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读书:《小说教室》
作者是日本的根本昌夫,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定价39,忘了网购花了多少钱,为了凑当当满减才买的。
一百六十页的轻型纸,不仅字数不多而且没有什么阅读难度。以我的标准大概是小册子级别的读物,我只花三个小时就看完了。
通过这本书还有之前那本《如何高效整理信息》,我发现日本的作家很有特点。他们写作时很有耐心,愿意替读者考虑,把知识点掰碎后细致而柔和地喂给读者。国内和西方的书籍往往知识点会更密集,读的时候会有被“填鸭”的感觉。
有利有弊吧就是,不过以后如果想学绘画摄影什么的,我有可能会考虑买引进的日本书籍()
好吧,言归正传。
关于这本书是否值得一读,实际上我有点不太好说。
前四十页基本都是在介绍日本国内的小说产业,和我们关系不大。后四十页分析了几位日本名家的名作,可惜鄙人阅读量不高,都没看过。所以说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本书有用的部分只有八十页。但是我又不得不承认,书的作者水平很高,这八十页对于写作新手来说,也未必没有价值。
反正对我来说还是有点用的。
如果是想要入门这一行的新手,建议还是先写个二三十万字,然后去看罗伯特麦基的《故事》吧。看这本的话,做好浪费时间金钱的准备。
下面记一些我认为有趣的内容:
1、写小说时,只能在充分理解语言的极限之下,开始动笔。
对于有强迫症的我来说算是深有体会了。语言并不能真正完美地描述某样东西,不想把自己逼疯的话就必须理解这个事实。很简单的道理,但是要自己悟的话往往需要付出不菲的代价。
2、通俗小说(相比于纯文学)暴露出更多作者本身的涵养和思想。
这句话没什么用,只是单纯让我想起来几年前在知乎上和人争论小说能不能反应作者本人的性格和三观。我的答案是能,除非是大师级的写作者特意掩盖,否则阅读一个人的中长篇小说作品可能是了解他的最快最直接途径。
这本书的作者另外还引用了吉行淳之介的话:“写小说就像在银座街头光着身子倒立走路一样,令人难为情。”实际上真的认真去写的话,确实会有这种感觉,毕竟是将自己剖开展示给别人看,不习惯是正常的。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存在“笔名”这种东西的原因。
不过有些东西没有亲自尝试过,仅靠是不会懂的。所以我常说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不能传授。当年我和那几人的争论最后也没什么结果。
3、有力道的作家有时会在起头就创造第一场高潮戏。当然,这是为了吸引读者目不转睛。但要是后面没有再安排三四场高潮戏的力量,恐怕会变成虎头蛇尾的小说。
嗯,原来如此,我就说我安排的开篇总觉得少了什么。
4、创作通俗小说的重点:
(1)富有魅力的人物
(2)开篇谜团作引。作品开头要有大谜团(杀人手法是什么?主角能否逃过追击?恋爱是否会有结果?),每卷开头要有小谜团,小谜团的答案是大谜团的线索。需要注意的是故事发生的场地本身不能作为谜团,否则会给读者带来额外的压力。
(3)同时代性,想想你的读者处于一个怎样的时代,需要什么。
实际上不止以上这些,不过这本书只提到了这几条。
5、目标纯文学的人,应该已经很熟悉纯文学的领域,所以也要特意多读通俗小说;目标通俗小说的人,反而要勉励自己多读纯文学。
不要否定超出自己理解范围的作品,要拥有承认“世界上有人和自己不一样”“也可能发生未知的事情”的宽容。
老实说我就挺缺少这种“宽容”的。我喜欢通俗小说,喜欢一些诗歌,能读一点散文,喜欢古典主义和印象派绘画,但是对于另一些诗歌、立体主义和达达主义之类的东西就只想竖中指。我偏爱能被普通人理解的艺术,对艺术家自嗨的东西报以蔑视态度。虽说我并不认为自己的想法错了,不过根本昌夫说的话也很有道理,立志于写通俗小说的人是该读一点纯文学类的作品,这方面我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