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苦苦挣扎70年,国产汽车终于迎来了逆袭之路
国产汽车等这一天已经等得太久了!
从国产汽车产业诞生到如今,已经有大约70年的时间,这70年,国产汽车在西方的技术封锁下艰难求生,被外国人嘲笑,被中国人嫌弃,而如今,国产车终于迎来了逆袭的机会。

要说憋屈,中国汽车工业是真的憋屈,因为起步比别人晚太多了。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台现代汽车,而那时候,中国还处在“闭关锁国”,15年后的1901年,慈禧因为不愿意司机坐在自己前面而下令将两台汽车弃用,而这时候的国外汽车工业,已经开始迎来了飞速发展。

等到新中国建立,我们开始一点点建立起汽车工业的时候,国外已经形成了多家全球汽车巨头,而我们只能从零起步。那时候距离1866年奥托研制出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已经过去了近100年,距离1889年标致汽车研制出了最早的变速器,已经过去了60年,距离1919年法国海斯博诺·索扎公司率先制成了四轮鼓式制动器,已经过去了30年。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国外至少晚了半个世纪,这就相当于一场赛跑,本身人家工业基础就比你强得多,跑得比你快,还比你早起跑,这还怎么玩?更惨的是,当初的新中国面临西方的技术封锁,只能从苏联、东欧等国家引进一些落后的技术,那时候为了造一台咱们自己的国产汽车,真难啊。

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开始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通过和国外的汽车品牌合资,让这些汽车品牌把车辆卖到国内,寄希望于在帮国外汽车品牌代工的时候能够偷学到一点技术,哪知道,这些国外汽车品牌,都藏着掖着,他们深知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道理,只有三菱、丰田等品牌,向中国输出了一些过时的技术,没办法,谁叫咱们弱呢?也不怪国人嫌弃国产车,那时候都是捡人家剩下的技术,怎么跟别人比呢?于是国产车,只能靠低价获得一点销量,再把赚到的钱,去研发技术,一点点地攒,不过还好,虽然大部分的国企都不争气,但是还好吉利长城长安奇瑞都站了起来,把国产汽车的发展扛在了肩上。

而到了2018年左右的节点,国产汽车终于迎来了逆袭的机会,2019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进行了名为《迎接汽车产业百年未遇大变革》的主题演讲,他说:“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汹涌而至,形成了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变革的大潮流,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进入百年未遇的大变革。”国产汽车等待这一天等得太久了,因此,中国几乎是全球最早明确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正如陈清泰所说,“我国几乎比任何国家,对这一轮汽车革命都有更加热切的期待”。因为,我们都知道,在燃油车领域超越国外汽车品牌几乎是不可能的,还好这时候,命运为我们又打开了一扇窗。

从2014年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都占到了全球销量的一半之多,连续6年居世界首位。这股变革为什么能够成为国产汽车逆袭的机会?原因无非是这几点:
1、传统汽车的三大件不复存在。燃油车领域,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国产汽车和国外汽车的差距巨大,甚至是不可逾越,而电动汽车的三大件变成了电池电机电控,相当于我们换个赛道重新起跑,根据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发布《新能源汽车全球专利观察》报告,到2019年7月全球各国,在纯电动方面专利件数占比分别为:日本26%、中国25%、韩国20%、美国18%、德国4%。不服输的国人在心里呐喊,上一次你抢跑了,这一次我们同时起跑,谁输谁赢还不一定。
2、这次汽车颠覆性变革,是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高度融合,造发动机,造变速箱我们也许不行,但是要说互联网,全球之内也就美国能够和我们有一战之力。上一次你们拿着拳头打我们的软肋,而这一次反过来了。

3、在电能方面,中国有一定的优势,中国幅员辽阔,虽然火力发电依然是我国目前占比最高的发电形式,但是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地热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而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独步全球,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普及打下了基础。
4、中国的市场广阔,能够容纳电能和氢能并行发展,而在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也因为广阔的市场受益,获得了数额庞大的注资。我国目前是乘用车市场发展纯电,商用车市场发展氢能的战略,无论未来是氢能还是电能占主导,都不会再出现技术脱节的情况。

目前,百年汽车产业正站在大变局大洗牌的黎明前夜,新能源的趋势已经是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国外汽车品牌必须要做出抉择,是继续死守在燃油车领域的优势,还是转向新能源领域,这是一套很难做出的选择题,特别是对于那些汽车巨头来说,放弃已经到手的蛋糕,和其他造车新势力竞争,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不做出选择,意味着死,意味着沦为代工厂,所谓的船大难调头正是如此。

面对汽车业百年大变局,中国汽车强国之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把握好了,就是一次逆袭的机会,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长安、蔚来、理想、红旗......众多国产车企正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国产汽车在未来20年,必将诞生出不止一家全球性的汽车巨头,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