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中考改革方案的看法
北京这次中考改革方案出来后,舆论反响还是挺大的,谈一些我的看法。这次改革主要内容就是将小四门(史地化生)踢出中考总分,将物理提高到主科地位,虽然分数不到100,物理增加了实验,英语增加了口语和听力考核。这就是完全响应“科技兴国”的战略而设计,暂不评价好坏。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全国肯定陆续跟进。以下是我的看法,1,中考分流的作用不会变,相当于小高考,是对人才进行初略筛选,但不是人才定位,改革是为了解决高分低能和无效卷学习的问题。2,语数英物四门课,都有难度,不同孩子在每门课上天赋不同,有人认为数学物理会特别难,以便拉开分数,我觉得未必,因为语文英语也非常的重要,想提高难度也很容易,让你这篇哲学论文,或者古文字词,英语阅读,听力…难不死你,以前不就是过分重视数理化导致本科生论文都写不好吗?只是数学物理好未必有创造力,我觉得会强调学科融合,四门普遍难度加大,因为中考的主要目的是分流,而不是筛选人才,大概区分即可。重点高中也会被淡化,因为衡水卷不出科学家。3,这种走向在实质上有精英教育的倾向,看得出决策层不想要小镇做题家,想要的是大师,创新型人才。4,作为家长怎么办?照办,还是能上重点上重点,能上高中上高中,这是由我们的社会文化决定的,我们并没有德国那样的对,精英对大众的体恤,他们能做到“脑体倒挂”,不过上不了高中也不要担心,随着社会进步,技能型人才收入,地位都会提高,而且人口锐减之下,技术性人才反而不太卷,稳定。上了高中也不是高枕无忧了,反而更卷,混好了什么都有,混不好高不成低不就。家长要做的是规划,发展孩子的优势,从卷学习,背书,转移到素质,能力的培养上。为什么规划重要,比如孩子考上高中了,但是上一本希望不大,那就及早准备好做技能型人才做安全垫,但朝哪个方向努力,就需要专业的规划了。不过,这在初中阶段没太必要去做,初中生还是吃好,玩儿好,发现兴趣,加强特长,更加注重知识的广度。总之,做到人尽其才,去伪存真对谁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