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跨越1300公里,一对聋哑恋人的勇敢冒险

2023-08-22 14:15 作者:We我们工作室  | 我要投稿


趁李勇敢不在家,马昊然偷偷给她准备了一个七夕节惊喜。


他把一捧装满儿童零食的粉色“花束”悄悄放进冰箱,等工作结束的李勇敢回到家,再使唤她从冰箱里给他拿瓶水。李勇敢有些不耐烦地打开冰箱,小情绪瞬间被眼前的惊喜治愈了,像个孩子一样欢呼雀跃起来,开心到跟马昊然“要抱抱”。


一旁的马昊然把这一幕录下来并发在快手上。评论区有人直呼“太浪漫”,有人送来祝福,也有不明真相的网友疑惑“为什么没有声音,我手机坏了?”,“我还特地把音量调到最大,结果是没声。”


这是一对听障夫妻的甜蜜日常。他们在快手结缘,相隔1300公里,历时1年,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在大家的祝福中牵手成功。结婚四年来,无数个或惊喜或幸福的瞬间被他们记录下来,他们从不吝于向对方表达爱意。尽管,他们的表达没有声音。


无声的直播间       


与快手上风格迥异的直播间不同,李勇敢的直播间是无声的。


镜头前的女孩,看上去和常人无异,漂亮大方,肢体语言丰富,在唇语的配合下,双手像鱼一样在空气中游动,急迫地想要传递信息。尽管健听人看不懂她所表达的意思,刷到她直播的人却很难不被她的手语吸引。


李勇敢本名李敖,一个出生于内蒙古牙克石的90后聋哑女孩。听障是一种“隐性残疾”,单从外表上看,很难发现她的生理缺陷,所有脆弱都藏在耳朵里。为了自我打气,她在网上起了“李勇敢”的名字,打开直播,鼓励自己跟外界“沟通”,勇敢做自己。


千里之外,同为聋哑人的马昊然便是这个直播间的常客。他被李勇敢的积极乐观打动,也在她身上看到“另一个自己”。他们一个在内蒙古,一个在辽宁,两人隔着1300公里谈了一场直播式的恋爱,数万快手粉丝见证了他们无声的爱情。


2018年8月,马昊然在快手向李勇敢发出了第一条信息。2019年7月,两人登记结婚,这段结缘于网络的异地恋最终修成正果,被网友盛赞为“快手最美爱情”。

婚后,两人又在粉丝的支持下成立了“李勇敢工作室”,以直播的形式在快手销售化妆品和日用品,工作逐渐稳定下来,生活也有了更多盼头。但在此之前,他们的人生是另一番景象,因为听力的缺陷,被隔绝在主流生活之外,求职被拒,遭人歧视,更无法想象爱情的降临。他们和普通人身处同一个世界,却又像完全不同的世界。


26岁之前,李勇敢早已习惯身边无声的世界,在孤岛里独自穿行。直到在快手遇到了同为听障人士的马昊然,无声世界里发出的呼唤隔着山海得到了回应。


李勇敢刚开始拍视频、做直播时,父母有些忧心。他们担心心思单纯的女儿在复杂的网络世界受到伤害,直到李勇敢和马昊然异地恋的视频在快手走红,陆续有媒体来访,看着越发开朗明亮的女儿,他们才算松了一口气,让女儿去做想做的事情,见想见的人。老两口对女儿的期待很简单,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嫁一个可靠的人家,平平安安度过一生。


这样的期待对一位聋哑女孩来说并不容易达成。在牙克石这个北边小城,为听障人士提供的岗位并不多。李勇敢尝试过在餐厅当服务员,但由于无法用口语沟通,工作中难免受到委屈。她想学一个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就去做了足疗按摩师,但总有客人偷偷给她使眼色,要求加个微信什么的。父亲李敬东和女儿一商量,决定让她辞职,“看人脸色的工作咱不干了。”


李勇敢不断受挫的职场经历,是聋人群体就业难的一个缩影。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患者2780万人。听力障碍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就业是横亘在所有听障人士面前的巨大难题。


他们之中,不少人是文盲或半文盲,很多人被拦在就业的大门之外。哪怕是一些不太需要交流的苦力活,用人单位也可能连面试的机会也不给。即便就业,也受到诸多阻碍和歧视,因沟通问题而被辞退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就算卖力干活,也很难不被排除在晋升之外。


这样的感触,对从小就丧失听力的马昊然也同样能感同身受。高中毕业后找工作,许多单位将他拒之门外。流水线、苦力活和零工,一般人看不上的工作,却是大多数听障人士的宿命。和多数聋人一样,马昊然最终流入工厂当搬运工,一车车货物,每天从早推到晚,只能拿微薄的工资。这样的工作,他坚持了七个月。


再后来,马昊然去沈阳一家招聘残疾人的餐厅学厨师。炒的菜得到顾客的肯定,他高兴极了,却说不出话,勾着拇指比了比谢谢的手势。这是他为数不多的被人称赞,觉得自己被需要、有价值的时候。“以前(工厂)的工作,只有我一个聋哑人,我只能埋头干活,一心想着干活。”


互联网是普惠的,它把一个无声的世界带到了可以互相交流和理解的位置。对马昊然来说,和李勇敢的双向奔赴是一次重生,“以前觉得世界是灰暗的,是她给了我色彩。”对李勇敢来说,快手向她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又让她邂逅了一个爱她的男孩。而对李敬东而言,他大概也没有想到,女儿会在网上走红,以这样方式和更多人发生沟通,并且因此收获爱情开启新的人生。


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因为幼年的一场不幸,两个有相似经历的人被命运推到一起。


来自命运的恶意     


每次提到那次改变女儿一生的“发烧”,李敬东都会表达自己的心痛和遗憾。


1995年,一场高烧伤害到了李勇敢的听觉神经,声音从她的世界退场。一个刚满3岁的孩子,正要和这个沸腾的世界产生连接,却从此被按下了“静音键”。从那以后,她慢慢知道,她跟别人不一样了。


女儿的不幸,成为李敬东和敖丽夫妇心里的一道疤。他们从姓氏里各取一字,给女儿起名“李敖”,寄托了为人父母对孩子的爱。从小,李敖就被“可爱”、“漂亮”这样的评价包围,但紧随其后,人们多少流露出些许同情。太遗憾了,一个刚要探头打听这个新奇的世界,满脑子装着问号的孩子,还没来得及找到答案,就被困在无声的孤岛里。


李敬东不想放弃任何一种可能,为女儿提供更多选择。在幼儿园学习了简单的拼音和汉字之后,6岁的李敖转入离家百里外的特殊教育学校。从小远离父母,孤独、恐惧、思念的情感夹杂起来,给她的童年抹上了一层黑白底色。


在李敖眼中,世界是色彩鲜艳的流动默片。声音被切断,语言隔绝了她与外界的交流渠道,也无形中阻隔了她和家人的亲密关系。父母没学过手语,跟孩子的交流对他们来说同样艰难。李敖一度觉得,失聪对她来说是“来自命运的恶意”。从知道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到接受聋人这个事实,再到接纳自己,身份认同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种认同始于特殊教育学校,这是她重新与世界产生链接的地方。在那里,李敖很快就掌握了手语的日常用语。很长一段时间内,班上的聋人同学就是她少女时期除家人外仅有的交际圈。在这个圈子里,李敖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舞蹈也跳得不错,在相关比赛中拿到名次。


但离开这个圈子,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和缺乏对外界的理解,李敖很难再跟上学习进度。高中毕业后,她决定放弃学业。然而走出家庭和学校的庇护,生活的残酷很快显现出来。一长串求职受挫的经历,只因不具备“直接沟通”这项技能。社会中多数障碍是可见的,但聋人几乎无法辨别,偏见和刻板印象也时有发生。


在内蒙古牙克石这个小城,“聋人”是一个太过于显眼且人尽皆知的标签。李敖曾在当地的一家银行做了7年保洁员,只因为这份工作“有五险”。但私底下也常有人议论,“她是聋哑人,干嘛还要来上班?”工作中很多人也不想跟她交流,嫌麻烦。聋人的视觉感官很敏锐,别人在背后议论指点,她从表情上就能捕捉到。


工作之余,李敖到公园摆起小摊,售卖儿童玩具。李敬东担心女儿受欺负,天天跟在旁边打下手。个性要强的李敖提前把价格和收款二维码准备好,热情打手势招揽顾客。她看得出竞争者的白眼和歧视,“他们觉得,你一个聋哑人来添什么乱?”

2014年,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李敖决定接受耳蜗手术。手术成功,助听器嵌入李敖的耳朵,给她的世界铺上一条音轨。周遭杂乱的声音一下子涌入耳蜗,模糊不清,使她头痛欲裂。错过了最佳手术年龄,助听效果对李敖并不理想。加上声带退化,使得她无法再运用舌头发音,说不出,只能尽力模仿。


“聋哑人”其实并非“哑巴”,他们的发音器官仍然完好,只是在失聪后离语言越来越远。对听障者来说,发音说话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声音被分解为一个个细小的步骤,震动要用触觉感受,口型要用视觉记忆。但手语和口语的表达逻辑完全不同,习惯用手语交流的聋人,久而久之也就难以发音说话了。


健听人很难想象无声的世界和聋人对开口说话的艰难与抗争。“李勇敢”的新名字是这时期起的,她刻了一个小小的纹身,当成“勇敢”信念的开始。她鼓励自己走出孤岛,去感受世界粗糙的声音,也让更多人“听到”一个听障者的内心世界。


2017年8月,李勇敢尝试着在快手上发布一条手语视频,内容是介绍自己,公开聋哑人身份,“大家好,我叫李勇敢,我是一个聋哑女孩……”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大家好善良,没有一个人泼冷水的。”李勇敢的漂亮大方和勇敢真诚,引来无数热捧,首个视频就获得数千点赞和数百条暖心留言。尝遍人间冷暖后,最让她感到温暖的却是“触网”后网友们的支持。在她的每条视频里,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加油”两个字,还有人说“如果可以,我愿意把一只耳朵给你”。


回忆这段往事,李勇敢眼眶红了。人类毕竟是群居动物,天生害怕孤独,唯有通过表达来获得理解和慰藉。短视频和直播让交流方式变得多样,也让获得理解的门槛降低。在快手,李勇敢发现自己与这个世界如此接近,每个人彼此互不相识,生活在不同的时空里,却能够彼此互诉衷肠,每个角落都有人愿意聆听她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勇气。


遥远的相似性        


1300公里之外,辽阳少年马昊然偶然在快手上看到李勇敢的直播,感受到“遥远的相似性”。


马昊然也在幼儿时期,因为一场高烧丧失了听力。同为聋哑人,他被落落大方的李勇敢深深吸引,把自己所能表达的美好词汇都送给了屏幕前的这位女孩。


2018年3月24日,马昊然鼓起勇气,在快手上向李勇敢发送了一条私信:“你好,我叫马昊然”,成为他们相互了解的开端。失去听力、学习手语、求职碰壁、不被理解……李勇敢也在一个陌生男孩的身上看到太多相似的地方。


人是孤独和温暖的总和,李勇敢的一部分人生,是包括父母在内的亲人都无法理解的。马昊然的出现,26年来无法述说也不被理解的另一部分人生得到了回应,即便这个男孩比他小几岁,“他能懂我内心的想法,可以说很有默契,我和他不止有共同的经历,还有共同语言,我很愿意把心事全部告诉他。”


两人相识恨晚,他们隔着1300公里的距离,在网络上咫尺相伴。李勇敢在快手上记录了他们相识相恋的点滴日常:每天通过视频甚至直播连麦谈恋爱,虽然无声,但比划的手语和笑脸难掩深情。


第一次见面,马昊然坐火车去了内蒙古,一上来就情不自禁给李勇敢一个大大的拥抱,勇敢无畏的姑娘此刻也害羞地低下了头。镜头记录了他们每一次的双向奔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他们,看见冬日离别的车站,他们隔窗相视掉泪;看见他们早上刷牙、日常外出、互道晚安,直播长长的梦、彼此的学校和长大的地方。


安安静静的手语,只有情愫在流动。


2019年7月22日,马昊然年满22周岁,刚好达到法定婚龄。这一天,他和李勇敢去登记结婚。当按下手印,拿到红色本子,两人流泪相拥。从小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这份孤独和寂寞,唯有他们才能体会。敖丽看着女儿喜极而泣,也忍不住鼻子泛酸,流着眼泪默默退出了那间屋子。

马昊然出现之前,李勇敢经常拉着李敬东出镜拍些段子。后来,李敬东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对他来说,女儿的独立不仅是经济上,还有精神上的。刚开始,他不看好也不同意这门亲事,觉得“小马”年纪太小了,距离也太远了,“我也不希望她远嫁,一旦她受欺负怎么办,两口子闹矛盾怎么办,她又不会说,她上哪求助去?”


小马的成熟和真诚打动了李勇敢的家人。双方父母相互见面,把婚事定下,约定彼此不要彩礼和嫁妆。他们心里明白,有身体缺陷的孩子想要像正常人一样追求爱情和幸福是一种奢望,李勇敢和马昊然能在茫茫人海中遇见彼此,是他们共同的幸运。


2019年,马昊然偷偷策划了一场求婚仪式。李勇敢喜欢大海,就在深圳的海边,马昊然单膝跪地,用手语表达了对她的爱意:“大海不会变,春夏秋冬都一样,我会像大海一样,永远爱着你,李勇敢,嫁给我吧,让我们携手,共同走进一个温暖的地方,名字叫做家。”


曾经的怀疑变成现在的慰藉,那一刻李勇敢相信,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

 两个世界的桥梁     


遇见李勇敢之前,马昊然谈过一段3年的恋爱,最终因女方父母干预导致分手。这段感情的失败曾让他一度气馁自卑,对爱情失去信心。


2000多万的庞大听障群体,不仅在就业中面临难题,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同样牵涉到复杂的伦理、社会和经济问题。他们对爱情和婚姻抱有美好期盼,却又受身体缺陷影响,只能在心中抑制爱情的萌生。他们不仅成家的难度极大,要让家庭维系稳定,更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同在感情中受挫的还有李勇敢。她也曾谈过几段恋爱,但最终都因为听力原因遗憾收场。在身份认同的建立过程中,她也曾迷茫过、纠结过,“不完美的人,还有被爱的权利吗?”


对残障人士来说,自由恋爱属于奢侈品。但在互联网的加持下,他们在婚恋择偶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主动性。对李勇敢来说,她曾经不幸,幸运的是她在快手上打开了另一扇窗,她离自己更近了,也离人群更近了。


2019年结婚后,李勇敢离开内蒙古,来到沈阳和马昊然共同生活。如今,他们除了在快手销售化妆品,也把店铺开到线下,生活逐渐稳定下来。结婚四年,短视频依然将他们紧紧捆绑在一起,日常或甜蜜或惊喜的“狗粮”撒在快手上。

仪式感在他们的生活里尤为重要,他们在一起后的个节日,马昊然都会偷偷准备礼物和花束,总是想着给李勇敢惊喜这四年,他们依然像在热恋。


今年的七夕节,马昊然偷偷把零食花束放进冰箱,李勇敢看到后开心的像个小孩子。这段视频也被收录在快手情感发起的特别活动「想要问你敢不敢」中,在视频的最后,勇敢说,“相逢的意义在于照亮彼此,浪漫的不只有鲜花,是事事回应、来日方长。”


尽管手语只能表达朴素的情感,深层的概念就像声音一样戛然而止,但这似乎并不妨碍他们用真心换取真心。在李勇敢和马昊然的互动视频中,复杂的表达被他们用简单的手势比划而过,让无声的交流变得尽可能直接高效。唯有他们彼此,对这样的表达心领神会。


这样的交流,日常生活中仅局限于他们两个人之间。在他们的婚礼中,新郎新娘陈词的部分被省略。毕竟嘉宾们都是健听人,他们不便在舞台上比划一大串手语,即便现场有手语翻译老师,这样的流程也显得有些冗杂。语言带来的双向隔阂,仍然会伴随他们一生。


其实,这场无声的婚礼也曾有个声音一闪而过。舞台上司仪按流程提问:“无论贫穷或富贵,无论疾病或衰老,新娘,你都愿意永远和他在一起,陪伴在他身边吗?”现场人声嘈杂,不刻意也许无法听到,李勇敢面对着马昊然,比着手势搭配口语,发出了一句吐字不清却无比坚定的声音:


“我愿意。”


一个叫We的工作室出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张先森

编辑:丑橘

片:🌸 我叫李勇敢(快手ID:Li1739714878)

跨越1300公里,一对聋哑恋人的勇敢冒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