉,就像颤抖的乱梦中摇摆的蛇。而走在马路上的那一位,不是基督教科学派成员,而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邻居们大概会将其描述为活在童话里的人,这个童话既隐秘又编得滴水不漏,他在里面交了很多超自然存在的朋友。第四个人可能是一个通神论者(theosophist),且极有可能是一个素食主义者。至于第五个人,我们不妨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而将其设定为一个恶魔崇拜者……无论上述设想是否对我们讨论问题有帮助,有一点是难以否定的,那就是由如此复杂多样的人“联合”起来构成的社会必然是脆弱的。要使这些世界观迥异的人始终采取整齐划一的行动,显然是很难做到的。依这样的设想建立的社会,不是以交流融通为基础,甚至也不是以契约和协议为基础,而是以偶然性为基础。这些人可能会在某天不约而同来到某盏路灯下,但目的却完全不同:其中一人是为执行城市改造任务而将灯柱漆成豆绿色,另一人是为借灯光阅读自己的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