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厌恶疗法丨心理词条

2021-09-12 10:31 作者:塔罗咨询师菲尔沃  | 我要投稿

本文首发自壹心理我的个人账号

一、阐述定义


厌恶疗法可以说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名词了,尤其是一部分人可能了解的是,在对待成瘾性问题上,我们经常会使用电击疗法,或者是让对方疯狂的去做或者去吃成瘾的东西,最后逼的对方不得不放弃,甚至看到了就恶心,看到了就厌恶。


所以其实厌恶疗法可以说我们都知道,都认识,但是较真从理论上看,可能还说不出一二的感觉。


那么什么是厌恶疗法呢?其实就是具有一定的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矫正和消除某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


厌恶疗法实际上就是采用条件反射的方法,把需要戒除的目标行为与不愉快的或者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来减缓甚至消除目标行为对人的吸引力,从而达到戒了某种东西的目的。


也因此,早些时候,我们通常用厌恶疗法去治疗诸如露阴癖、窥阴癖、恋物癖等等的变态性疾病和问题【这里的“变态”是相较于心理学中的“常态”而言】,后来发现对酒瘾和强迫症也有一定的效果,以至于到现在甚至用在了解毒、戒暴饮暴食,甚至是部分儿童存在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上。


而提到厌恶疗法,就要提到两位心理学史上很经典的人物:巴普洛夫和斯金纳。对,没错,提到他俩也就知道了我要说什么了,就是这二位的反射学说和实验。很多时候我们开玩笑提到的“巴普洛夫的狗和斯金纳的小白鼠。”

二、相关试验


※巴普洛夫的狗※

巴普洛夫的狗其实就是对经典条件反射的评价,也就是巴普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


按照病理学角度,经典条件反射的试验其实可以简化为三部分:


非条件前提:非条件刺激 → 非条件反应

非条件插入:非条件刺激 + 中性刺激 → 非条件反应

条件效果:条件刺激 → 条件反应


巴普洛夫早些时候为了探究动物的某些行为的时候,通过外科手术对狗进行某种程度的改造,从而发现了生理反射和心理反射的区别【因为原手书内容比较血腥,就不详细赘述,可以参考外壳或者生物学科普书籍】。


现在我们来看看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


第一组:他把狗用一副套具固定住,唾液是用联结在狗颚外侧的管道收集的,管道连结到一个既可以测量以立方厘米计的总量、也可以记录分泌的滴数的装置。


当狗嘴里有食物时,会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这种反应是本能固有的,巴甫洛夫把这种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把反射性唾液分泌称为无条件反射。


第二组:为了使狗对某一种刺激形成条件作用,于是采取了用铃声刺激狗食肉的办法,把这种原来只会引起探索性反射的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


经过一系列配对尝试后,单是发出铃声,不提供肉,也能引起狗产生唾液分泌。在这种情况下,铃声就成了条件刺激,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


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条件刺激并不限于听觉刺激。一切来自体内外的有效刺激只要跟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结合,都可以成为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


一种条件反射巩固后,再用另一个新刺激与条件反射相结合,还可以形成第二级条件反射。同样,还可以形成第三级条件反射。在人身上则可以建立多级的条件反射。


当条件刺激不被无条件刺激所强化时,就会出现条件反射的抑制,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将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


例如,对以铃声为条件刺激而形成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狗,只给铃声,不用食物强化,多次以后,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将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不能引起分泌,出现条件反射的消退。


巴甫洛夫认为,消退是因为原先在皮质中可以产生兴奋过程的条件刺激,当前变成了引起抑制过程的刺激,是兴奋向抑制的转化。这种抑制称为消退抑制。


巴甫洛夫指出,消退抑制是大脑皮质产生主动的抑制过程,而不是条件刺激和相应的反应之间的暂时联系已经消失或中断。


因为如果将已消退的条件反射放置一个时期不做实验,它还可以自然恢复;同样,如果以后重新强化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很快恢复,这说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原先已形成的暂时联系的消失,而是暂时联系受到抑制。消退发生的速度,一般是,条件反射愈巩固,消退速度就愈慢;条件反射愈不巩固,就愈容易消退。


※斯金纳和小白鼠※

斯金纳的小白鼠其实是用来形容斯金纳针对于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试验而做的对照试验: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


(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

(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是获得强化刺激的手段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所以,通过斯金纳的条件反射试验,我们可以延伸出来这样的观点:


1、把重点放在外面的行为之上,而不是放在内部心理方面

2、强调环境条件和刺激,但并不否认人们具有需求、价值、信念以及意图等

3、讨论的重点是:先行的刺激→反应行为→行为的结果


而在斯金纳这里,有关于条件反射的消退,斯金纳是这样总结的:"如果在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发生之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它的力量就削弱。可见,与条件作用的形成一样,消退的关键也在于强化。”


但是,任何行为和反应都有一个消退的过程,一个已经习得的行为并不会立刻因为强化的停止而终止,而是继续反应一段时间,最终消失。斯金纳的实验表明,一只已经习得压杆反应的白鼠在强化被停止之后,仍然能按压杠杆达50-250次之多,然后最终停止反应。


至于消退的时间,则与该习得反应本身力量的强弱成正比,如果原来反应非常牢固,那么消退的时间较长,反之亦然。


例如,在上述实验中,受过多次强化的白鼠在强化停止后,可连续按压杠杆250次左右,而仅受过一次强化的白鼠在强化停止后连续按压杠杆的次数为50次左右。所以,消退过程的时间长短也是斯金纳衡量操作性条件反射力量的一个指标。

三、其他科普


了解了有关于厌恶疗法的前世今生后,那么关于厌恶疗法如何在生活中应用,以及都有什么样的分类,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毕竟不能人人眼中只有“杨教授”啊。


1.电击厌恶疗法

把不良行为反应与电击连在一起,一旦这一行为反应在想象中出现就予以电击。根据目睹过电击治疗的菲尔的朋友说,电击的强度根据症状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一定会在不对人造成严重影响的安全范围进行。


一次后往往会休息几分钟,然后进行第二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反复电击多次。治疗次数可从每日6次到每两个星期一次,无论是电击与否和电击强度选择都会征求患者的同意。

※但是有一种情况下电击疗法不会考虑那么多:重度精神病患者※


2.药物厌恶疗法

这个其实可能看起来比电击还有点极端,也就是再出现需要退却的行为的时候,让对方服用催吐药,产生呕吐反应,从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消失。药物厌恶疗法多用于矫治与吃有关的行为障碍,如酗酒、暴饮暴食等。


当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不适用于胃肠功能不好的,而且容易弄脏环境……最主要的是,耗时长啊。


3.确定靶症状

这个其实指的是,当一个人不止有一种不良行为的时候,也就是说,我既想戒酒,又想戒暴饮暴食,但是厌恶疗法针对性太强了啊,我得选一个优先需要解决的,所以这种必须首先确定打算进行厌恶疗法的是什么行为的过程,就是确定靶症状。


4.其他一些厌恶疗法的类型

比如有人会在别人的监督下活用奖惩机制,或者是通过抽自己嘴巴子、用橡皮筋弹自己这种简单好用但是还能造成强烈刺激的行为,去自己进行厌恶疗法,其实也是可以的,只是最好是有人监督,不然一个是可能会出现危险,一个是可能这样的行为未必真的会起到应有的效果。


但是同样的,既然是用比较刺激的行为去对待需要退却的行为,那么就意味着,也是存在一定副作用的,就像是药三分毒一样,厌恶疗法自然也会存在一定的消极后果:


1、厌恶疗法会带来非常不快乐的体验,所以在决定采用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了,有更好的办法就不要用。

2、成功率其实没有想的高,往往只是短暂压抑而不是彻底消除了不良的行为。

3、很有可能在对方厌恶某个行为习惯和刺激之前,先对治疗和治疗有关的场所产生了厌恶。

4、存在一定的伦理道德问题,就像上面提到的杨教授,有可能会悖于医疗和心理治疗的宗旨。

所以,尽管厌恶疗法对一些事情很有效,但是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不要乱来哦~


我是菲尔,愿世界和我爱着你。


参考文献:

《心理学与生活》

刘战均《心理学》

《心理健康枕边书》

《心理医生》

李先宾.厌恶疗法的案例教学法及体会[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207. 

黄艳.药物联合遥控电刺激厌恶疗法治疗强迫症的近期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0):3040-3041.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18.20.016 

毕然.遥控电刺激厌恶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强迫症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02):84-85.DOI:10.15971/j.cnki.cmdi.2020.02.044 

马洁.使用VR厌恶疗法降低戒毒人员毒品渴求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03):138-139.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1.304 

厌恶疗法丨心理词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