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纯批><笔记11—发现一切纯粹知性概念的线索4>

2023-08-11 15:12 作者:alcohollen  | 我要投稿

###### 第三节

####### §10. 纯粹的知性概念,或范畴

正如已经多次讲过的,`普遍逻辑`抽掉知识的一切内容,而指望从`另外的地方`,不管是从哪里,`为自己获得`表象,以通过分析过程首先把这些表象转化为概念。

反之,`先验逻辑`则面对着由先验感性论呈现给它的`先天感性杂多`,这种杂多给诸纯粹知性概念`提供`材料,没有这种材料它们将会没有任何内容,因而就会完全是空的。

  • 空间和时间包含有先天纯直观的杂多,但它们仍然属于我们内心的接受性的条件,内心只有在它们之下才能感受到对象的表象,所以这些表象任何时候也必定会刺激起对象的概念。

不过我们`思维的自发性`要求的是先将这`杂多`以某种方式贯通、采纳和结合起来,以便从中构成知识。这一行动我叫作`综合`


但我所理解的`综合`在最广泛的含义上是指把各种表象相互加在一起并将它们的杂多性在一个认识中加以把握的行动。如果`杂多`不是经验性地、而是`先天地被给予`(如空间和时间中的杂多),这样一种综合就是`纯粹的`。在对我们的表象进行任何分析之前,这些表象必须先已被给予了,并且任何概念按内容来说都不可能由分析产生

但对一个杂多(不论它是经验性地还是先天地被给予的)`综合``最先产生出来一种知识`,虽然这种知识一开头可能还是粗糙的和混乱的,因而需要分析;然而这个`综合`毕竟是真正把诸要素聚集为知识、并结合为一定的内容的东西;所以它是我们必须予以注意的首要的东西,如果我们要判断我们知识的最初起源的话。

我们在后面将会看到,`一般综合`只不过是`想象力`的结果,即灵魂的一种盲目的、尽管是不可缺少的`机能`的结果,没有它,我们就绝对不会有什么知识,但我们很少哪怕有一次意识到它。不过,把这种综合用概念来表达,这是应归之于`知性的`一种`机能`,知性借此才第一次使我们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

> 回顾:“机能”是指把各种不同的表象在一个共同表象之下加以整理的行动的统一性

>  这种统一性本身就是这种行动

> 以下为笔记08结尾部分的回顾

  • 所以我们的计数(尤其是在数目较大的情况下看得更明白)是根据概念的综合,因为它是按照`单位`的某种共同基础(例如十进制)来进行的。

 所以在这个概念之下`杂多综合中的统一性`就成为必然的了。

  • 各种不同的表象是通过分析被带到一个概念之下的(这是`普遍逻辑`所处理的一件事务)。但先验逻辑教给我们的不是将表象、而是`将表象的纯综合带到概念之上`。

为了达到一切对象的先天知识,必须`首先`给予我们的是`纯粹直观的杂多``其次`是通过`想象力`对这种杂多加以`综合`,但这也还没有给出知识。给这种纯粹综合`提供统一性`、并只是以这种必然的综合统一的表象为内容的那些概念,则为一个出现的对象的知识提供了`第三种东西`,而且是建立在知性上的。

> 第三种东西就是“纯粹知性概念”,它为纯粹知识提供统一性

`赋予``一个判断中的各种不同表象``统一性`的那`同一个机能`

`赋予``一个直观中各种不同表象的单纯``综合``统一性`,这种统一性用普遍的方式来表达,就叫作`纯粹知性概念`


所以`同一个知性`,正是通过`同一些行动`

  • 在概念中曾借助于分析的统一完成了一个判断的逻辑形式,

  • 它也就借助于一般直观中杂多的综合统一,而把一种先验的内容带进它的表象之中,

因此这些表象称之为`纯粹知性概念`,它们`先天地指向客体`,这是普遍逻辑所做不到的。

> “同一些行动”就是一种叫做“纯粹知性概念”的“机能”,“机能”是指“把各种不同的表象在一个共同表象之下加以整理的行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本身就是一种行动

> 知性/在概念中/借助于分析的统一/完成了一个判断的逻辑形式

> 知性/借助于一般直观中杂多的综合统一/把纯粹知性概念带进/知性的表象中

> “借助于分析的统一”和“借助于一般直观中杂多的综合统一”就是“机能”

> “一种先验的内容”即“先天地指向客体”,就是说“纯粹知性概念”先天的把直观中的杂多综合在一起了,为杂多提供了一种先天的统一性而先天地构建起了客体(经验性的)

以这种方式产生的、先天地指向`一般直观对象`的纯粹知性概念,恰好有如同在前一个表中一切可能判断的逻辑机能那么多:因为知性已被上述那些机能所穷尽了,而知性的能力也借此得到了全面的测算。我们想按照亚里士多德的方式把这些概念叫作`范畴`,因为我们的意图原初就是和他的意图一致的,尽管在实行上与之相距甚远。

> “一般直观对象”并非一般对象,而是直观对象,是经验性的对象


> 以下一段解说了§8 中的“一个共同原则”

`这一划分`是系统地从`一个共同的原则`中,亦即从`@red:判断的机能`(这种机能与思维的机能是同样多的)中产生出来的,

> 后面这部分可选择性观看

  • 而不是漫游式地由于一次碰运气地从事寻求纯粹概念的活动而产生的,这样寻求到的纯粹概念是永远也不能确定其全部数目的,因为它仅仅靠归纳法来完备化,而不去考虑,我们以这种方式是永远也看不出究竟为什么怡恰是这些而不是那些概念寓于纯粹知性中的。

  • 寻找这些基本概念曾经是亚里士多德所接触到的一件值得一个目光锐利的学者去做的事。但由于他不拥有任何原则,所以他碰到它们就把它们捡拾起来,他先是找出了十个这样的概念,把它们称作范式(Pradikamente,云谓关系)。后来他相信他还发现了五个范畴,他就以“后云谓关系”的名义把它们添加上去。只是他的范畴表始终还是不完备的。此外,也有一些纯粹感性的样态混于其中(如时间、处所、状态,以及前时、同时),还有一个是经验性的(运动,motus),它们都根本不属于知性的这个名册,或者有些派生的概念也一起被算到那些本源的概念中去了(如主动actio,被动passio),并且有些本源的概念完全空缺。

所以还必须为这些本源的概念作一点说明:范畴作为纯粹知性的真正的`主干概念`,也有自己的同样纯粹的`派生概念`,它们在先验哲学的一个完备的体系中是决不可以忽视的,但我在一个单纯批判性的研究中可以满足于只是提到它们就行了

  • 且让我把这些纯粹的、但却是派生的知性概念称之为纯粹知性的`宾位词`(Pradicabilien)(以与云谓关系相对)。如果我们拥有本源的和原始的概念,那么派生的和下属的概念就能够很容易地添加上去,而纯粹知性的谱系就可以完整地描画出来了。由于我们在此涉及的不是系统的完备性,而只是构成一个系统的诸原则,所以我们把这种补充留给另一项研究去做。但如果我们手头持有那些本体论的教科书,这个目的也就差不多可以达到了,例如把力、行动、承受的宾位词从属于因果性范畴之下,把在场、阻抗的宾位词从属于协同性范畴之下,把产生、消失、变化的宾位词从属于模态的云谓关系之下,如此等等。把范畴与纯粹感性的样态相结合,或者也使这些范畴相互结合,就会提供出大量先天的派生概念,注意到这些概念,并在可能时把它们记载下来直到完备无遗,这将是一项有用的、不无兴致的劳作,但在这里尚无必要。

在这部著作中,我有意避免了对这些范畴下定义,尽管我有可能得到这些定义。我将在后面足以与我所探讨的方法论相关涉的程度上来分析这些概念。在纯粹理性的一个系统中人们本可以正当地要求我作出这些定义:但在这里,这样一些定义只会使眼光偏离研究的重点,因为它们将引起一些怀疑和攻击,这些怀疑和攻击是完全可以无损于我们的根本目的而交由另一项研究去处理的。然而,从我在这方面所提出的很少的例子毕竟可以明显看出,写出一部完备的词典连同其一切必需的解释将不只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很容易做到的。科目一旦分定,所需要的就只是充实它们,而像目前的这样一个系统的正位论是不容易让任何一个概念专门所属的那个位置弄错的,同时却很容易使人注意到那仍然空着的位置。


<纯批><笔记11—发现一切纯粹知性概念的线索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