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鲁迅先生与中医的“恩怨情仇”(二)既以稍明此学,不忍终默,窃

2023-05-25 20:50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鲁迅先生与中医的“恩怨情仇”(二)既以稍明此学,不忍终默,窃欲振而起之,故不揣浅陋撰为是书,以俟天下具眼之士。”他对西医的信念动摇,一边治病,一边潜心学习中医。后来立志复兴日本汉方医学,1927-1928年间,陆续出版《皇汉医学》三卷,全书基本上是研究我国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为主,成为日本皇汉医学的一代宗师。 汤本求真,1930年,并广招弟子,开山立派,弘扬汉医。收徒大冢敬节(1900~1980)。 西医毕业的大冢敬节1930年2月拜汤本求真为师,在临床上去虚饰,重临床实际,在经方研究与运用方面具有相当造诣。许多国人都受他影响,包括明国的许多中西汇通大家。现在很有名的黄煌也是学的这一派。 1972年9月,日本医师会授予大冢敬节“最高功勋奖”,奖励其为汉方医学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1981年,汤本求真的纪念碑在兼六园旁的金泽神社内落成,以彰显他几十年如一日为弘扬汉医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不仅在日本被誉为汉医复兴之父,而且被誉为中西医结合的先驱。 其实鲁迅的一生并不完全反对中医,尽管鲁迅早期对中医进行抨击,但他并没有与中医绝缘,反之还有所应用与研究。从《鲁迅日记》中可以看到,他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时不时地用中医方法疗病。如日记载:1912年11月10日“饮姜汁以治胃痛,竟小愈”;1912年11月23日“下午腹痛,造姜汁饮服之”;1916年1月22日“晚因肩痛而饮五加皮酒”。 从1912年起,在《鲁迅日记》中,多处可见这种活动的记录。这与鲁迅身体多病有关,许广平回忆:“以三十三岁的青壮年时代的鲁迅,就因‘五日不处于忧患中’,折磨得他‘胃痛’‘神经亢奋’‘头脑岑岑然’‘齿痛’‘头痛身热’‘咳嗽’,仅以1913年为例,这一年的1月、2月、3月、5月、8月、10月、11月、12月各月中都有害病的记载。”可见,鲁迅因身体多病,亦不断在中医里寻找办法,表明他并没有否定整个中医学。 鲁迅虽然有嘲讽中医的言论,但同时也在读一些中医古籍,做过一些研究。如《鲁迅日记》载:1914年9月12日“买《备急灸方附针灸择日》共二册”,;1915年2月21日“至书肆买《毛诗稽古编》一部八册,景宋王叔和《脉经》一部四本”,;1923年2月2日“午后往留黎厂买景元本《本草衍义》一部二册,二元八角”,;1923年2月26日“下午其中堂书店寄到《巢氏诸病源候论》一部十册”,;1923年4月27日“上午往高师校讲。往直隶书局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部二本,一元四角”,;1927年8月2日“买《六醴斋医书》一部二十二本”,此套医学丛书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十药神书》《加减灵秘十八方》《韩氏医通》《痘疹传心录》《折肱漫录》和《慎柔五书》等。 鲁迅不仅多次去书局购买中医书,而且还自己修补中医书籍。如1927年8月12日的日记中写到“下午修补《六醴斋医书》”;同年8月17日“下午修补《六醴斋医书》讫”。鲁迅还将中医古籍与其弟分享,如1915年7月29日记:“上午寄二弟信并本月家用百元(五十二),又《脉经》四本。” 由上可见,鲁迅对中医的病因学、脉学、针灸学、方药学都有涉猎,购买这些中医古籍恐怕不是为了批判而下此功夫的。1930年以后,几乎未再见鲁迅对中医的批评,更多的是以平实的态度对待中医:在生活中利用中医药为家人治病,将有效的方法向亲友推荐,对中医给予客观的评价。 1930年8月30日~9月6日的日记里,有4次鲁迅写到为儿子周海婴往仁济堂买药。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谈到鲁迅为其治病的往事。鲁迅用带有“薄荷味”的“安福消炎膏”及芥末糊热敷背部治疗儿子的哮喘病,芥末糊更是他的一张“王牌”,往往“经过这一番热敷,感到呼吸大为通畅”,其效颇佳。 许广平在《追忆萧红》一文中记载,1932年,她背着鲁迅用乌鸡白凤丸治好自己患了几个月的带下病,使“鲁迅先生对于中国的经验药品也打破成见,而且拿我这回的经验告诉一些朋友,他们的太太如法炮制,身体也好起来了。像讲故事似的把前后经过告诉了萧红先生”。 许广平在《略谈鲁迅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一、二事》中还回忆:鲁迅与周建人兄弟俩在茶余饭后,总有谈话,常涉及《本草纲目》或中医以生草药治急病见效等。“鲁迅非常称赞《验方新编》上的一些药方,曾经亲自介绍一位朋友用它治疗孩子的疝病。他自己曾经生过‘抱腰龙’的病,在乡间也用一种简单的药物治疗好了。”“有时还把中医中药治病有效的点滴经验,向医学刊物写出介绍。 他常常向周围的人称谈过一种叫‘草头郎中’的医生,以为他们用几样简单的生草药治病,往往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这些医药,因为没有得到重视,所以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或者因为年久失传因而湮没无闻,对这一点他曾深表惋惜,以为没有人来对它加以整理研究,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鲁迅先生与中医的“恩怨情仇”(二)既以稍明此学,不忍终默,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