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常识午餐】
1. (单选)下列情况中,( )属于终局复议。
A.专利复审委员会就专利问题作出的复审决定
B.省一级人民政府作出的关于自然资源确权的复议决定
C.垂直领导的国务院部门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
D.有关行政赔偿的行政复议决定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行政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终局复议。
第二步,终局复议指行政复议后不能提起行政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第30条规定,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收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C项、D项:根据《行政复议法》第5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A项、C项、D项的情形未经法律特殊规定为最终裁决,所以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单选)一小区已建有A社区医院,为满足需要,某区人民政府拟在该小区内再建一所社区医院,王某和陈某先后向某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王某获批准。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某区人民政府必须在受理王某和陈某的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与否的权利
B.某区人民政府按照王某和陈某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批准决定是不合法的
C.陈某有权对某区人民政府批准王某申请的行为提出行政诉讼
D.A社区医院有权利对某区人民政府再建社区医院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行政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许可法。
第二步,根据1999年11月24日发布,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一)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的。该法条的意思是,针对行政机关对具有相互竞争的公民实施的行政许可,另一方公民如果认为自己具有同等或者更好的条件却没有获得最终的许可时,可以以其公平竞争权受到侵害提起行政诉讼。所以,陈某作为王某的竞争一方,有权以公平竞争权对其受到的侵害提起行政诉讼。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根据《行政许可法》第42条规定,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由此可知,该区政府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决定,最多可以在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决定。
B项:根据《行政许可法》第42条规定,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王某和陈某先后申请行政许可,他们申请的时间不一致,行政机关对其申请作出的批准决定也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所以,区政府按照张某和李某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批准决定是合法的。
D项:根据《行政许可法》第12条规定,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三)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D项建立社区医院是为了方便当地居民及时就医,这关系到公共利益。该区政府针对此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而A社区医院无权对区政府批准再建社区医院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
3.(单选)依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最终裁决,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的是:
A.对国家发改委的复议决定不服向国务院申请裁决
B.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政府决定征用南宁市郊区的土地
C.青海省政府依据其作出的行政区划决定而确认某块土地由甲公司享有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
D.湖北省政府调整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区划的决定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行政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法。
第二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30条规定,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终局裁决。可见涉及到土地问题的最终裁决有两类:一类是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征收土地的决定;另一类是省级人民政府据此确认土地、矿藏、水流等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政府不属于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所以,南宁市政府征用南宁市郊区的土地的决定不属于最终裁决。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技巧:对比选项,ACD选项中所涉及到的主体均为省级及以上的行政主体,只有B选项中出现了低一级别的市政府,在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优选特殊选项法,即可选出正确答案B选项。
【拓展】
A项: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4条规定,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A项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即最终裁决,不能再提起诉讼。
C项:根据《行政复议法》30条第2款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青海省政府对某土地的使用权进行的复议决定属于最终裁决。
D项:根据《行政复议法》30条第2款的规定,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为最终裁决。湖北省政府的这项决定,属于省级政府对行政区划的调整,是最终裁决。
4. (单选)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冰冻后的牛奶与鲜牛奶相比,其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吸收
B.24支针织品的纱线比100支纱的更细
C.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是肾脏
D.移动通信设备与Internet相连接的应用协议是WAP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WAP即无线应用协议,是一项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它使移动Internet有了一个通行的标准,其目标是将Internet的丰富信息及先进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之中。因此“移动通信设备与Internet相连接的应用协议是WAP”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一般牛奶都需要冷藏而非冷冻。保存牛奶的温度一旦低于零度,牛奶就会逐渐结成冰块状,而其中最易受到影响的是蛋白质,蛋白质在冷冻的情况下会发生凝固,与牛奶中的脂肪分离开来,等到取出冰冷的牛奶,再次加热后食用,牛奶的味道会变淡,品质呈水花样,营养价值也会大大折扣。A项错误。
B项:支数是表示纤维或纱线粗细程度的单位。纤维或纱线越细,公制支数越高。因此,100支针织品的纱线比24支纱的更细。B项错误。
C项: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是肝脏。而不是肾脏。C项错误。
5. (单选) 在下列土地使用权出让的项目中,哪种用地得到的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年限最高?
A.居住使用
B.工业使用
C.教育使用
D.商业使用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法律其它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第二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2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一)居住用地七十年;(二)工业用地五十年;(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四)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五)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因此出让土地使用权年限最高的是居住用地。
因此,选择A选项。
6. (单选) 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的海底堆积物,在渔业资源不断衰减的今天,这些人为放置在海中的堆积物成为大海的守护者。关于人工鱼礁被称为大海守护者的原因,解释最全面的是:
A.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避敌的场所
B.为鱼群提供躲避风浪和天敌的地方
C.可诱集鱼类,形成渔场,以供人们捕获
D.上升流将海底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了上来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地理国情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常识。
第二步,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从而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因此A项解释最全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人工鱼礁不仅为鱼群提供躲避风浪和天敌的地方,还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的场所。B项解释不全面。
C项:人工鱼礁可诱集和增加定栖性、洄游性的底层和中上层鱼类资源,形成相对稳定的人工鱼礁渔场。但投放人工鱼礁的目的也不仅仅限于聚集鱼群增加渔获量,在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拯救珍稀濒危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C项解释不全面。
D项:鱼类等水生生物有着索饵的本能,多数鱼类都以浮游生物为食料,投放在海域中的人工鱼礁(上升流礁)在迎面流附近产生涌升流,这种涌升流将海洋底层低温而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上来,使海洋浮游动植物在人工鱼礁礁体及区域内增殖,从而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大量饵料;鱼类等水生生物还有着繁殖、避敌等本能,经过精心设计的产卵礁提供了广大的表面积,成为许多鱼卵的附着基和孵化器,而多为中空、小孔较多的避敌礁,则成为幼鱼的庇护场所,减少幼鱼被凶猛鱼类捕食的厄运,从而提高幼鱼存活率。“上升流将海底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了上来”只是一方面,并不能全面解释“人工鱼礁被称为大海守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