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找到喜欢的事>找到喜欢的人

2023-06-01 19:15 作者:西瓜小太萌  | 我要投稿

离开南宁的18天没有带switch,回来以后重新打开我的星露谷存档,发现失去了继续玩的动力,本想就此放下了,可耐不住心痒痒,就又开了新的存档。

今天玩着,家属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说道:“你这个小人头发颜色怎么变了?皮肤颜色也和之前不一样了。”我笑而不语,他想了想然后大惊失色:“你不会又重新开始玩了吧?”

我说:“是呀。”家属手指指我,想说啥又说不上。我想我们同时回忆起来了,5月4日到5月7日我为什么没有写文,因为当时我在疯狂地玩星露谷,我当时对家属这样说:“马上就把所有成就都达成了,这个游戏就算玩到尽头了。”

家属现在一定想说:“我信你个鬼。”

我能怎么办呢?我也很无奈呀。不玩这个,就玩那个,游戏,总是要玩的,因为我喜欢。与其花钱开辟新游,不如继续玩旧有的游戏。家属显然明白阻止我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后什么也没说,还贴心地为我打开灯和空调。

昨天看了王慧玲的两本书,《基层女性》和《基层女性生存指北》。王慧玲在各平台的昵称是“玲玲Peter和四只猫”,平时我很喜欢看她的视频和她在微博发的文字,每次看,都能有一些关于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收获。但这两本书,都不及王慧玲在各平台的发言那样有深度,我挺失望,不过第一本《基层女性》还是可以一看。

看《基层女性》的过程中我就在想,要是我20岁的时候这本书就出版了,要是我20岁的时候能认认真真地阅读这本书,我的人生一定会大不一样。

看完两本书,我有了这样一个体悟:新生代我不了解,反正我那一代大部分的女性,所犯的一个关乎人生选择的大错,就是在进入大学以后,将“找到喜欢的人”的重要性,摆在“找到喜欢的事”之前。不管是教育的锅还是文化的锅还是荷尔蒙的锅,总之,我可以断言,将心思放在“成就梦想”上的人,过得肯定比将心思放在“嫁给爱情”上的人,少点坎坷。

不夸张地说,要是运气不佳,这样的错误甚至是致命的。因为女性独立的关键,在于精神独立。

大学时候,脱离父母的掌控,是学习独立生活的好时机,偏偏在这个时候一心只想着找个人谈恋爱,找个人填补心中忽然产生的空洞,在精神上,像一株寄生植物,从父母身上,转到其他人身上。这样的结果就是步入社会,经济独立,却依然在精神上依赖他人,而人总是靠不住的,偏偏又因为不能独立,纵使吃亏了也只能当成是福,因为害怕“一个人”。

成长在父权社会,女性将“找到喜欢的人”的重要性摆在“找到喜欢的事”之前,简直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因此过上牺牲与奉献的一生,也符合父权社会的期待。纵使是一直笃定未来要做作家的我,也一度为了所谓的爱情,枉顾梦想。

好在,终是醒来了,大部分的女性,也在醒来,“搞事业”变得重要,“恋爱脑”是不好的。可,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到底如何找到“喜欢的事”?我真的遇到了太多的女孩,跟我说,她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

按部就班地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古早家庭难有开明父母,孩子个人的意愿从小就不被尊重,孩子只能压抑着自己的意愿,渐渐地,连自己也忘了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也不再认为一个人非得“找到喜欢的事”,非得做“喜欢的事”。

不过,即使是知道“找到喜欢的事”很重要,这事却没那么容易办成。许多书的建议是,回想儿时,什么最令你魂牵梦绕。

我倒是没有“喜欢什么”的烦恼,我有的是“最喜欢的究竟是什么”的烦恼。

作为外人看我,一定会将“游戏”摆在“西瓜最喜欢做的事”标签下。的确,当年我也是因为喜欢《魔兽世界》,才只身跨省到网易实习。掐指一算,我七年的上班生涯,有五年半都与游戏相关。可我本人对于“游戏”在我心中排行第一这件事,一定矢口否认。

游戏对于我,重要性没那么高,我没那么沉迷,我做不到完全不玩,但从来不会因为打游戏,现实里的事情就不管不顾。

我当然想把“写作”拿出来显摆,可回想学生时代,小学作文抄抄抄,中学直接不想写,等到了高中受到一个女生的影响,才开始正视“写作”这件事,才有了“成为作家”的梦想。要说骨子里的喜欢、天生的最爱,“写作”还真谈不上。

我懵懵懂懂的年纪,喜欢看书、画画、看鬼片、给别人讲故事。可惜,纵使爸妈已经足够开明,所有的岔路口都由我自己抉择该往哪个方向走,我依然没有抓得住任何一个“喜欢”进行深耕。

小学时候,“爱好广泛”是一个优点,长大了,变成了达拉然巨坑。开始用记事本规划生活以来,我发现了自己“东一耙子,西一耙子”的“毛病”,一直在努力“专注”,可总也不能成功。

我无数次地问苍天问大地:为什么我不能像蔡志忠那样,因为喜欢画画,所以每天除了吃喝拉撒就只是画画?我为什么看书的时候想写作,写作的时候想画画,画画的时候想打游戏,打游戏的时候想看书?

我笃信,但凡我专注其中任意一样,从毕业到现在,定可以实现“做喜欢的事情活下去”。可我就是做不到专注呀。

杭州的朋友车厘子,她的烦恼跟我相反,我觉得我喜欢的每一件事都是“最喜欢”到“不能丢弃”的,于是兜兜转转,无一事成行,而她尝试了徒步、电子琴、滑板、插花、配音等各种事情,依然觉得没有找到她“最喜欢的”,也犹豫迷茫,不知该朝哪个方向前进。

“找到喜欢的事”,如果是要将这件事当成职业发展的话,那真是比“找到喜欢的人”要难得多。

于我而言,幸福不意味着功成名就,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这样过完了一生”。要不,把标准放宽一点呢?不要“唯一的喜欢”,也不要“最喜欢”,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活在当下,如何?

就这样,对,就这样。做当下想做之事就好,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

喜欢与不喜欢,本来就是“动态”。很多时候你以为你不喜欢的事情,等做起来的时候,又停不下来,比如洗澡,比如运动。

公婆家有一台跑步机,家属几乎每天都要跑半个小时。

我一直以“吃药,运动也瘦不下来”为借口,大半年没有运动了,上周减药至一粒,借口不成立,今天终于站上了跑步机。

说来也怪,明明一直抗拒的事情,真的行动起来,又享受其中,轻松就完成了半个小时的目标,末了还恋恋不舍,要不是担心忽然这么一动动过量了,我还想再来个十五分钟。

在跑步机上流汗的那一刻,你问我,喜欢运动吗?我会说,喜欢呀。

这么一看,“找到喜欢的事”又很容易。

我想,王慧玲说“找到喜欢的事>找到喜欢的人”,是想说,我们要把我们的感受与我们的人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让我们的感受与人生,为别的人让步。这就是精神独立的关键:你有喜欢做的事,你有自己的规划,你要做对很重要的事,你就不会把你的时间与精力给不值得的人。

西方有谚语:“一个劳作的人不会孤独。”那,忙于做自己之事的人,也不会寂寞。

比如,我在小房间忙着写文章,根本没有留意到时间的流逝,家属在卧室一个人刷手机,终是熬不住无聊,跑过来看我了。


找到喜欢的事>找到喜欢的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