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皿三昧》?为你解码日本动画界风格最诡秘华丽的导演


四月最魔性、尺度最大的动画——《皿三昧》来了,这次你跟上几原邦彦脑洞的节奏了么?
文/ 塔塔君 编/ 彼方
如果要在今年的四月新番当中评选一部最优秀的动画作品,或许我们无法得出一个一致的结论。但如果要选出一部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那相信很多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由几原邦彦导演执导的动画《皿三昧》。

自2015年执导《百合熊岚》以来,这位因为帅气的长相而被称为“动画界的小室哲哉”的导演,又一次用华丽的演出和无处不在的符号与暗示,让无数观众在大呼“对不上电波”的同时,又欲罢不能地去解读每一个细节与线索。

是的,几原邦彦的作品就是如此神奇。
而事实上,自2011年几原邦彦时隔12年回到大众眼前以来,在他所执导的10年代动画当中,观众都能发现其中区别于其经典作品《少女革命》(1997)的统一性。

这种统一性可以浓缩在如同作品标志一样的吉祥物中:《回转企鹅罐》(2011)的企鹅,《百合熊岚》(2015)的熊,以及如今正在热播的《皿三昧》(2019)的河童。这三种动物对于片中的角色来说都是替身,也是几原动画这出舞台剧中作为符号一样存在的道具。
可以说,几原作品的演出风格与叙事方式都是有迹可循的。

这篇文章,就让我们在回顾几原导演过去的作品之余,一起来解读一下这位注定在日本动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奇才。希望它可以为你在观看《皿三昧》时,提供一些帮助。
搭建舞台
几原邦彦一直是日本动画导演里的异类。
生于1964年的几原邦彦,1986年作为第二期研修生进入东映动画,在90年代成了东映动画的顶梁柱演出家。虽说东映动画体制严密,历来却诞生了不少个性强烈的人才,远如宫崎骏、高畑勋,近则有细田守以及几原邦彦。

via:https://twitter.com/ikuni_noise/status/1125320769079205888
“舞台剧风格”——许多人这样概括几原的演出风格(不过几原认为自己的作品并不能这么狭隘地概括),而几原本人也确实钟情舞台剧这种艺术。
笔者认为,有两位对几原动画中“舞台剧风”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一位是对如今日本动画产生莫大影响的巨匠出崎统。而另一位则是戏剧家、导演、诗人寺山修司。


出崎统是一位为了达到效果而“不择手段”的演出家,他强调过要在一部作品中将“一个人完整的感受和思想贯彻其中”,因此他对当时的动画表现手法做出了许多革新。
其中最具舞台剧特色的,大概是他对光影的理解。如パラフィン(paraffin)影——即使用透明蜡纸放置在赛璐珞上对画面进行一定程度的遮罩,以得到舞台上聚光灯的效果,对画面信息进行聚焦;又如出崎统经常使用非自然光形成的夸张的影子,以制造画面的张力等等。


这一切并非是为“舞台剧风”而“舞台剧风”,而是出崎统物尽所用的表现(因为除舞台剧外,他还从实拍电影、漫画等媒介汲取灵感)。这位对日本动画贡献多项发明的匠人,其光芒自然撒遍整个动画业界,因此就算是像几原邦彦这样未曾直接在其手下担任助手的演出家,事实上也深受其影响。
而寺山修司对几原的影响则不仅在于构图,更重要是对符码在影像戏剧中的应用。如《少女革命》“黑蔷薇篇”中出现的,蕴含“告诉你存在着支配这个世界的天理之人”①之意的手指记号,就是寺山修司作品中常用的符号。


而寺山修司的御用音乐家J.A. Seazer也曾为《少女革命》创作音乐,《皿三昧》中为吾妻沙罗配音的歌手帝子同样也是寺山修司和J.A. Seazer的“信徒”。
“舞台少女”
监督古川知宏曾经在《百合熊岚》的制作组中在几原手下担任副监督,他的监督处女作《少女歌剧》也让许多观众从中看到了几原的影子,且不约而同地将其指向几原的经典名作《少女革命》。

而作为几原的代表作,我们也确实可以通过对于《少女革命》的解读,获得解码几原的一些重要线索。

在《少女革命》中,从小失去父母的女主角天上欧蒂娜在某日遇到了一位王子。王子以戒指与她相约在遥远重逢,这深深影响了欧蒂娜。

王子赠与的戒指指引着她进入凤学园就读。该学园中流行着一种“王子游戏”,参与游戏的双方将进行决斗。在决斗中获胜的一方可以得到“蔷薇新娘”姬宫安希,成为她的支配者。欧蒂娜战胜了目前的安希的主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与安希的情义日益深厚,也渐渐发现凤学园不为人知的阴谋。

《少女革命》无疑是充满舞台感的。尤其在构图上,几原喜欢压缩景深,并且镜头经常正对角色,使得空间变得扁平(因为舞台的空间有限),整个画面宛如拍摄舞台一样;又如在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剪影少女”,事实上也是借鉴了舞台剧中常用的影子戏法。

除了这些舞台剧风格的“硬件”以及前文提到的几原喜爱的寺山元素之外,《少女革命》无论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说,都脱胎于日本的宝冢音乐剧与手冢治虫开创的少女漫画。

手冢的《缎带骑士》(リボンの騎士,1953-1956)是首次采用女性视角讲故事的日本漫画。同时,手冢也破天荒地在作品中设置了“男装丽人”的角色。这种来源于宝冢音乐剧的特色,手冢也反过来对宝冢歌剧团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到了七十年代,以被称为“花之二十四年组”的少女漫画家接过了手冢的交棒,掀起了少女漫画新浪潮,这些漫画也大大拓展了漫画角色的性(gender)的多元性:
举例来说,如今《Free!》等作品当中经常出现的,有着少女性格的少年角色,最早出现于萩尾望都于1974年创作的《托马的心脏》(トーマの心臓,1974)。它也同时掀起了少年爱漫画风潮。(萩尾当时只是觉得把角色换成少年,女读者看这些角色被侵犯时不会代入其中。)

而几原也曾坦言,他对“普通的恋爱关系”没有兴趣。《少女革命》中的百合元素来自于日本大正年间诞生的少女文化,这可追溯到吉屋信子的少女小说《花物语》(1916-1926)。
可见,《少女革命》是对众多前辈们的玉珠进行杂糅的作品。主角欧蒂娜更是“对《缎带骑士》中的蓝宝石,抑或是《凡尔赛玫瑰》(1972-1973)中的奥斯卡等这些少女漫画中男装丽人的继承,以及对动画中提炼出来的对战斗美少女的摒弃——他们是在多重纵横交错下塑造出来的角色。”②

笔者认为,舞台剧里的世界是高度概括的。正如京剧中以马鞭代马一样,几原作品中各种各样的符号浓缩了对现实的指涉。几原曾说过:“学校就是个庭院盆景,更不用说它作为‘一个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微缩景区’。”
《少女革命》的凤学园便是这样一个封闭的盆景世界,是高度浓缩的,而作品更是完全没有对外界环境做文章:作品只是“简单粗暴”地制作出了一个“楚门的世界”。

同理,10年代后的三部作品三种形象可爱的吉祥物——企鹅、熊、河童(《少女革命》中也有吉祥物——老鼠奇奇),以及对吉祥物之间互动的刻画,正是对主角与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甚至是整个世界观——这样一个复杂的集合体的简化、童话化,或者说是“微缩”。

微缩的世界“与本源体所属的现实世界完全割裂开”,让人“忘我地在微缩的空间里畅游”,让人对此“充满亲切感”③。在《少女革命》的盆景世界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对童话故事的揶揄(欧蒂娜的王子梦),同样也可看作对残酷现实通过微缩来伪装,而打破这一层伪装则成了少女们的革命任务。
少女之馆
《少女革命》全剧还包括剧场版《少女革命:思春期默示录》(1999),关于外界的刻画则直接缺席。这也是几原有意为之,他借此以展现箱庭盆景式校园。

而在此基础上更值得讨论的,则是他随后执导的《百合熊岚》这部作品。在这部作品当中,几原笔下故事的舞台不再不限于校园内的盆景世界。这可以看作是少女们革命的一种延伸。

在《百合熊岚》的故事设定中,人类与熊是对立种族。人类界的呼啸山庄学园中转来了两名新生——百合城银子和百合咲露露,她们的真实身份都是熊,并对另一名女主角椿辉红羽颇感兴趣。红羽的挚友泉乃纯花成了熊的美味佳肴而死去,她的死拉开了一系列事件的帷幕。
该作世界观设置有着明显的一体两面,却又不像《少女革命》那般,对日常(凤学园)与非日常(决斗广场)有着明确划分。如被“断绝之壁”隔开人类界与熊界,呼啸山庄学园与女主角红羽的别墅。

值得注意的是,呼啸山庄学园与红羽之家的场景设计分别致敬了电影《阴风阵阵》(1977)里和《惊魂记》(1960),尤其是该作还在原声曲与故事上对前者进行了致敬。

《阴风阵阵》由意大利恐怖大师达里奥·阿基多执导,该作一大特色是对色彩与光影的使用。室内设计以鲜艳的红色为主基调,铺陈了充满未来主义风格的几何图形,这样的场景设计被《百合熊岚》大量借鉴。




与《百合熊岚》相似的是,这同样是关于校舍中女生之间的故事(纵使《阴风阵阵》里有男学生,但几乎没存在感)。而故事中,学园的管理者(也可以说对孩子们进行掌管的、象征权威的成年人)也同样被设定成了反派。
因此两者故事都包含了孩子们对成年掌权者进行对抗的因素:《阴风阵阵》中的老师们白天严厉却又和蔼,夜晚却与女巫诅咒如何谋杀学生;《百合熊岚》中的导师箱中由理香口口声称为了红羽好,真身却是一个装成人类,在暗地里策划阴谋,试图掩盖真相的食人熊。
两部作品的舞台都没有限制在学园中,且都刻画了学园之外的景观——《阴风阵阵》中女主角外出与神秘学学者讨论女巫的文化,而《百合熊岚》则有着红羽之家、熊界、学园周围的高楼等学园外部的事物。但学校这个场所对学生来说宛如磁场,限制了学生行动的空间与自由外出的时间,使得作为学生的少女不得不回到校园中解决问题。

作为例证,《百合熊岚》将已然简化为符号的路人也一并削除,而学校周围的高楼大厦虚无缥缈,侧看薄如纸片,宛如舞台上的背景道具。再者,无论是《阴风阵阵》还是《百合熊岚》,都有不少采用了第三方窥视视角的镜头,观众则随之化身为暗处的观察者。学园就宛如一个将少女收藏起来的标本夹,少女的爱与欲于学园中一览无遗。它让时间停止流逝,少女定格在最美味的年华。
《百合熊岚》和《少女革命》将决斗场所安放在高处,当少女做出决断之时必须登上楼梯。文艺评论家中田健太郎认为,在几原邦彦的作品中,上升运动在精神上和叙事上并不总是具备正面价值,同样的下降运动也不重视具有相反的负面价值,上升和下降常常相互替换并让价值出现反转。④


因此无论是红羽还是欧蒂娜,等待她们登上高处的,并不是“约定之吻”与“王子殿下”。相反,那里是充满了阴谋与欺骗的博弈之地。即便在高处,她们依旧被困于舞台中,被假象所迷惑。
拥抱肉体
如何打破舞台的假象,获得独立人格的觉醒,并长大成人——这成了几原原创作品里几乎共通的主题。
《回转企鹅罐》的最终话里,水晶公主一步步走上高台,走上的过程中衣物被割裂,皮肉受划伤,最终拥抱哥哥冠叶。与此同时,晶马则紧拥被火燃烧的苹果。而这两组人在互相分享痛觉时,肉体也紧紧相拥,这与《思春期默示录》中欧蒂娜与安希全裸拥抱热吻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对于几原来说,肉体便是真实,是打破假象——也就是“楚门的世界”的道具。

几原对肉体的情结也相当出名。对于肉体,几原曾如此简单解释:“在花样滑冰前接受采访的时候只不过是个大众脸路人的女孩子,开始滑冰后却一下成为了无与伦比的存在……明明那孩子的肉体没有任何变化。这种对于现实中肉体的情结,我身上是有的。有时也会想,不管怎么做动画的工作,也是没法赢过现实中的肉体的吧" 他还说,"在(动画)作品中所要求的东西,会不会并不是演技,而是肉体呢?”⑤
因此,几原的作品中,裸露的肉体成了他的舞台剧上最关键的道具之一。因为肉体便代表了真实性,互相触摸的肉体也代表了肉体的主人,双方的感情之真挚。
这种肉体的情节,即便在其他演出工作亦有体现,如他担任分镜的《青之花》的OP,少女的手互相试探,最终抓住紧握,最后一幕更是“坦诚相见”,这一点似乎也延续到同样是百合作品的《百合熊岚》的OP中,少女们紧握双手互相依偎。这样的视觉奇观中,虽然带有情欲,但纯粹又纯洁,似乎世间一切虚伪之物在如此炽热真实的感情下都会不攻自溃。

因此,在如今热播的《皿三昧》中,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主角们会在打败每集的敌人传送尻子玉时,以全裸的姿态在隧道中穿梭并“泄漏”欲望了。在这一场景当中,全裸的肉体与欲望画上了等号——欲望也是该作中主角们内心本真但又难以分享的一面(主角在“泄漏”时头上的wifi标志也有着“共享”之意义)。但是让他们的“肉体”如此暴露给观众,也未必意味着它们打破了假象:或许和《少女革命》中的决斗广场中的决斗一样,这又是一个欺骗他们的假象。

在《少女革命》中,少女们的解决方法是主动走出假象。最终话中,原本没有独立人格的牵线傀儡安希,也认识到了凤学园作为假象的本质。她决定离开学院动身寻找已经消失的欧蒂娜。但是凤学园依旧存在,依旧有学生在里面就读,凤学园的学园长凤晓生依旧在学园里成为世界的主宰。也就是说,假象并没有消失,只是认清真相的人从假象里消失了。
而目前已经完结的几原原创动画作品——《少女革命》电视剧版与剧场版、《回转企鹅罐》、《百合熊岚》,其结局都殊途同归,那便是主角们都从故事里消失了,但是故事仍然继续:《少女革命》剧场版中两人热吻相拥乘坐跑车飞驰出学园;《回转企鹅罐》中两兄弟与妹妹和苹果成了陌路人,但他们的人生还在各自继续;《百合熊岚》中红羽和银子在众人眼前消失,但仍然有新的少女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
他们的消失都是走出假象,长大成人之写照。
他们拥抱了真正的肉体。
结语
在新作《皿三昧》中,相比《百合熊岚》对占有欲的深入探究,《皿三昧》对欲望进行了横向探索,抽丝剥茧。笔者不禁期待,少年爱这个古老又经典的ACG主题,在几原手下又会展现怎样的肉体呢?
唯独不变的,则是这些故事最终的主题——它们讲述的都是“维系我们欲望与革命的生存战略”(僕たちをつなげる欲望と革命の生存戦略)。⑤
注释:
①几原邦彦,新浪微博网友@DREAMER_微光之星译,《少女革命各话解说》,出自《少女革命BD-BOX初回限定手册》,发售时间:2013.1.23,最后搜索日:2019.4.30. https://weibo.com/p/1001603785625240226761?sudaref=www.baidu.com&display=0&retcode=6102
②石田美纪,塔塔君译,Leontopodium Edelweiss校,《战斗美少女与呼喊,以及百合》,出自《ユリイカ 2014年12月号 特集=百合文化の現在》,青土社,出版时间:2014.11.27,最后搜索日:2019.4.30. https://zhuanlan.zhihu.com/p/63918944(对原文有所修改).
③四方田犬彦,孙萌萌译,《论可爱》,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2.
④中田健太郎,《虚数的な翼による下降》,出自《ユリイカ 2017年9月臨時増刊号 総特集◎幾原邦彦 ―『少女革命ウテナ』『輪るピングドラム』『ユリ熊嵐』・・・僕たちの革命と生存戦略》,青土社,2017.8.9.
⑤几原邦彦,豆瓣网友红内衣主教译,《戏作者们的辩解——庵野秀明对谈几原邦彦(1998)》,出自《庵野秀明のフタリシバイ―孤掌鳴難》,徳間書店,出版时间:2001.7,最后检索日:2019.4.30. https://www.douban.com/note/243432800/
⑥几原邦彦展的宣传语。
本文来自「动画学术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我们需要 全职编辑、全职运营,有意者可以投稿至 babbler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