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清退建筑行业超龄农民工?(安全与民生)

题目:
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进一步规范了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清退超龄农民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思考:
这类题往往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种种问题。初衷:为了安全,安全生产向来是重中之重。总书记也强调过“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松懈”,对于建筑施工,一不小心就是性命之忧,不论是对农民工本人还是对其背后的家庭,甚至是施工单位,都是非常巨大的损失。
超龄的农民工确实不适合从事建筑施工,题目中提到“进一步规范”,这样一个科学的政策实施可能会导致一定的阵痛,但我们要相信“阵痛之后一定是新生”。考虑到超龄农民工的清退,那么政府、企业等就必须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有利于行业规范。
回答重点在于如何保障?(问题和对策同时出现,重点在于对策)
对于这样的问题热议,人们关注的究竟是什么?清退后的农民工要怎么办?这些怎么办又如何实施?
问题的存在:没有养老金支撑,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家里人还需要用钱,要有一份工作来维持生计、养家糊口。
要强调:政策的推动不能动摇;解决好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在岗缴纳社保,清退做好分流。
回答:
各位考官,在我看来好的政策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清退令考虑了安全生产这样的底线问题,但我觉得更应该考虑被清退农民工的生计问题。从这项政策的出发点看,一方面消除了(部分的)安全隐患,这个行业具有高处施工多、露天施工多、劳动任务繁重等特点,超龄农民工在体力和反应力等身体机能下降的情况下,安全隐患是比较大的。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对工人和其背后的家庭都是致命打击,而加强年龄管控就能有效地减少安全隐患。
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的确在突飞猛进,但建筑行业的管理相对比较滞后。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民工的福利待遇难以保障,清退令的出现能够逐步转变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来倒逼农民工群体的社保和养老等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行业的健康长久发展。虽然农民工到点退休、安享晚年是人民共同的期待,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成果,但在当前农民工的社保不健全、他们需要一份工作来维持生活、补贴家用。一刀式地清退而不解决农民工的就业、生存等诉求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值得我们反思。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探索出路,消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确保这项政策能够落地落实。为此,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严格落实管控措施,进一步规范建筑行业的施工秩序。施工单位要确保用工规范,住建部门也要加大对辖区内建筑工地的摸排管控(摸:揣测,试探。排:除去,推开。),杜绝超龄农民工虚退、假退的现象。对落实不力、执行不严的施工单位要严肃追责,确保超龄农民工能够真正地退出。
第二,提升农民工的待遇保障,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要给予他们身份认同。要对医疗、养老缴纳作出明确的要求,努力实现社保随人转续,保证他们能够纳入社保体系中,让他们能够正常退休后享有应有的养老尊严。
第三,做好清退的后半篇文章,地方政府用工企业要在再就业方面及时地给予超龄农民工关爱和支持。对于仍有工作意愿的超龄农民工,可以接受他们从事像保安、门卫等辅助性工作(电商等服务型工作),提供一个转型就业的渠道。通过后续的服务和就业引导来帮助他们维持生计。
以上就是我对这道题的看法,谢谢各位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