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路径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QGMxcj5zZSwkIhpRs5Sxg?pwd=hqcp
提取码:hqcp

内容简介
本书一共有十二章,对应于十二次讲课,大致分为两大篇,分别是发展战略篇和改革开放篇。其中,发展战略篇的内容包括了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双碳目标、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有效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等六个专题;改革开放篇的内容包括了共同富裕、要素市场化改革、RCEP、中欧班列、香港问题以及中美经济关系等六个专题。这些专题都是当下十分重要、未来影响深远的热点话题。
作者简介
黄奇帆,研究员,工商管理硕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曾任重庆市市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对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政府经济管理具有深入的理论思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有《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与思考——黄奇帆的复旦经济课》《谈浦东开发的战略、政策及其管理》等著作,经济学研究能力突出,学术造诣深厚。
目录
目录
写在前面
发展战略篇
第一章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点及举措
一、 “十三五”除了全面完成规划任务外还有四个了不起的“突出成就”
二、2035年前中国经济将先后迈上三大台阶
三、“十四五”期间要重点抓好事关战略与路径的八件大事
第二章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 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运行将出现五个新特点
三、深化改革,打通堵点,着力疏通障碍国内循环的六类问题
四、扩大开放、提升能级,打造全球要素资源强大“引力 场”
第三章 碳达峰与碳中和情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态结构调整路径与方向
一、深刻领会“双碳”目标的艰巨性、紧迫性和伟大意义
二、准确把握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路径和方向
三、准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和方向
四、准确把握生态结构调整的路径和方向
五、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路径和方向
第四章 数字经济:从技术到治理
一、数据的本质和数据产权的界定
二、数字化技术和平台的基本特征
三、数字技术产业化和产业经济数字化
四、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
五、我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突出短板
六、大力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七、结语
第五章 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战略方向和突破路径
一、 全球分工格局变迁与技术进步驱动产业链管控方式的变革
二、全门类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是中国工业的独特优势
三、中国制造业的地位、现状和问题
四、 着力把握未来全球产业链布局的主动权
五、补短板、抓前沿,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
六、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七、结语
第六章 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 过去:十个方面的情况表明房地产需求严重压抑,有十大关键性改革释放了巨量需求
二、 现在:有十大因素推动房地产行业进入拐点,需以五个重组、五个转变推动软着陆
三、 未来:房价涨跌取决于十大因素,房地产市场运行将呈现五大特征,政府对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方式将实现五个转变
改革开放篇
第七章 共同富裕:内涵与路径
一、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和要求
二、以高质量发展解决好三大差别
三、处理好三次分配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 要素市场化改革:意义与重点
一、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二、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内涵
第九章 理解RCEP:内涵与机遇
一、RCEP的概况特征
二、RCEP有五方面的重要意义
三、RCEP的内容要点
四、RCEP与CAI和CPTPP:比较的视角
五、关于RCEP的几点认识
六、抓住RCEP带来的战略机遇,深化RCEP规则的应用
第十章 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思考与建议
一、中欧班列的顺利开行是“五通”理念的生动实践
二、中欧班列的高质量运行将带来五个深层次的经济价值
三、进入新发展阶段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第十一章 读懂香港:过去和未来
一、 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有三大制度基因
二、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血脉联系和内地的蓬勃发展是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依托
三、 新时期香港要继续发挥三大作用,持续加强三大功能,主动承担三大使命
第十二章 中美“十大脱钩”态势分析与应对
一、中美“十大脱钩”的兵棋推演
二、对“十大脱钩”的基本认识、应对原则和风险分类
三、我们的应对——五张牌和十二条反制举措
后 记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每一次驻足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2020年春节,武汉因疫情封城,全国打响抗疫阻击战,我在家中闭门不出、闲来无事,索性对2018年11月到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的14篇讲稿进行整理,形成了《分析与思考》一书,幸得广大读者喜爱。我与复旦大学约定是受聘三年期间,一年12个月,去掉暑假和寒假,剩下8个月,每个月讲一课,每课约3小时,其中讲课2个半小时,加上讨论半小时。2020年上半年,因为防范新冠肺炎疫情,没有上课。从2020年9月到2021年底,共3个学期讲了12堂课。2022年3月,上海暴发疫情,我遵照防疫规定,一不出门、二不出楼、三不出小区,“躲进小楼成一统”,静下心来对这一期间的12篇讲稿进行梳理,辑录为《战略与路径》一书,即将付梓出版。两个年份、两次居家、两本书,都是静下来的思考感悟,也是驻足后的人生收获。
回想起来,从2020年到2021年,恰逢我们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恰是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两年来,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这为经济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作为复旦大学的特聘教授,为青年学子阐释党中央擘画的战略与路径,让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经济学逻辑,是我的初心所在、职责所在。这两年,国家大事要事多,社会热点焦点多,选什么主题来讲,如何把问题讲深讲透,说实在的,并不容易。人们看我上讲台,不带讲稿,不用PPT,不照本宣科,一堂课3个小时,对政策形势侃侃而谈,对案例数据信手拈来,讲起来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