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说初盛唐诗》王勃(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即为城楼,城楼通常有两层,其下“阙然为道”,两个字交代了送行的地点。“三秦”是项羽灭秦以后将天下分封给当时起兵的18个诸侯,而且把旧日的秦地分为雍、塞、翟三国,分别给了三个秦国的降将,故称“三秦”之地。其地势平缓,人常说“关中八百里平原”。“辅”有辅佐之意,这里是环绕的意思。
“今天我送你远行,我们登上长安城城楼向下一望,但见四面环绕着的是三秦广袤的土地”。
“五津”指四川省的岷江自湔堰至犍为一段的五个渡口,包括“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合称“五津”。
“你就要到四川去了,我向西南望去,望不到你的所去之处,那茫茫的遥远的地方,只有一片风烟而已”。
文学很奇妙,有的时候,它不在于你说的是什么,而是在于你怎样去说,说出来以后的风格是怎样的。
王勃首联二句只是表达与朋友送别的简单意思,但他语汇丰富,用了“三秦”、“五津”,这样就好像有了典故、出处变得文雅起来。此外还有数量词的运用,“三”、“五”都是数字,给人一种数量很多的感觉。“城阙”很高,登上城楼去望,能望到很远的地方。先是“城阙辅三秦”,一下子就给它提高了,“风烟望五津”,一下子就将它推远了,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气势,有一种开阔博大的气象。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今天我们你在长安城楼分别,我们心中都充满着离情别绪,而且我们有一共同点,即‘同是宦游人’,我们都是仕宦而漂泊的不自由之人,都是身不由己的。”
在这里,与朋友离别是第一层悲哀,而同为“宦游人”没有自由的身躯,所以此地一别,是否还能重逢都是未知数了,此为第二层悲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但这份悲哀并没有持续下去,而是在颈联处发生了一个突转。
中国古代人总以为自己在世界的中央,周围都是大海,所以“海内”是指整个中国。
“虽然离别了,可四海之内只要有一个知己存在,那么即使是远隔天涯,我们仍旧像是亲近的邻居一样”。
知己比朋友更亲密一些,更多的是双方在精神上的契合,无关身份、年龄与地位。一旦拥有了这样的朋友,即使相隔千山万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我们在心灵上是相通的。所以,他紧接着说——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是说,不要这样做;“歧路”是指分手的地方。
“我们虽然别离了,但是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远一点,不要在临分手的路上,像那些自命为多情浪漫的少男少女们一样样,一下子就伤心落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