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负率多少企业会被税务局约谈?企业缺成本票这样做税负3%!
《税税不睡 》专注于税务筹划,助力企业发展!税负率多少企业会被税务局约谈?企业缺成本票这样做税负3%!自从小编从事税务工作以来,经常有从事财务工作的朋友吐槽:企业税负率低不行,容易被约谈!税负率高老板又不安逸!那么,税负率到底在多少才合适呢?

一、什么是税负率?
税负率一般是指企业在某个时期内的税收负担的大小,通过税收占收入的比重来进行衡量。我们通常所说的税负率,一般指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负率。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纳税多,税负率就高,企业纳税少,税负率就低。
二、企业税负率计算
1、增值税税负率计算(本期)
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额-实际抵扣的进项税额)÷应税销售额×100%其中,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2、企业所得税税负率计算(本期)
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应纳税额÷应纳税收入×100%
列举:
老王开了一家贸易公司,是一般纳税人,供应商也是一般纳税人。本期销售收入800万,采购成本400万,其他成本100万(增值税税负率均为13%),不考虑其他因素,老王的企业税负率计算如下:(以上数据均不含税)增值税税负率:800*13%-400*13%-100*13%=39万增值税税负率为4.8%所得税税负率:所得税:(800-400-100)*25%/800=9.3%综合税负率约为9.3+4.8=14.1%在实际业务中,企业可能会存在未取得发票,或者取得的发票不合规,或者有些项目税法规定不能扣除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税负加重。所以企业税负率只供参考,只要咱们企业保证业务真实,三流合一,是不用怕的。
三、缺成本票,税负3%的方法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90%的企业都存在缺成本票的问题,企业在经营时跟个人合作较多,或者广告费用过多,无法取得成本发票,利润虚高,所得税高时。
注册个体户
可以选择让个人在园区内注册一个个体户,分流部分业务和利润给个人,个人给企业开票,解决企业缺成本票的问题。个体户可以申请核定征收政策。笔者所在的园区核定后个税降低至0.5%~1%,综合税负率3%左右,并且个体户核定后无需再缴纳企业所得税和分红税,可以直接入私账。500万的成本票核定后仅需交税15万!比按照正常的40%少交税190多万。
三、什么情况下企业会被约谈?

1.通过评估发现,企业税负变动异常,或税负率长期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2.企业没有进行正常的申报。没有及时报税,包括不按时报税,报税不完整等。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4点:(1)纳税系统申报的销售额与预防税控中的开票销售额以及财务报表中的销售不一致;(2)连续3个月或者6个月零负申报;(3)企业的进项税额变动率大大高于销项税额变动率;(4)企业存在大量的运费抵扣,收入确实减少的。3.发票相关数据存在异常。(1)企业的增值税发票增量、使用量与往期比存在异常。(2)新办企业短时间内,大量领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且税负偏低。(3)税收分类编码开错等原因,需要作废多张发票。(4)公司的供应商因为目前属于失联状态,你们公司买它的增值税发票需要进项税转出等。4.企业的员工和经营场地跟收入不匹配。比如员工很多,工作场地很大,但收入很少;或人很少,收入却很大等。类似的还有:用电量、用水量以及设备数量等,跟收入不匹配。比如用水量、用电量等明显增长了很多,但收入仍相比较少,可能存在少确认收入了。5.员工工资长期在5000以下。尤其一些聘请了中高端人才的企业,员工平均工资却一直很低,有可能在规避个人所得税。6.印花税、房产税等税额长期是0。一般而言,在公司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印花税和房产税不可避免的会发生。7.成本和毛利率等指标明显不合理,或企业长期亏损却一直不倒闭等。以上,只是常见会被税务局约谈的原因,但未谈及的原因还有很多。
三、企业税负率异常了怎么办?

一、企业在接到税务预警信息后:
首先应先确定预警信息与企业自身原因是否有关,并详细整理相关的数据资料,分析预警产生的原因,给出合理的解释,最后确定解决方案。若企业接到的税务预警信息企业自身原因无关,应及时出示相关的证据证明。
二、财务怎么做?
1、每月报表报送之前,财务人员都应本着符合业务真实性的原则进行自查。2、如果经自查发现,税负率偏低的原因是由于自身发生销售行为申报收入不及时,或者有漏报行为,再或者有不应抵扣进项税额的事项没有及时进行调整的行为造成的,就应该及时进行调整,补报增值税。3、当关键指标出现异常时,对异常原因及时自我检查,内部处理,保证对系统报送的财务报表远离指标异常预警的红线。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地方政府扶持政策,以及如何申请和享受这些政策,请马上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我们会免费为你提供最专业和最及时的咨询服务!欢迎您的留言与私信!税负率多少企业会被税务局约谈?企业缺成本票这样做税负3%!你看明白了吗?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税税不睡》公---众----号。想要了解更多税收优惠政策及税务知识,可关注、私信《税税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