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文学大家的肩膀上,带娃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近期央视节目《开讲啦》中,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许燕教授介绍,
“每个人的面孔是独一无二的,
也绝不可能有两个完全一样性格的人。”
人格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走向,
而人格可以简单描述为性格,
所以人们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
是有一定科学性的。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中的环境熏陶,
还是在阅读中收获的价值观
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产生影响。
因此,
挑选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
给孩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青铜葵花》
就是感动了很多孩子和家长的经典作品。
故事中所呈现的
心灵之美,意境之美,文字之美,
既可以通过主人公的性格特质
潜移默化地影响小读者,
更能让孩子在简单、质朴
却又不失唯美的文字中
提升写作能力。
可见,《青铜葵花》被节选入统编小学教材
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青铜葵花》
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 著
心灵之美
《青铜葵花》讲述了乡村男孩青铜和
城市女孩葵花的故事。
葵花随雕塑家父亲下放到了青铜的村庄——
大麦地。
孤独的她认识了同样孤独的、
因高烧失去声音的男孩青铜,
两人心有灵犀。
后来,父亲意外落水身亡,
贫穷而善良的青铜一家收留了葵花,
青铜与葵花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兄妹。
青铜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
他为葵花放弃了上学的机会,
为葵花做南瓜花灯,做冰项链;
为了给葵花拍照片,
他不惜卖掉最后一双芦花鞋,
在寒冬中光脚跑回家;
葵花离家去为奶奶挣治病的钱,
青铜夜夜提着纸灯笼守候在码头,
为葵花照亮回家的路……
青铜给了葵花无微不至的照顾
和最纯真质朴的爱。

葵花也是一个天真、懂事的好女孩。
为了给本就贫苦的家庭节约开支,
她放弃了参加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
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钱,
她每天放学和哥哥去采芦苇;
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
她独自偷偷地跑到江南捡银杏……
葵花也用自己的行动回应着青铜一家的温暖情义。
虽然大麦地的生活是贫瘠的乡村生活,
但因为情义和人们纯净的心灵,
让整个故事充满着阳光和温暖的气息。
感人至深的父女情、母子情、兄妹情、祖孙情,
以至真至善至美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意象之美
“青铜”和“葵花”既是两位主人公的名字,
同时也是曹文轩老师构筑的两个意象。
这是一种多么奇异的植物,一根笔直的有棱角的长茎,支撑起一个圆圆的花盘。那花盘微微下垂或是微微上扬,竟如人的笑脸。夜幕降临,月色朦胧,一地的葵花静穆地站立着,你会以为站了一地的人——一地的武士。
葵花通常被视为希望之花,阳光之花,
是青春、理想、美好的象征。
女主角葵花天真乐观,
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苦难,
她的生命就如同葵花般在逆境中蓬勃生长,
生生不息。

作为雕塑家的爸爸,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就是葵花——用青铜制作成的葵花。他觉得,呈现葵花的最好材料就是青铜。它永远闪耀着清冷而古朴的光泽,给人无限的深意。暖调的葵花与冷调的青铜结合在一起,气韵简直无穷。一片生机,却又是一片肃穆,大概是爸爸最喜爱的境界了。他在这个境界里流连忘返。
青铜给人以神秘、沉静、坚强的印象。
男主角青铜也展现了特有的阳刚之气,
自尊自强,顽强不屈。
虽然幼时因高烧而成了哑巴,
他却依旧坚强,
为人处事中透露着男子汉的品质。
他也让整个故事中的苦难得到了诗意的升华。

文字之美
《青铜葵花》不但故事情节波折起伏,
其叙事文字也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情感真挚。
文中的写作手法、好词好句
对于正在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学生来讲。
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写月色:
月光似水,泻满一河一地。草丛里,秋虫在鸣叫。芦苇丛里,有鸟受了什么惊动,突然飞起来,在天空里叫了几声,不知飞向了哪里。天空离大地远了许多。天气已经凉爽。
写秋天:
已是秋天,那茅草经了霜,色为金红,根根直立,犹如铜丝,风吹草动,互为摩擦,发出的是金属之声。一望无际,那边是海,浪是白的,这边也是海,草海,浪是金红的。海里的浪涛声是轰隆轰隆的,草海的浪涛声是呼啦呼啦的。
写夏夜:
夜晚的大河,平静地流淌着。挂在天空,水面上犹如洒满了细碎的银子。几只停泊水上过夜的渔船,晃动着渔火。你看着那渔火,看着看着,渔火不再晃动,却觉得天与地、芦荡与大河在晃动。大麦地的夏夜,很梦幻。
这样的文字并不华丽炫美,
但是却灵动真挚,小学生也可以模仿借鉴。


儿童文学作品是孩子的精神食粮,它塑造的是孩子的心灵。《青铜葵花》所展现的美的力量,不亚于思想的力量,它充分展示了人性的真善美,也定能在读者性格成长中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