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决策制定与情景意识-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反应时间(RT,reaction time)分为简单反应时间和选择反应时间。
1.简单反应时间:当给出一个简单刺激时人的反应时间。(这种情况很少存在)
人对声音刺激的简单反应时间是30~50ms,对视觉刺激的反应时间是130ms~170ms。所以,不同的模态,RT是不同的。来自不同方位的声音司机人的反应速度是相同的,而视觉刺激与刺激产生的方位密切相关,必须在人的视野中才可以接收到,因此,在现实世界中,警报常常采用声音来告警。
RT不仅与刺激的模态有关,还与刺激的强度相关,刺激越强,反应速度越快。

对RT的影响因素是:1产生刺激的模态,2刺激强度,3暂时的不确定性(受试者不清楚下一个必要的刺激在什么时间发生)4人的期待
两个刺激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叫作刺激间隔(WI,Warning interval)
如果WI是一个恒定值,比如0.5s,那么受试者就可以预测下一个刺激发生的时间,这样,RT甚至可以缩短到0s。
如果WI是不确定的,那个RT就会延长。
研究表明:
在WI不确定的情况下,如果平均WI的时间相对短,则RT要长;
如果平均WI的时间相对长,则RT相对要短。
如果WI过短,会造成受试者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例如红绿灯中的黄灯的过渡时间。
当WI相对较长时,人们就在期待下一个刺激的产生,这就是为什么RT会短的原因。
2.选择反应时间:现实世界常常时多个刺激同时发生,而人们需要有选择的对多个刺激中的某个刺激产生反应,就有了选择反应时间。
希克·海曼定律(hick-hyman law):人对信号的反应时间是可能随着出现信号刺激数目的增加而呈增长趋势。例如在选择反应时间测定中,若可能出现的刺激数目少,RT就短;反之,RT就长。希克和海曼的实验证明,人对信号刺激的反应时间与刺激的平均信息量(log₂N)之间呈线性关系,其中N是可供选择的数目。

可见,选择反应时间和可选择的数目成正比,但同时,选择反应时间与人的期望值有很大关系。
反应速度的快慢与反应行动的准确性存在反向关系,一般来讲,反应速度越快,可能反应行动的准确性越差。
这就是速度-准确度-操作特征(SAOC,speed-accuracy o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我们要求反应准确度达到什么水平是最有价值的水平?
准确度越高,人的反应时间需要延长很多,操作效率就会下降。为了提高操作效率,就需要牺牲一定的准确度。而对于具体的操作,这个最佳值如何设置,会因操作的性质而定,也就是依据该操作对错误的承受率而定。
有很多因素影响反应速度,如,重复刺激可以加快反应速度等。训练也能加快反应速度。
还有两个重要因素:刺激和反应模态相匹配(stimulus-rresponse compatibility)和空间布局的相互匹配。
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一系列的刺激,一个接一个点出现,要求对每个都需要作出反应,这时就会出现心理不应期(PRP,psychological refractory period),比如两个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ISI,interstimulus interval)小于1/4s。受试者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就会延迟。PRP的存在证明了信息处理过程单一通道理论(single-channel theory)。

S₁是第一个刺激,S₂是第二个刺激,对第一个刺激的反应R₁的反应时间是RT₁,对第一个刺激的反应R₁的反应时间是RT₂ ,RT₂ 相比如果没有S₁情况下的反应时间要长,这个长出的时间(等待时间)就是P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