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盲盒退坑后,潮玩企业如何撑起千亿版图?

2023-06-13 21:00 作者:资冭  | 我要投稿

文:云闲


年内30次 一场坚定信心的浩大回购


泡泡玛特的回购还在继续。


6月13日,耗资646.9万港元,回购38万股,回购价格每股16.98—17.08港元。截至当日,股价报收17港元/股,与2021年初106.72港元/股的高光时刻,云泥之别。

(截止到6月13日收盘,泡泡玛特股价走势)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泡泡玛特累计进行30次回购,合计回购1242.7万股,累计回购金额2.26亿港元。尽管在前不久的股东周年大会上,泡泡玛特方面回应股价问题时表示,“坚定看好公司,不停回购股份,不看短期。”


事实上,这场浩大的回购计划早在去年已经拉开帷幕。公开消息披露,2022年全年,泡泡玛特也进行了密集的股份回购,总计回购了3434.74万股,总耗资约7.35亿港元。


坚定的信心似乎并未换来市场的垂青,泡泡玛特总市值从2021年巅峰时期的1500亿港元,至今232.49亿港元,已经缩水85%左右。市值虽仍稳居行业 top3,但低迷的股价,暴露出资本市场对泡泡玛特这段传奇故事的观望态度。


始于颜值 终于退坑


比资本更早失去耐心的,是盲盒玩家。


在二级市场里,最初的火热正在远去。众所周知,闲鱼和潮玩族是盲盒玩家中转站,交易价格的变化成了最直接的晴雨表。


一位资深玩家表示,闲鱼出盲盒,疫情初期,原价59元买的尚能以半价售出,但现在,更多的是不到10元,还是拆盒未拆袋状态;在潮玩族上挂了一万二价值的盲盒,最后回血1200 元不到;一些爆款曾经炒到好几千,现在都跌破了580元“发行价”售卖的十分普遍。

(盲盒玩家二级市场交易平台——潮玩族)


借用盲盒玩家的一句调侃:如果最初抽的是快乐,现在抽的就是血。


作为泡泡玛特的“古早粉”,小瑾也是在2018年入坑,尽管购买的都是一些“没有IP 和背景”的小娃,大多数单价在69元/个。小瑾自认为还属于比较“克制”的玩家,但也在 “可爱颜值” 的一次次暴击下,一年时间里,陆陆续续购入上百个盲盒,总花费接近2万元。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拿到手的一瞬间很满足,之后其实也没太多感触了,卖的卖、扔的扔,只留了几个特别喜欢的。”小瑾表示,新鲜劲过去后,未来也不会再买了。


这样的玩家心理,不在少数。


如何改写被束之高阁的命运?


毫无疑问,放眼全球的潮玩市场,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


根据前瞻网发布的2023-2028年全球及中国潮玩行业发展分析指出,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接近450亿美元。全球潮玩市场规模按照2022-2024年的年均符复合增长率约14%的增速继续成长,2027年全球潮玩市场规模将超过650亿美元。


巨量市场吸引下,国内企业闻风而动。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的盲盒相关企业超过了5000 家。前赴后继的入局者,对于未来的市场展示出勃勃雄心。但是,以盲盒为代表的刺激消费,目前似乎走入一个瓶颈:拆包装一瞬间爽到,但不管拆出来是什么,都无法摆脱束之高阁的命运。


此前有投资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过去两年盲盒市场野蛮生长,可以预见监管加强是必然趋势,未来打着潮玩噱头的盲盒公司是否还能独立上市,是一个未知数,如果无法上市就意味着资金退出存在风险。


业内外对于国内潮玩市场看好的同时,诟病亦不绝于耳。IP孵化时间长成本高,真正有价值的大IP少;现有形象单一,削弱了“潮玩”的生命力;粗糙的流水线制作使得成品生产质量堪忧;低难度的设计和过高的定价无法匹配等等,都是摆在潮玩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如何解决?


首先,加大IP原创力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的IP,或与国外顶尖IP设计企业合作,争取更多有影响力的IP授权。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潮玩市场领先品牌多数为外资企业,中国本土企业如泡泡玛特、HotToys(中国香港)、寻找独角兽等企业本土市占率份额远不如日本本土企业万代、多美等,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想象。


其次,通过跨界产业合作联动。比如与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行业深度互动、衍生、联名等,从而搭建产业链相互支撑的内生机制,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我国潮流玩具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竞争十分激烈。预计短期内我国潮玩行业新进入者将会持续增加,但是尾部参与者、竞争力较弱企业将会逐步淘汰,行业产生正向循环。


毕竟,玩具是一门还可以的生意,IP也能讲一个还不错的故事,但资本市场再疯狂,也有基本的运行逻辑。


(注:文中数据来自于公开数据及媒体报道)

盲盒退坑后,潮玩企业如何撑起千亿版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