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爱(番外)

2023-07-27 05:31 作者:PSI-CMD  | 我要投稿

(本广播稿不属于八年前的广播站,但是算是广播站风格的延申)

额,起因是这样的,四年前一位在北邮的关系很好的高中同学当时在他们那的广播站播一个叫《二分之一》的节目。这位同学想到我高中在广播站干活,遂问我能不能给他设计一份两人一组的稿件。我十分高兴地答应了下来,毕竟这红砖并进的地盘压根没有我写稿的机会,再不写点东西一学期三十学分的数理基础足以把我的脑袋变成文化沙漠。

然后一听要求,关于爱情的就行。啊?这玩意我可得现学啊。我虽然有与生俱来的朴素爱情观,可是我更知道现实的水很深,如果做成严肃的稿件那至少需要用理性来剖析这始源的冲动。我也是不敢怠慢,一边头脑风暴,一边查些资料。当时正巧周末大骨班团建活动拉我们到野外下厨做饭,就在这一来一回的车上,我构思并记录了这篇稿件的结构和大致内容。回去修修补补,倒也是像模像样,就直接交差了。

话不多说,下面便是正文:

B:是谁一回眸,点化了谁的春季?

A:是谁一掠影,摄住了谁的呼吸?

B:为了谁,踮起脚尖般小心翼翼?

A: 只待转过身来,才松得一口气。

B:ta,为何耀过天上繁星,将我迷离?

A:难道说,ta 就是我的,二分之一?

AB:欢迎收听本期的二分之一,

A:我是主播 _____

B:我是主播 _____

A:今天,我们在这里,翻开那不能言说的日记。

B:今天,我们在这里,遍历那些瞬间的心跳与甜蜜。

A:那夜的明月,透着醉人的柔和。

B:那夜的清风,送来久违的温存。

A:那一夜,无眠,胸腔里跃动着一颗火热的心。

B:那一夜,无眠,笔尖上淌过无数遍他的名字。

A:我知道,这,是心动的开始。

B:我知道,心弦绊住了,久违的灵魂。

B:梳妆镜前,多一抹殷红,仿佛看见他的笑脸。

A:林荫路边,竟迎面遇见,脚下不由快了几圈。

A:也许,是怕那动人的身影停住时间,让周遭的繁花黯然失色。

B:也许,是怕那阳光的脸庞拢住思想,让一天的心神为之荡漾。

A:那是平凡的一个身影,但却不可思议地激起我的好奇,也许是言行中独有的灵气,留下我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B:那是一个平凡的身影,但却吸引着我想要探寻他的秘密,也许是那份演讲时言辞的雷厉与运动场上的坚毅,留下我脑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A:开始幻想着,有你的世界。

B:开始憧憬着,有你的花季。

A:无人的小径上,期待着转角会遇见你,可真当不期而遇,眼神会出卖我的逃避。

B:寂寞的黑夜里,期待着你从背后送我一个惊喜,想着想着,却将滚烫的脸颊埋在臂弯里。

AB:啊,这一份难耐的甜蜜。

A:不知是自己对爱的追求,还是受到谁的鼓舞,心中的澎湃终于战胜一贯而来的怯懦,我鼓起勇气,一个午后,踏入她的世界,含羞点头那一刻,这个写实的世界,终于让步于童话的单纯,牵过柔韧的手,拥抱粉红的心,希望永远。

B:不知是自己的思念招来他的降临,他终于如梦幻般出现,也许他面对着情感,也有着羞涩的一面。虽没有直白的言语,行动却永远掩饰不了心灵。每次帮忙之后的笑意,让我确信他因我付出并感到幸福。脸颊与心情开始不受控制,我们的距离,不自觉地拉近……

A:之后发糖的日子,自是不必多说。毕竟里面夹杂着多种不可描述情节,为了防止糖摄入过量,我们还是结束这感性的描述,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二人的温存。

B:在“超我”层面的遐想中,爱是自发而不计回报的排他性关怀,常常在最初被认为是永恒的存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爱背后现实的一面便显露出来,玉璧不再无瑕。

A:是的,在脑科学领域,爱情与成瘾机制息息相关,唯一不同的是:爱情的成瘾性在一段时间后自然减弱。种族繁衍离不开结偶,所以爱情的成瘾性是繁衍的奖励之一。但是自然选择也知道,成瘾现象的持续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茶饭不思可是要耗费很大精力,不利于人的生存,所以首先,恋爱趋于平淡是自然的规律。

B:在趋于平淡的时间里,我们的感性逐渐让步于理性,如果说最初汹涌的爱意可以让这个世界的点点滴滴全部都是你,那么随后的平静便是让我们重新审视,用现实衡量这段关系。

A:热恋中的双方,捕捉的都是对方的闪光之处,在自己的脑海中添油加醋,便生成了一个存在于内心的理想伴侣。可以说,进入关系之前双方所观察到的,是对方身上的百分之一,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脑补出来的,而且会自动以偏概全,构造出一种现实不可及的完美。

B:可是除非对方是纸片人,双方脑海中的理想模型还是要向现实中的不完美妥协,这一过程则会形成心理落差,打破对 ta,对爱的认知。你可能会发现 ta 会显得不那么关心,不那么殷勤地嘘寒问暖;你也许会发现 ta 的日常生活很乱,自立性较差;你还可能发现 ta 的生活过于沮丧颓唐,自己真的是完全带不动;你更可能发现,ta 花钱大手大脚,不顾实际;ta支配欲很强,会对你进行价值观压制 ……

A:面对这些不完美,我们要有的,是正确的观念与恰当的心理准备:我们已经知道爱的平淡有着生理学的考证,那么就不要对对方的问候过于严苛,抑制住因没有及时回话而产生的小脾气,不必因自然规律怀疑爱情。感受到观念的不合时,我们要想到,既然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势必没有两个观念完全相同的人,一个人的观念,与其过往也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这时恰当的交流与沟通,便有机会深入分析二人矛盾的根源,填补二人的间隙。

(后记:觉得没用改变不了对方的人,要么是基于自身经历,要么是听了太多负面示例,毕竟坏事传千里。我始终觉得至少还是有一半可能发生改变的……吧?)

B:如果对方没有时间观念,何不作为 ta 榜样,传授经验对 ta 加以改善?如果 ta 是一个有理想目标,目的性很强的人,何不加快脚步,努力追上前行的身影,哪怕山高路遥?当然,如果 ta 试图以自己的生活价值观压迫自己,何不一起探讨人生的意义,达成一种不干涉的共识。我们有理由相信,对方是善意的,所以伤害往往产生于价值观对立,即正确标准的不统一。此时,温和的沟通,可以引导双方在意识层面主动发生改变,明显改善两人间的情感维系。

A:这一过程,显然需要双方的换位思考与反省自身,如果仅仅是对对方提出要求,而不接纳对方提出的建议,便意味着爱的本质的消散,自私占据了自以为是之心,这段感情便没有继续下去的理由。体谅对方的艰难之处,多一份宽容与自缚,正是这一分的让步,让爱在宽松之中得到满足。

B:我们所幻想的没有争吵的恋情,也是仅仅存在于幻想之中。正好像年少时与父母的争吵,是一种近乎必然的经历。毕竟,生活是有压力的,压力是通过过激行为得以释放的。所以,争吵作为一种过激行为,满足着发泄压力的需求。当自己积攒的压力与委屈冲破对ta的体谅与宽容,就会爆发出来,引发争吵。所以如果争吵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何不大吵一架呢?而只有经历过风雨的爱情,才证明了它的韧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所以利用争吵解决问题,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选择。

A:如果你还想让这份情感更进一步,共同进步便是绝佳的选择。立约互补相助,交叠二人的光辉;约定一起自习,比出坚若磐石的定力;约定一起探讨,共赏二人思维的星空;约定一起奔跑,因为陪伴就是莫大的鼓舞。一起(批)注一本书,让批判的哲思在文墨书香间纵横畅谈;一起作一幅画(后注:灵感来某早苗画师和某灵梦画师),让如梦的绮想于方寸纤纸上守望相候……

B:因为共同进步所带来的成就感会部分正反馈于两人之间的感情,让两人更加信任彼此,感激彼此。将成就感换做任何正能量的情怀,我想都是成立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革命时期的爱情,来得更为坚定,更为忠贞,因为他们都为着一个共同而伟大的目标努力奋斗着。

A:然而爱情,有成功必有失败,有共勉必有相离。而能够衡量是否继续这段感情的,只有理性的判断。我们的客观条件是否允许?我们之间是否有不可调和的个人观念矛盾甚至背后家庭观念矛盾?这些问题,是评价感情能否维系的基本标准,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肯定的答案,理性便应该叫停这场拖累双方的恋情,趁对方还没有变得面目可憎之前。

B:如果在一起不能幸福,那我宁愿敞开笼门,放还那颗疲惫的心。自由,是我能送你的最后的礼物。直面现实,互无怪罪,谨将回忆封存。

A:最后的最后,是一句提醒:欲依存,先独立,不可将自身的责任托与另一半。爱情不是一种包养,一种宠溺,而是在独立对等个体之间建立的圣洁联系。所以这里没有偏赖,没有胁迫,只有“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谅,互信,(与)互识”。

B:虽说理想现实相距甚远,

A:虽说干柴烈火终归于烬,

B:但只要青山尚在,生机犹存,

A:爱,便不会有枯竭的一天。

B:所以,我们仍将送出我们的祝愿: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注1:以描述恋爱普通过程着笔,从感性写到理性,从片面变为全面,进而展示全阶段的恋爱观,这是我的初衷。局限:个人没有经历正式确立关系之后的步骤,写起来就会失真,可能会欠考虑,成为“云玩家“之类

注2:行文:恋爱开始、幻想迷恋(幻想补全)、开始接触,全面了解、感情平稳与淡化、最终抉择(两种结局)

注3:可能我有点太不自信,不知道是不是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害怕失真(因为我不是女方)

注4:后是建议:理性始终要提供判断,无论何时;欲依存,先独立;宽容与不宽容;发现爱

注5:“发现爱”这一点没有展开

唉,这个发出来,简直是公开处刑啊。毕竟前面对感受的描写,感觉是某一类特定人群才有的,其他人保不准认为这是矫揉造作。不过啊,单纯最怕的就是嘲讽了,还请口下留情啊。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稿件所述的内容仍算一种妄言,是一种理想化的描述与讨论。但是我也知道这是广播,不艺术化处理使“爱”这个主题瑰丽而崇高就违背了“美”,也违背了我的坚持。

“爱”这个话题,是人所共通的 —— 比如情歌的播放量一般高于其他歌曲;是根深蒂固的 —— 这个概念本身是上层需求对底层需求的封装与扩展;是轻盈又沉重的 —— 人间故事里是无数爱情的悲欢离合;是理想又现实的 —— 飞书中的信誓旦旦终不敌歧路处的劳燕分飞。但最重要的是,它是绝大多数人都将经历的,逃不掉的,咒令一般的存在。

我当然知晓,尘世是纷乱的,知乎等地最不缺的就是情感事故。不过在我看来,这些事故都是分析关系的绝佳素材,而非否定爱情的决定证据。某种行为会怎样影响双方的心理?某种心理又会促成怎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又为关系的发展做了怎样的铺垫?那些专一的人内心是怎样的想法?开鱼塘的人内心又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人对待感情忠贞如一?什么样的人又会将感情视为交易?面对金钱势力,感情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异?面对客观困境,什么样的双方才能齐心协力、化险为夷?那些处女情节的男性是出于怎样的心理?为什么说经过几任历练后的男朋友对自己更为有利?面对择偶难题,有人主动出击,中介处获信息,约会一击脱离,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解析恋爱的逻辑;有人并不在意,醉心于事业成绩,传承大业绝口不提,知命定之人终会找上自己…… 浩浩人海,洋洋大观,有趣有趣,待我观戏良久再谈入戏吧。

唉,上面这个是“真我”的一部分不假,但是上面那个写抒情段落的也是我,只能说确实给我整迷惑了。看来即便是理智如我,抒情时的心境我也经历过,虽明知无果,却也被迫沉沦其中。真实的人也罢,纸片人也罢,皆无从回应,也无法回应,在这一点上正可谓事事皆虚空。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有概率梦见初遇之人(小学阶段),只是有时会被赋予新的特点,我知道这是现实中的人的特征被投影到这位的身上。每当这样的梦醒来,我都会在晨曦(或者下午?)的朦胧中做祈祷状,祈求所有引我注目的人的平安幸福。即使是理智的我,也只能长叹一声,“这情感的波折也是人生规律的一部分,随她来,随她去吧。人之在世,情绪也是逃不掉生灭规律的。”

有位亲人似乎一定要旁观,还要了这一系列的链接。关怀怜爱之心乃是父母本性,生萌养育之恩我也自当报答。只是在本文的语境下,我仍然记得小学时候的年夜饭桌上,酒过三巡的您对某人真情流露的“事迹”极尽嘲弄之色,我三番五次请求也无法让您闭口不谈,只好离开饭桌。上面说过,单纯最怕的就是嘲讽,您无意间似乎在告诉我我不应当拥有如此的纯真与美好。我理解您的过去,理解我们的家庭,理解未曾有过美好的人倾向于否定其存在,也理解不同人格、人生不同阶段、对感情的看法不同。不过我仍然要揭开这过去,就是希望您可以理解我的性格和我所在意的事情。

至于我应当做什么,我觉得像结尾说的那样至少要把自己照顾好吧,不然贸然进入一段关系你不是给人添乱去了,这我自己都不能容忍啊。

高考结束在某厨师学校学 GRE 的时候,一位大仙兼职教课,其他几位同学全去问感情线,我是纹丝不动,内心表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何必急于知晓自己的墓志铭?即使家人再怎么催找对象,我内心还是表示有个锤子用,还不是该怎么活还怎么活?何必做无用功呢真的是。

置身过去仰望,未来皆需决定;置身未来俯瞰,过去已成定局。

(接下来还能更新什么?睹物生情的大学回忆?曾经的有感而发的集合?基础有机的“终极”原理?Transformer 与 图注意力网络的相似性证明?漫谈须弥:树与迭代与智慧?还是博士生要做普化助教了,整些普通化学上的思考?不管了,睡觉!)

(END)





爱(番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