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白鹰之泪
亚利桑那”号战列舰(USS Arizona BB-39)是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的2号舰。“亚利桑那”号战列舰于1914年3月开工,1915年6月下水,1916年10月服役。在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中,“亚利桑那”号不幸中弹沉没。

服役历史 “亚利桑那”号战列舰于1916年10月服役,1918年11月曾搭载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而后10年中,“亚利桑那”号交替作为美国海军第2、4、9战列舰队的旗舰往返于美国东西海岸、加勒比海以及夏威夷实施训练任务。 1929年7月~1931年3月,“亚利桑那”号进行了改装。改装的项目包括前、后笼式主桅改为三脚桅并增设桅楼,改建舰桥,撤去部分副炮,加装高射炮以及改良防护增加装甲,并加装水上飞机等。 1921年,在巴拿马运河上行驶的“亚利桑那”号 改装后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 1931年3月,搭载着时任美国总统胡弗(Hoover)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1938年,“亚利桑那”号被分配到太平洋舰队,开始常驻夏威夷珍珠港,在西海岸长滩进行大修。

1941年,随着太平洋局势的紧张,太平洋舰队也不断加强训练。1941年12月4日“亚利桑那”号、“内华达”号(内华达级战列舰1号舰USS Nevada BB-36)和“俄克拉荷马”号(内华达级战列舰2号舰USS Oklahoma BB-37)一起进行夜战训练。12月5日,“亚利桑那”号返回珍珠港后停泊在“贞洁”号维修船内侧,12月7日遭到日本舰载机群偷袭后沉没。 沉没过程 1941年12月7日早晨,日本海军突然袭击珍珠港。8时5分,日本的第一批高空轰炸机编队攻击了“亚利桑那”号,一枚炸弹从正面击中了“亚利桑那”号的4号炮塔,炸弹从倾斜的塔壁滑落,穿过后面的甲板钻进了下层的指挥官舱后爆炸。但这枚炸弹并未对“亚利桑那”号舰体造成多大的损伤。紧接着,由久须美大尉率领的另一批高空轰炸机编队飞临“亚利桑那”号上空。8时6分,久须美机组的投弹手近藤大尉在3200米的高空对“亚利桑那”号投弹,26秒后炸弹击中目标。其中一枚炸弹引爆了右舷下的弹药舱,导致“亚利桑那”号舰体内部发生更剧烈的爆炸,爆炸甚至掀开了整个舰体的水平结构以及装甲列板以上的船壳。“亚利桑那”号的舰桥在爆炸后坍塌,舰体前部由于爆炸产成了一个巨大破口,之后整个舰体沉没。

沉没后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舰体的前三分之一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亚利桑那”号的大火共烧了两天,舰上共有1177人丧生,占珍珠港总死亡人数的一半 亚利桑那”号起火倾覆的真实场景 化身纪念馆 “亚利桑那”号战列舰是珍珠港事件中伤亡最惨重的一艘军舰。战后“亚利桑那”号获得了一枚“战斗之星”勋章。而后“亚利桑那”号在太平洋舰队注销,其上层建筑均被拆除,部分作为岸防,部分被用于其他舰只。 1962年5月,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指定“亚利桑那”号沉没处为国家陵园,并在沉没处的水上建立了一座“亚利桑那”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