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03《月亮和六便士》整本书阅读 第三天

2023-02-15 19:52 作者:闪电文艺  | 我要投稿


五年过去了,斯特里克兰太太的事业小有成就,但却始终认为自食其力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反而喜欢提及自己显赫的家世。

而这五年来,斯特里克兰又过的如何呢?他头发变得更长了,和胡须一样乱糟糟的,整个人瘦得像干尸,依然穿着五年前的那套衣服,既破烂又邋遢。


 虽然眼光犀利的斯特罗夫觉得斯特里克兰是个伟大的艺术家,但他在巴黎的五年里,却并没有卖出任何一幅画作。他画画,但却不卖画,最后的100英镑花完后,他曾当过导游、做过翻译、甚至是粉刷房子的工人。


因此,他的生活自然是困窘的,曾经有六个月的时间,每天只靠一片面包和一瓶牛奶度日。


但他总在画画,闭紧房门,独自摸索、锤炼绘画技艺,哪怕因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他仿佛被邪魅缠身,神志失常,好似生活在梦境里,不在意现实人生的一切。每一次创作对他来说,都像是在燃烧体内旺盛的激情。而一旦完成画作,他就漠然视之。


他从没有想过像一般画家一样,费尽心思地推销、售卖自己的画作,或是将作品送去展览,以此换来果腹的食物和名气。


因为在他看来,绘画只是为了把自己看到的景象画下来,他也毫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得知眼光独到的斯特罗夫评价他是“非常伟大的艺术家”时,他脱口而出的却是:这他妈的关我屁事啊?


他甚至常常在聚会时,用刻薄的话猛烈地抨击这个多次帮助、提携他的老好人。


显然,他仍然是粗鲁、缺乏教养的做派。有一回斯特罗夫请斯特里克兰到家中来看画作,把所有作品都搬出来后,斯特罗夫正等待着评价,不料斯特里克兰却无视他的作品,直接开口借钱。


为此,脾气温和、容易害羞的斯特罗夫太太,都一反常态,愤愤不平地抱怨他的行为无理、没有教养。


但好心肠的斯特罗夫却没有因此怀恨在心,依然大力赞美斯特里克兰的作品。凭借他的话语,作者毛姆表达了自己对“美”的理解:


“美是一种玄妙而奇异的东西,只有灵魂饱受折磨的艺术家才能从混乱的世界中将其提炼出来。当艺术家把美提炼出来之后,这种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的。要认识它,你必须重复艺术家的痛苦历程。”


当被人问到“你认为你这么做值得吗”的时候,斯特里克兰表示,如果时光倒流,他依然会放弃舒适的家和作为普通人的快乐生活——哪怕在巴黎的日子看起来是如此艰难和落魄。


或许正是因为绘画对斯特里克兰来说,是一种表达和创造美与痛苦的过程,他不仅不以之为苦,甚至在灵魂深处感到快乐和自在。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也一定是渴望自己的人生,能为梦想而活着,而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梦。我们也想能冷漠、无情、放弃责任和羁绊,只为一件东西痴迷,只投入到某一种事业中去,与世隔绝,过滤掉所有声音,将所有评价都视作空气。我们也想能成为一个赤子,去追求理想。

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就拿我们自己来说,我们的付出、追求与斯特里克兰只是单纯的做一些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有着本质的差异。


我们的特立独行只是为了“既可以标榜自己勇气过人,又无须冒什么实际的危险”,只是渴望得到认可的一种体现,这也许是文明人最根深蒂固的本能。


在本书的前几章,作者毛姆引用了康德的一句话:“凡人立身行事,务使每一行为堪为万人楷模。”确实,“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真正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


作者毛姆借斯特里克兰之口,评价这句话是“胡说八道”,由此表达了一种独特但不失犀利的观点:“责任”是最大的文明,也是最大的虚伪。


斯特里克兰甚至想离开巴黎,到一个无人打扰的小岛上去隐居、作画。我们确实无法达到这样的境地。


但我们可以向他学习的一点,就是在合适的礼法范围内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任何时候,都不会“开始得太晚”。


虽然这样的句子听起来不免有鸡汤的嫌疑,但却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追求理想最好的态度。不论是76岁开始作画、80岁举办个展的摩西奶奶,还是98岁出版处女作诗集《人生别气馁》的柴田奶奶,都证明了斯特里克兰的那句:“(我四十岁了,)所以我才觉得要赶紧开始”。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评价。


在今天的阅读中,我们看到作者花了较多的笔墨,描绘了斯特罗夫和他的妻子,他们相处的氛围,他的妻子的性格,为什么要对两个配角如此重视呢?这两个人又会和斯特里克兰发生怎样的故事和纠葛呢?

让我们带着疑问,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03《月亮和六便士》整本书阅读 第三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