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既使最轻的89式重机枪,也无法取代通用机枪?(转自知乎)
(已经同意转载)

子弹泥腿子带不动是顽疾,我军和美军都试过,我军目前也就摩步还在用,美军做过XM312,虽然把枪成功压到20kg以下,做到了一个人能扛,显示了很强的枪械制造水平,但子弹仍然带不动,而且射速只有半挺老干妈,准度相比于老干妈这种精度出名的枪支也并不好看。
说实话并没有本质上解决问题,而且作战效能显然会下降,于是放弃把12.7机枪下车了。
当然如果你装车上那就不用在乎重量了,装车就算50KG,也就不到一个人,悍马和猛士也不会嫌重的。

可以取代啊,我军步兵哪来的通用机枪

背着三箱合计150子弹的战士

海军四人组备弹100发

陆军五人组备弹8箱400发,弹药手光四箱子弹重量就超我军战斗负重70%
叫现在车多问题不大,海军陆战队更是没问题子弹管够,那些高原山地部队子弹靠人背问题就很大了。
然而这是有历史背景的,正经步兵班排连,还是用通机吧,没有那么多人给重机枪背子弹。
12.7*108弹重130克左右
12.7*99弹重115克左右
7.62机枪弹弹重25.47克左右
200发12.7算上弹链弹箱军队超30公斤,已超地球步兵人均战斗负重,同样的重量能带1000发7.62机枪弹。
作者:武学极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5329529/answer/690009722
来源:知乎

1、89机枪是现役最轻,但不是目前问世最轻的大口径机枪。
2、所有压制类兵器都是最吃运力的武器。大到火炮小到机枪概莫能外。一方面是武器本身比较重需要一线部队运输,另一方面弹药消耗量大,需要后勤运力。所以换大口径机枪,涉及到整个体系的问题。
且不说大口径机枪替换通用机枪,大口径机枪替换中口径重机枪就已经很费力了。

首先枪要够轻,能负枪者三

其次是运力要保证从千里之外到最后一公里全程不间断

所以大口径机枪还不能替代通用机枪做到一两个人带弹药运输
作者:守夜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5329529/answer/690225491
来源:知乎

这个问题最近问的比较多……一两句不好说清楚
——
首先来说,不同标准下对重机枪的定义不同。
西方传统认为中口径、长点射叫中型机枪(中机枪),也就是摸摸狗(MMG);国内认为长点射的玩意就是重机枪。
西方传统定义下的重机枪就是12.7口径打底,国内写作“大口径机枪”,读作“重机枪”。
也就是说,欧美体系下机枪分为轻机枪(LMG)、中机枪(MMG)、重机枪(HMG);国内体系为轻机枪、重机枪、大口径机枪。
——
其次,通机是西方体系下对同口径轻机枪和中机枪的融合,对应到国内体系下就是轻机枪和重机枪的融合——所以通用机枪在国内最早是叫做轻重两用机枪,而西方体系下的重机枪(国内体系下的大口径机枪)都不存在被通机的可能。
轻量化的大口径机枪(重机枪)有它的意义和价值,老奶奶的地位不是谁都能替代的。

和轻量化的马克沁重机枪依然做不了轻机枪一样,轻量化的大口径机枪也做不了通机。
当然,美帝也玩过M2通机化

食我轻机枪形态M2啊(误)

毛子:喵喵喵,谁说做不了?
作者:四海之内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5329529/answer/690249092
来源:知乎

枪是轻了,子弹还是重啊,我军一个五人机枪组纯人力至多带400发弹药,激烈战事不是很够打。
但要是换成中口径机枪,三人组带1000发问题都不大。一个机枪班还能多编出来一挺机枪,压制效果不会差很多,就是射程近了不少。
感觉以后我们机械化率上来,会考虑换回中口径通机,大口径全放载具上。
最苦逼的就是高原部队,车上不去,还要求远射程,再碰着冻土层,你就给89挖掩体吧。
作者:赫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5329529/answer/690876321
来源:知乎

首先纠正一点,一般重机枪这个概念跟通机有些模糊不清,一般认为重机是有持续压制火力,能作为固定火力点使用的武器平台,但目前通机也能在一定程度做到这点,大口径机枪会更符合你说的定义。
其实通机最大的优势是在保持一定的杀伤力的条件下所保留下来的机动性,通用性。但最轻的89式也需要三到五人帮助携带弹药枪架等,便携性大口径远比不上通机,更不可能跟随步兵冲锋和移动。
上个世纪出现的一种理论是大口径机枪消亡论,通用机枪大有取代大口径机枪的趋势,但事实证明双方各有各自无法被替代的特点。
大口径机枪拥有更高的射程和杀伤力,通机射一两百发才打的穿的目标,大口径机枪几十发就能搞定,近二十年来战争形势从以往的野战逐渐转变为城市战和治安战,障碍物增多使得强拆成为常态,大口径机枪在这方面的作战效率不是7.62mm的小水管比的上的,而在打击轻装甲目标时大口径机枪的杀伤力就更突出了,配上穿甲弹的大口径机枪能轻易打穿大多数轻型载具平台
在中东这些地形辽阔的地区非常重要(中口径和小口径机枪打不了这么远),超远射程能赋予士兵打击压制远距离目标的能力,不要求打多准反正压的对面抬不起头就对了。
与好处相反的就是大口径机枪真的太太太重了,动辄五六十斤使得跟随步兵徒步机动是种奢望,通用机枪要求能为步兵提供班排级的火力支援,大口径机枪往往做不到跟随前进,只能架在平台上或者做固定火力点,最多几个人抬着做。
作者:橙枝一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5329529/answer/690023080
来源:知乎

89式也好,通用机枪也好,
目前中国大部分在役枪械的设计时代背景,是电视只买得起21寸显像管的,
时不时会工厂居民一起限电的,
空调还没进入千家万户的,
北京每平房价还只要双职工一个月收入的,
苏联还没解体的,
战争预设还是全面战争的,
注意,89式定型时,
中国百户家庭载客私人汽车拥有率低于0.1%。(1990年,人口12亿,私人载客汽车24万)

89式再减重能不能取代通用机枪?
并不一定不行
但携弹量存在问题,
即便在89式全枪重(含脚架)基础上再扣出50发携弹量
火力持续能力还是明显弱于7.62/5.8
什么有可能拉平89和7.62通用机枪的携弹量差距呢?
全地形越野车呗

在车辆到不了的地方,通机的火力持续性还是不可取代的,压缩通机市场的不是另一款轻量化89,而是大量装备的越野车型
——————脑洞1001页——————
至于远期如何解决12.7太重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12.7mm动能优势的不可替代性,
其次考虑一下12.7机枪的使用场景:短长点射
还有一种子弹可以帮助12.7机枪的携弹量从200发变成320发
其缺点在不追求单发控制的重机枪上可以忍受,只是还没定型
12.7无壳弹
这是G11的无壳弹

这是12.7x108mm机枪弹的土鳖版,DVD06双头12.7弹

下面是普通弹的数据,为便于阅读,删除无关数据:
(Б32式穿甲燃烧弹)口径----12.7mm
全弹质量----131g(钢壳),124g(铜壳) 弹头质量----48.28g
弹头被甲材料----覆铜钢 弹壳型式----无凸缘、瓶形
弹壳最大直径----21.85mm 弹壳长----105.9mm
底缘直径----21.60mm 发射药量----17.0g
枪口动能----15570J
已知考虑到弹链重量,无壳弹仍大致是钢壳弹的60%重量
假设12.7无壳弹能与钢壳弹兼容,
那么如果使用无壳弹2发间隔1发钢壳弹,或者3发、4发无壳弹间隔1发钢壳弹,
无壳弹的膛内自燃问题就可以有限度地解决
而间隔用的那枚普通弹也可以置换为穿燃或者双头弹

作者:东平大院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5329529/answer/689978559
来源:知乎

89轻,可子弹不轻啊
M240L和PKM空枪大概是不超过十公斤,可以立姿射击,比欧罗巴人种体型较为娇小的蒙古利亚人种可没办法像老毛子抱着德什卡一样打
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一些公司最近在搞轻量化中型机枪的项目,试图用威力更大的.338NM代替同样轻便的.308,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笨重的.50bmg
作者:GHSY81192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5329529/answer/689982642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