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患者日常应该怎么吃?一起来了解!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减少、骨质量下降,导致骨折风险升高的疾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不仅会让患者的骨骼变得更加脆弱、易碎,还会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巨大的负担和困扰。
日常生活中,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通过科学的饮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住骨质疏松症,减缓甚至于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2020年由中国营养学会骨营养与健康分会、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的专家共同制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营养和运动管理专家共识》,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及高风险人群提出了九大膳食原则,推荐如下:
1.膳食多样化: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其中以谷类为主。
2.保证谷薯类摄入:每天谷薯类食物250~400 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 g,薯类50~100 g;蔬菜300~500 g,深色蔬菜应占1/2;新鲜水果200~350 g。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3.保证蛋白质摄入:每天优先选择鱼和禽类,每周摄入鱼280~525 g,畜禽肉280~525 g,蛋类280~350 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 g;每日1个鸡蛋,不弃蛋黄;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保证奶及奶制品摄入,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 g(约300 ml)为宜。
4.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 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淡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咖啡及碳酸饮料。
5.清淡饮食: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 g,老年人不超过5 g,每天烹调油25~30 g,食物要煮熟、煮透。
6.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 g,宜控制在25 g以下。
7.少食用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8.戒烟限酒。
9.营养制剂补充:因长期食欲不振、疾病等其他原因导致食物摄入量减少,可应用营养制剂进行补充(均衡型肠内营养制剂,蛋白质补充剂及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饮食措施无法单独解决骨质疏松症问题,应该综合采取多种预防措施。如果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除了上述均衡营养的措施外还需进行药物干预。可根据中医“肾主骨”,“脾主肌肉”及“气血不通则痛”的理论进行中医中药治疗,使用专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中推荐中成药骨疏康胶囊,具有补肾益气、活血壮骨之功效,攻补兼施。经临床研究证实,骨疏康可有效缓解腰背疼痛、胫膝酸软、神疲乏力等症状,并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提升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远期疗效稳定,适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长期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