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分逻辑?刷题!文言文+古诗?考试不愁!【学过石油的语文老师】

2022-12-05 19:51 作者:月亮弯弯水中央  | 我要投稿

文意理解


如果原文长篇大论,又是选择题,那么首先放弃看原文,节约时间,在选项中抓关键线索,结合选项编故事,找到不对劲的地方,用关键词定位,比方说地名,再对照原文中有地名的段落,答案自然浮现。


举例,欧阳修在容城翻看过去自己的冤案,连连叹气


欧阳修是个德高望重的官员


看似没毛病,浪子回头的故事勉强能说通,如果是不了解欧阳修的人根本看不出来问题。


但有容城这个地名,再返回原文对照,就会发现欧阳修是翻看过去容城的冤案而叹气,还是初来容城,从根本上告诉你容城不可能有欧阳修之前的冤案。


这种题属于送分题。


同样的,欧阳修德高望重,爱民如子,这些点可以直接通过选项里的白话文来理解,已经预先告知你剩下的主要内容了,但凡是选项里提到的事情,基本都是原文的重点浓缩!



断句选择


相关联的词语放在一起,但要综合判断,不能光看一个标准就说它能断不能断,去掉所有不可能的,剩下的,再不可能也是真相。


就像唱歌一样,呼吸不能僵硬,身体也不能懒散,或许基本功不够的时候真的顾不了那么多标准,但是如果只符合一个标准,就很容易走岔路,这也是需要老师监督的理由之一。



顾全大局,照顾整体,不死纠于细节,去掉一模一样的无用词,直接在心里打马赛克,找不同,保持镇定!


有效刷题


不管是汉以降,还是汉以降,你都要去查一下,这是基本功问题,大部分不了解的人认为是投降,查了之后发现,当降用名词来使用时,有两种意思,一是指时间从过去直到现在。


二是在此范围之内,发音是j字降。


结合题意我们能很清楚的判断出是第一种,但如果没有这个基本功,真的很大一部分上是靠蒙,就是冒险,所以平时练习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找漏洞,然后补漏洞,我们称之为有效刷题,而不是把正确答案往上一甩就不管他了。


所以说,考试套路虽然好,到底还是看积累!



课内文常


主要看你课上有没有认真听讲,属于送分题,单看第一道的师说就能判断一二了,剩下的都是印证辅佐,还是老话,用相关联的关键词放一起,猜意思。


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按照最浅显的理解,白话文翻译,古往今来的学生必定有老师,但不代表有学问的人都有老师。


固,第一题是错的,因为他真正的白话文翻译是,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因为他没有学问,他是来求学问的,所以需要老师来解答。


如果你背过这一段,就算背不过,你理解他的意思,你看完这一道题,你就知道这道题肯定是错误的,因为那里的学者是求取学问的人,换句话来说他没学问,和他指出的学者有学问的人是相反的。

这种题说白了,就是学渣冒个险,学霸多印证,还是要看基本功。


文言文译


不用太在乎虚词,逐字逐句翻译就行,加个时间地点之类的已经够了,部分虚词甚至可以省略。


治官书直接翻译成批阅,处理官府公文即可,这部分是前面就提示过的,既然你父亲是当官的,那他工作也就是审理官府公文,

个人建议,屡废而叹,可以首先按照自己的意思,翻译成屡次停下而叹气,然后简化,多次停下来叹气,会更有条理一些。


今求地而缓与之,且不可,而又可却邪


同理,逐字逐句的翻译,如今,有人要地,给的慢况且不行,又怎么拒绝呢


在原文找关键词,给的慢况且不行,那是谁想要这地?


找到答案后丰富,如今,魏秦索要这块土地,给的慢尚且不行,又怎么拒绝呢?


日常查缺补漏,且不可,尚且不行,而又可,又怎么?

却,拒绝,邪为语气词,也就是呢,这个已经不太重要了。


关键是查缺补漏的习惯要养成,这是至关重要的。



文言概括


直接在原文中找答案,欧阳修儿子受到欧阳修哪些影响?


用最简单的话说明白,一个是为文之道,文风相似,以至被皇帝误会。


一个是为政之道,不畏强权,明知魏秦朝中有人,仍然拒绝他的无理要求。


古诗理解


和文意理解方法基本一致,先不看原文,看选项,选项编故事,找出不对劲,然后在原文找答案,奇哥只是加了一项更简单的练习,看一个选项就对比原文,最后排除法加找不对劲即可,相当于练手了,建议练习时候用,真正考试时,时间为首选,有额外时间的时候可以选择这个方式,提高正确率。


至于这个最后的大题,尾联有什么含义?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好答,通过前面几句已经可以得出,白居易豁达,心胸开阔,淡泊名利的处事态度,要注意的是,真正的英雄是在直面生活的挫折后仍然热爱生活。


我们首先要写白居易认识到现实的客观规律,非人力可改,然后再写的从容不迫,淡泊名利,这是加分项,不能上来就直接看淡生死,不服就干了,这也是对答案的意义之一,总有一些我们遗漏的细节需要补充,奇哥也不例外,也算是基本功的一项吧,持之以恒,心态很重要。


含义稍微难一点,还是翻译的套路,逐字逐句,已共身心要约定,穷通生死不惊忙。


标准回答格式:回答,白居易已经和自己的身心约定,无论穷困发达,是生是死,都处事不惊,不慌乱。


记得要填:回答,白居易吧啦吧啦,这也是个加分项,跟格式相关的加分项。


查缺补漏,共有和的意思,穷有穷困潦倒之意,通有兴旺发达之意。


语文应用


根据上下文猜测成语,港真,这个真的太难了,第一个翘首以盼还勉强点,因为有动作提示,第二个不断提到精度,那么精益求精就比较好猜。


第三个简直离谱,因为前面关键词是挑战,,是计划,然后今天这次成功了,今天这次实现了真正的高密度发射,那你搁这儿跟我说名副其实就……


我记笔记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史无前例啊,因为史无前例的高密度发射,比名副其实的高密度发射来的不是更合理吗……


都是褒义词,都说得通,然后参考答案里解释说,中国承接住了这次挑战,名副其实。


反言之,如果是史无前例,也就是说中国之前都没有承接住挑战……


原文明明说的是,高密度发射对中国航天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而我们成功发射了四次,今年发射了三次,迎来了什么样的高密度发射,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精度,中国速度,中国高度。


注意,是迎来了什么样的高密度发射!


这个参考答案给出的理由,真的开始偷换概念了,你参考答案里说的是中国承接住挑战,你语境里的重点是迎来了什么样的高密度发射!


我就不理解,我答名副其实的高密度发射,和我答史无前例的高密度发射,它和中国是名副其实承接住了挑战,中国是史无前例承接住了挑战,他能一样吗?!


港真,我写这个笔记的时候,我还查了一下那个成语,我心想你答案不唯一我都可以接受,你给我搞这个操作我真的迷糊,有懂行的孩子可以给我解释一下吗?真的感觉离谱啊……


然后那个语病的问题,首先找出画横线文章的主干,也就是团队,团队以...为目标是正确的,把原来的(的目标)改成(为目标)即可,剩下的没有语病,是通顺的,只要按照原文顺序进行调换就行,参考答案的顺序还给调错了……


正确出题思路应该是,部分有语病,结合上下文中不相符的部分进行替换或删减,不得改变原意。


作文写作


首先在原材料中找出分论点,得到如下关键词儿,中华文化,创新,团结,勇敢


按照顺序排开,逐次讲述论点。


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一”、可以在现在创造出更多东西,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象,我们有第一的高铁,第一的粮食出口大国,第一的全面小康社会吧啦吧啦,这无不展现了中国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


一是我们万千中华儿女团结的维系,它能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度过各种各样的难关,拧成一股绳,将青春献给祖国,将小我融入大我。


一也可以赋予我们力量,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一定可以早日战胜疫情,在世界的舞台上,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等。

高分逻辑?刷题!文言文+古诗?考试不愁!【学过石油的语文老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