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数学经纬【内容摘要与作者自序】
首先声明,以下内容皆为up誊抄,内容都是书上原文。(部分地方需要up来补充说明,例如(注:...))
从今天开始逐章誊抄张奠宙老先生的著作:【20世纪数学经纬】,并以此纪念张奠宙老先生和传播数学史内容。
(部分内容有所删减,图片资源有漏缺。如果想要获得完美的阅读体验还请购买书籍)

图书再版编目(CIP)数据
20世纪数学经纬/张奠宙著——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
ISBN 7-5617-2833-6
Ⅰ.2… Ⅱ.张… Ⅲ.数学史-研究-世界现代 Ⅳ. 011-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宇(2002)第003109号
(注:以下内容为书的相关信息,省去)

出版说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世纪,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必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科教兴市”战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于2000年设立“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资助优秀科技著作在上海出版。
本书出版受“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资助
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管理委员会

(注:此处为一张照片,是毛笔题词)
推动科技出版事业 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为『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题
徐匡迪
二〇〇〇年十一月十一日

内容摘要
20世纪刚刚过去,百年来的世界数学,恰如高山巍峨,大海浩瀚。本书想通过数学历史上的人和事,勾勒一幅当代数学的剪影。
数学是世纪政治风云变幻的缩影。本书记载了希特勒上台怎样葬送了伟大的格丁根数学学派;数学家如何有效地投身反法西斯战争,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数坛霸主。
数学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布尔巴基数学学派终于由盛转衰,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却不断出现数学家。波兰、匈牙利这样的小国数学人才辈出。美国普林斯顿一步登上世界数学顶峰。东方的日本、印度、中国的数学正在迎头撞上。
数学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计算机是数学家冯·诺依曼的杰作,图灵用数学方法破译德军的密码。数学家占据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半壁江山。数学控制论、数学信息论。数学规范轮的创始人都是数学家。
本书除了介绍以上的纵向历史,也报告了横向的数学进步。读者会看到许多数学故事: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意大利学派的代数几何,数学哲学大论战,数学教育改革的足迹,拓扑学的前前后后,直到费马大定理的证明。
中国,21世纪的数学大国,站在20世纪数学巨人的肩膀上才能高瞻远瞩,才能看到我们的未来。
(注,此处几页为各个二十世纪数学家的照片,或是一些数学会议照片,皆为黑白照片,内容过多,放在单独一篇)

自序(注:作者为张奠宙老先生)
历史是一面镜子。展望21世纪的数学前景,离不开对20世纪数学发展轨迹的深刻认识。
在20世纪结束之际,回顾往事,不禁感慨万千。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中国的现代数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前进的道路却很不平坦,甚至充满了曲折。曾记否?在大跃进的年代,数学界流行过许多“豪言壮语”,例如:“20世纪的数学发展道路错了!”“走无产阶级的数学道路!”“在15年内赶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数学水平!”等等。笔者当时还年轻,就深受这些口号的左右,走自己的道路并不错,但是总要对别人已经走过的数学道路有科学的分析和认识,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可惜我们在喊这些口号的时候,对20世纪数学史的研究十分薄弱,“盲人骑瞎马”,徒有热情而已。
1982年,我在反思自己所走过道路的时候,下决心读点当代数学史的著作,听听一些大数学家说过些什么,看看重要的数学事件是如何发生的,把20世纪依赖度重大历史轨迹理清楚,力求使自己的头脑清晰些,经过整理,就有了一本书稿《二十世纪数学史话》,那时,此类著作·还是很稀少,知识出版社倪海曙先生来信鼓励(我们从未见过面,直至他过世),遂于1984年出版了。1980年代初,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年轻编辑赵斌同志因数学教育方面的稿子常相过从,他对数学史有些兴趣,于是在此书中也写了三五节,不久他离开上海,合作也终止了。
到了1990年代,我有机会得到王宽诚基金会,石溪纽约州立大学CEEC基金,以及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的资助,在美国整整访问了两年.算子理论、数学教育、数学史三方面的事都做一点,但以收集和消化现代数学史料所化的时间为最多.期间,有机会和陈省身、杨振宁两位大师长谈,先后访问了林家翘、樊城、王浩等数学名家,对于20世纪科学史,特别是数学史的理解便有了新的领悟.于是,我有了重新修订《二十世纪数学史话》的打算.经过几年的努力,将原来的30篇加以补充,另外再增加大量新材料,扩展为70篇.由于变动太大了,遂以《20世纪数学经纬》的书名,经知识出版社同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新出版.
要研究20世纪的数学史,困难实在多.一是文献多,人物多,事件多,理不出头绪,抓不住要点.二是数学问题难懂,隔行如隔山,自己的数学水平有限,能懂的现代数学很少,即便懂一点,也不容易讲清楚.此外,当代的数学成果还很新,尚未经时间考验,难有定评.因此,治现代数学史,非极有成就的数学大家难以胜任.我所做的,只能是叙述介绍一些数学发展中的人和事,梳理一下,称之为“经纬”而已.
当年为《二十世纪数学史话》作序的梁宗巨先生,已经过世多年,我至今怀念他对我的帮助.许多同仁曾经鼓励我,认为能做这种“吃力不讨好”,与“升职称”“带博士”无关的现代数学史研究,也算是一种奉献.我始终把这些鼓励看作我能坚持下来的动力.经过十年努力,不断修订增补才有了现在这个样子.现在书将付印,但愿这一当初不知深浅的工作,会给21世纪的年轻数学家有所参考,为中国成为“21世纪数学大国”尽一份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倪明先生为此书的出版倾注了无数心血.陈信漪、马国选先生为本书作校订,改正了不少错误,统一了全部译名,理顺了一些关系,王善平为本书收集了许多图片资料,特在此表示深切的感谢.
作者
2001年10月
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注:本专栏为试水专栏,如果发布顺利将陆续发布后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