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MFA考研--陌生化理论与综艺节目
何为陌生化?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最早由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是复杂化形成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这一概念强调的是为帮助读者感受事物的艺术性。文学作品应在内容和形式上超越常境,使事物变得“陌生”,从而使人们已经习惯化、自动化的感知力恢复到新奇状态。作为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等文艺创作中的一项常用手法,“陌生化”理论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心理学和美学基础。
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了“心理距离”的概念,认为,每一个审美主体与每一个审美对象之间都存在着一段“距离”,这种距离是必须将事物与审美对象相分离而获得,也即人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英国文论家和美学家艾迪生从审美趣味的角度提出,“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受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了好奇心,使其得到其原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就是这个因素使一个怪物也显得有迷人的魔力,使自然的缺陷也能引起我们的快感。

陌生化为综艺注入生机
将“陌生化”理论运用到真人秀综艺领域,是指在综艺节目的创意过程中,将人们熟知的人和事物以一种不同以往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或重新表现,或巧妙组合,或彻底打破,给予新的视觉或感觉传达,为电视综艺注入新的活力。
“陌生化”手法能够增强电视综艺节目的识别度和传播力。在粉丝经济时代,真人秀综艺发展迅猛,各大卫视都在倾力打造自己的真人秀品牌。与此同时,原创综艺严重匮乏,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而“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令人耳目一新,激活人们已经钝化的感官,让人们重新找到新的认知点和欣赏点,由此实现差异化竞争。
“陌生化”手法还能够丰富受众的审美体验。面对同质化倾向严重的综艺生态环境,受众很难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